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愛情故事

  柳永是我國北宋史上傑出的婉約派詩人代表,對於中國宋詞的繁華有著突出的貢獻,他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柳永的愛情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柳永一直以其婉約細膩的詞曲著稱,因為其本人一生風流,常年出入風花雪月場所,和各個地方的名樓歌妓交好,併為這些女子作下不少濃詞豔曲。所以柳永本身的愛情,也一直備受關注。

  後世有一些學者曾經指出柳永對自己的風花雪月的生活很是滿意,因為柳永在自己的詞作中表現得很是大膽、直接,曾經在《鶴沖天》中言道“偎翠紅,風流事,平生暢”。而且很鄙視那些為功名利祿所羈絆的人,稱他們這些人是虛度光陰,而對自己和歌妓的男歡女愛頗為自得。

  並且柳永在對待愛情方面沒有受到當時世俗觀念的影響,沒有像之前的文人那樣對地位低下的歌妓抱著蔑視的態度,柳永對這些女子和對平常女子是一樣的,柳永深深被歌妓的聰明和美麗所折服,在他的詞作中很多都可以看出柳永對她們的喜愛,如師師、蟲娘、禾娘等,在柳永的觀念裡,他和歌妓們心靈上的共鳴早已超越了世俗的一切,雙方都惺惺相惜,柳永對歌妓們的同情和憐惜讓歌妓們感受到不一樣的關懷,而歌妓們也是崇拜柳永的才華和他那浪子般的不羈與多情。

  總體而言,柳永不是封建社會所需的仁人志士,但是他是一個人格獨立、追求人與人之家平等的性情中人,柳永詞中那些對歌妓們的理解和欣賞,對後世的愛情觀念產生一定的影響。

  柳永為什麼叫柳三變

  柳永,福建崇安人,柳永的祖上官宦世家,其父親柳宜去世很早,所以柳永從小便跟隨母親、私塾先生學習詩詞,並且才氣外漏,在當時小有名聲。

  柳宜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柳三複、柳三接和柳三變,柳三變就是柳永,柳三變字景莊。後柳永自己改名為柳永,連自己的字也改了,改為耆卿。當時柳氏三兄弟的名聲很大,被稱為“柳氏三絕”。

  柳永的仕途之路很是坎坷,四次科舉不中,直到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開恩科,對往年落第的才子放寬了要求,柳永才及第。當時柳永已經年過半百,但是柳永依然十分喜悅,被授睦洲團練推官。柳永前往,睦洲上任的時候路過蘇州,並前去拜訪了在蘇州的范仲淹,到了睦洲後深受當地知府呂蔚的賞識,呂蔚向上舉薦柳永,但是被朝廷以“未有善狀”給駁回了,此後柳永就一直被調來調去,並且只是做一些小官小吏。

  皇佑五年即公元1053年,柳永去世,由於沒有親人,窮困潦倒,柳永死後,是和他交好的青樓女子湊錢埋葬了他。

  雖然柳永一身坎坷,但是也正是這坎坷的經歷造就了柳永在詩詞上的成就,柳永的詞很多都體現著他一生宦遊浮沉的經歷。柳永還用大量的詩詞描寫了平民女子的心聲,他大眾化、平民化的詩詞特點,將詞的發展推到了一個新高度,同時,柳永是第一個對宋詞進行改革的詞人,這對後來詞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對柳永的評價

  柳永是對意象的建構,意境的把握,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斟酌都有著較為明確的走向,且不拘一格。他的詞對後來詞人有著不斐的影響,王灼曾評價說:如今的少年,十個人裡面有八九個人是學習柳永作詞的。後世極有為名的蘇東坡、黃庭堅、秦觀和周邦彥等大詞人,他們都有從柳永的詞中得到啟示。蘇軾的詞雖是以大氣豪邁為主,但蘇詞在詞的格調創用上、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意鏡的把握以及題材的選擇上都與柳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蘇軾的詞是對柳詞的推陳出新。至於黃庭賢和秦觀的俗詞更是與柳詞中的俚詞一脈相承,其詞的格韻基調都由柳詞而出。而周邦彥的慢詞的章法結構,亦是從柳永的詞中得到的靈感。

  柳永的詞改變了自唐五代以來,詩詞著重表現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而是將重心轉移到了市俗大眾的煙火生活。他變“雅”為“俗”,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出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運用了許多的“俚詞”,滿足了大眾需求。其次,他是第一個表現世俗女子對待愛情大膽而潑辣的詞人。在別的文人詞中,他們表述女子的閨怨之情,大都含蓄的引而不發,只自怨自艾。而在柳永的詞中,女子會大膽主動地追求愛情,對於男方有何不滿都敢於毫不避諱的直言吐露,她們追求平等而自由的愛情。

  柳永作詞大多與他的生活際遇有關,從闊少爺到落魄公子,從意氣飛揚的少年英才到沒有建樹的中年老者,又與青樓歌女多有交涉,他的一生經歷了很多常人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他的見解也與常人不同,所以他的詞才能開創一代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