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為什麼是詩佛

  王維是唐代時期著名的詩人,畫家,號摩詰居士,雅號是詩佛,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因為王維早年間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王維當時在官場上屢屢受挫,鬱郁不得志,於是思想就開始變的消極了起來。到了晚年,王維更是奉佛長齋,衣服一律都是素雅的,絕對不穿什麼彩色的衣服。住在山中,終日只與一些道友們往來,其中以裴迪來的最多。

  王維後期所作的詩,也大多數都是帶有佛老的消極思想。比如“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王維對現實幾乎已經沒有什麼期待,因此寫出來的作品都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甚至有些作品帶有佛空無寂滅的唯心哲理。世人根據這一點評價王維是“當代詩匠,又精禪上理”。於是,王維在死後,還得到了“詩佛”的雅號。

  而且王維在佛學領域的道行也是比較高的。王維博學多才,佛緣殊勝,躬身修禪,因此連禪家的三昧境界都理解的非常透徹。他的佛學理論修養更是精深,歷史上很少有詩人能做到他那樣,因此王維被稱為“詩中之佛”也算是實至名歸。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就連王維的字“摩詰”二字都是從佛教的佛經中提取出來的。

  蘇軾稱王維什麼

  王維自小聰穎過人,才華出眾,在詩歌方面,沒到他弱冠之年,已經有可以查閱到的文史資料了,勤奮好學,年紀輕輕便入朝為官。王維的前半生幾乎可以說是風平浪靜的,直到安史之亂後。安史之亂髮生後,王維被貶,日漸消沉,便終日在山水與佛之間尋找精神寄託,一方面來抒發自己的閒情逸致,一方面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也許就是王維脫離官場,迷戀自然的清新淡遠,為後代留下了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尤其是王維的山水田園之作,與孟浩然並稱為“王孟”文學成就可見一斑。蘇軾曾經稱讚他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蘇軾一向清高,很少夸人,但王維畫畫上的成就,讓蘇軾也為之折服,他稱讚王維的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畫,畫面十分豐富,層次分明,由遠及近,動靜結合,神韻淡雅,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意境。也許就是因為王維長期沉溺於自然美好的事物,對大自然感同身受,培養了自身敏銳的觀察能力,因此筆下的山水更加富有意境,耐人尋味,其神韻更是別的畫家鮮少能比擬的。

  王維的境界

  王維特別喜歡在詩中用到“空山”二字,只是在不同的詩中,“空山”會有著不同的意境。其實,“空山”是王維心境的反映,也是王維那高潔的情懷的體現。同時,“空山”也構築了王維豁達而又澄澈的心境。

  王維早年便信奉佛教,在晚年遭受了來自政治的一系列打擊之後,更是對佛學更加的虔誠,終日參禪悟道,專心於佛理。而佛學對王維的文學創作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處處可見禪意和禪境。而它具體的表現就是那種深深刻畫在詩句的空、靜、冷和寂。王維在山水田園詩中的成就最高,對自然景物的觀察更是細緻入微,而王維的“空山”境界在此處得到了完美地詮釋,往往將詩人閒靜而自得其樂的情致表達地淋漓盡致。

  王維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在山水田園生活中尋求著寄託。所以,他對山水和田園生活的描繪也就更加地細膩,而“空山”之境在他的詩句中也更是隨處可見,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述來表達田園生活的怡然自得。

  所謂“空山”境界,不僅王維對自然景象幽靜的描述,也是王維對理想環境的追求和他豁達而又平靜自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