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儀純皇后的歷史評價

  孝儀純皇后出身正黃旗包衣,後抬旗入滿洲鑲黃旗,應該是以宮女身份入宮,得到乾隆喜愛而成為嬪妃。乾隆在位時她最高頭銜為皇貴妃,後追封為孝儀純皇后。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在乾隆三十年發生純帝繼皇后斷髮的四個月之後,乾隆晉封魏佳氏為皇貴妃,皇貴妃魏佳氏已經成為後宮中名分最高的人。當年雍正皇帝在孝敬憲皇后去世後***雍正九年九月***,並未再立皇后,而康熙皇帝在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於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去世後,在長達33年的歲月裡也未再冊立皇后。

  更何況當乾隆在三十八年祕密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之後,為了不流露出立儲意向,也只能讓永琰的母親魏佳氏繼續保持皇貴妃的身份。從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長達20年的時間裡,無論是在乾隆心中,還是在後宮中,最有影響的當屬魏佳氏。

  乾隆本想等到乾隆六十年公佈皇太子的人選、宣佈退位的同時,再冊封魏佳氏為皇后,不料祕密立儲才兩年,魏佳氏竟一命歸天,享年四十九歲。這就使得以皇貴妃的身份攝六宮事長達十一年的魏佳氏,一直到去世也未得到本應得到的皇后名分。也許是出種心靈上的彌補,在魏佳氏去世後乾隆將令皇貴妃魏佳氏的靈柩葬入裕陵地宮。在乾隆看來,這樣做不會引起臣下對立儲的種種猜測,在裕陵的地宮裡已經安葬了三位皇貴妃——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而且金佳氏生有的三個兒子都健在。對魏佳氏來說最幸運的是,她在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生育了皇十五子永琰,正是由於這個兒子被乾隆立為了繼承人——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她能夠母以子貴,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宣佈永琰為皇太子之後追封她為皇后。但這只是死後的哀榮,魏佳氏的陽壽同繼後那拉氏一樣,她們在進入更年期後,身體、心理都發生巨大變化,是需要得到關心照顧的時期。可在現實中她們見不到丈夫,而兒女也都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在空蕩蕩的宮殿只有獨自品味著孤寂。儘管是錦衣玉食,魏佳氏同烏喇那拉氏竟然都在49歲撒手而去,看似偶然,實際並不偶然。“一閉上陽多少春”“一生遂向空房宿”,的確寫出紫禁城中絕大多數女性精神上的痛苦,不管她們是敏感的還是麻木的……

  孝儀純皇后宮女出身

  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隸屬內務府,所以是應該以宮女的身份被選入宮中的,但後來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的嬪妃。史料中用了個“充”字,因為在後宮中,貴人、常在、答應均屬低品級。按照清朝內務府選拔宮女的規定,入選宮女的年齡應在十三到十七歲中間,因此魏佳氏可能是在乾隆四年進宮。

  孝儀純皇后屍身不腐

  後來孝儀純皇后的墳墓被盜,這引起了後人的關注,考古學家來看孝儀純皇后的墳墓時,竟發現了孝儀純皇后屍身不腐,面貌還是和以前一樣,不由得大為驚奇。

  其實屍身腐爛是腐敗菌繁殖的結果,但魏佳氏常年不怎麼吃肉,只吃蔬菜,水果和蘑菇等食品,這些東西就不利於腐敗菌的繁殖,這個應該是孝儀純皇后屍身不腐的原因之一。

  而且在孝儀純皇后經常吃的東西里有一種可以預防疾病的藥,經常做湯或泡茶喝,時間一長就一點點的累積在身體裡,這種東西可以使細胞正常生長,並且會抑制腐敗菌的繁殖和生長。這是孝儀皇后屍身不腐的原因之二。

  孝儀純皇后在當時深受皇帝寵愛,所以她死後被在棺材裡放了防止屍體腐敗的東西,同時也放入大量的珠寶玉器,這樣不僅起到了防腐的作用,而且珠寶玉器製品也起到屍體降溫的作用。安置孝儀純皇后的地方也是特意選定,這個墓地比較冷而且乾燥,這樣就保證了棺材內部的溫度很低,她的棺材也是特意選購和打造,而且封閉性很好,這樣就隔絕了外邊空氣的進入。在這樣的幾個因素之下,孝儀純皇后得以屍身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