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歷史意義分析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進入近代以後發生的一場規模巨大的農民反封建鬥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太平天國運動歷史意義,希望能幫到你。

  一、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和評價

  太平天國革命發生在中國進入近代社會的初期,它既是單純的農民戰爭,又帶有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它頒佈的《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發展到了頂峰。從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統治還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但在這半個世紀中,中國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和鼓舞,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封建王朝的鬥爭,半個世紀後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

  太平天國革命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革命,從1851年起共堅持了14年,勢力擴充套件到17省,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阻止了中國殖民化的程序,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

  但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教訓同樣是非常深刻的。它同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一樣,沒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如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起義、赤眉起義、黃巾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這場由千百萬群眾參加的偉大戰爭,由於領導集團政治上過早的封建化,組織上不能始終保持領導核心的團結,軍事上戰略決策一再失誤,以及外交上缺乏經驗,太平天國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領導人沒有真正認識到列強的實質,最後遭到內外鎮壓,陷於失敗。

  二、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它發生在鴉片戰爭以後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裡,時代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義。太平天國的功績主要有: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與崩潰。

  2、在反封建主義的同時,又擔負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對外國侵略者開展了大規模的武裝鬥爭,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

  3、同中國以往的農民戰爭相比,在思想上、組織上,它都高出一籌,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對後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有深遠影響。

  4、太平天國的領袖還主張與各國通商貿易,後期又提出了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5、19世紀中葉,亞洲出現了第一次民族解放運動高潮。太平天國運動同波斯、印度尼西亞、印度等國人民的反殖民主義鬥爭,相互推動、相互影響,共同打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進入近代以後發生的一場規模巨大的農民反封建鬥爭,它歷時14年,縱橫18省,給封建統治以沉重的打擊,同時,對外國侵略勢力的武裝干涉也作了堅決的回擊。太平天國是舊式的農民戰爭——沒有先進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戰爭所發展到的最高峰。它的光輝業績,永遠鼓勵著中國人民繼續奮鬥!

  當然,它也有它的侷限性,這主要表現在,思想上、政治上不能跳出皇權主義的束縛;在規劃未來藍圖時不能跳出絕對平均主義的框框。但這些侷限和不足,並不能改變它在打擊封建統治秩序中所起的歷史進步作用。

  三、性質爭議

  關於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史學界存在著明顯的分歧,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認為是一場舊式農民革命。如劉大年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說:"太平天國期間封建經濟佔統治地位,社會生活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農民和地主的矛盾",而"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群眾是舊式農民戰爭中的群眾。"因此,"太平天國是舊式農民革命的頂峰。"

  第二種,認為帶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如郭毅生在《略論太平天國革命的性質》一文中提出:太平天國革命無可非議的是農民戰爭,以農民作為革命的主力,但它爆發於中國開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之後,崛起於經濟較為發達、中西交通頻繁的兩廣,"此時社會各階級已發生了新的變化,農民已不是中世紀的封建農民,他們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派的特點,農民以外還有新興的市民等級,這一社會力量投入革命鬥爭中,成為其核心和骨幹。"如"楊秀清、蕭朝貴、秦日昌等人便是無產階級分子傑出代表"***此等人作者認為屬於市民等級,編者注***。"因此,就不能不使得太平天國革命具有了迥異於以往單純農民戰爭的許多特點,其中如政治綱領中提出的平等觀念,否定專制神權和專制政權的思想,便帶有較為明顯的資產階級性質。"

 

 太平天國運動歷史意義的人還:

1.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原因

2.高一歷史教案: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3.高一上冊歷史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試題及答案

4.太平天國運動發生的原因

5.高一下冊歷史太平天國運動試題及答案

6.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