關於諸葛亮的傳說故事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木牛流馬的傳說

  五丈原東南方的斜谷關,就是斜谷的北口,南口在褒城,今屬漢中市,谷長五百里,穿行於秦嶺山脈之中,歷史稱為褒斜道。三國時,諸葛亮就在這條道上利用木牛流馬運送糧食。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明糧草在古代戰爭中是比較重要的。蜀國要取得伐魏的勝利,必須保證糧食的供應,褒斜道崎嶇險阻,運輸比較困難,這些諸葛亮也充分考慮到了。他一方面採取分兵屯田的辦法;另一方面“推已意做木牛流馬”,來解決軍糧的運輸問題,這樣可保證前方糧食的供給。據說今陝西勉縣的黃沙鎮,就是諸葛亮當年製作木牛流馬之處。

  關於木牛流馬的創制,《諸葛亮集》中有較詳細的記載,但按其法制卻難以成形,後世遂以為是奇物。其實,木牛是一種人力獨輪車,有“一股四足”,所謂一股,就是一個車輪。所謂四足,就是車前車後裝的四根木柱,起穩定停駐的作用。“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就是推車人行六尺***古尺較今尺短***,車輪轉四圈,它可裝載一人一年的口糧,單行每天行十數裡,群行每天二十里,車速雖然比較緩慢,但卻適合山路執行。流馬也是一種人力車,有四個輪子,可裝載四石六鬥,車速較木牛更慢,每天最多行二十里,但卻節省勞力。東漢以前,車都是兩個輪子,諸葛亮改為獨輪和四輪,其優點是安全、省力,適合在崎嶇的山路上長途跋涉,確實是一種創新。

  木牛流馬到底出於何人之手,說法不一。有人說是諸葛亮發明創造的,也有人說是蒲元設計的圖紙,提交諸葛亮製作的;又有人說它出於黃月英之意,諸葛亮不過是略變其制而已。無論怎麼說,木牛流馬的創制有諸葛亮的功勞,因為他參與了這項工作。

  :諸葛亮出師的故事

  諸葛亮墨跡《遠涉帖》傳說諸葛亮曾拜水鏡先生為師。學業到期後,水鏡先生對弟子們說:“我出一道考題,從現在起到午時三刻止,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水鏡莊,誰就出師。”

  弟子們急了,有的大呼:“莊外失火!”有的謊報:“家裡死了人,得趕緊回去!”水鏡先生概不理睬。只有諸葛亮,早就伏在書桌上睡著了,鼾聲大作,攪得考場不得安寧。水鏡先生很生氣。午時三刻快到了,諸葛亮一覺醒來,聽說先生出了這麼個考題,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這麼刁鑽,盡出歪題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弟子了,還我三年學費,快還我三年學費!”

  水鏡先生見諸葛亮這麼辱罵他,氣得渾身打顫,喝令他滾出水鏡莊。

  諸葛亮哪裡肯走,水鏡先生就命令幾個弟子,把他趕出莊去。

  諸葛亮一出莊子,哈哈大笑起來。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鏡莊,跪在先生面前,雙手捧起棍子說:“剛才為了應付考試,萬不得已衝撞了恩師,弟子願受重罰。”

  水鏡先生猛然醒悟,轉怒為喜,扶起諸葛亮說:“看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真的可以出師了。”

  :吃瓜留子的故事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麼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淨、晒乾,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