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是哪個朝代的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司馬遷是西漢漢武帝時期著名的史官,文學家、史學家以及思想家,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之一。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被魯迅先生成為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後世影響深遠。

  司馬遷成年之後被父親派出去遊歷山河,天南海北的蒐集了大量的舊識古文,這也給後來司馬遷寫《史記》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之後司馬遷尊父親的遺願,當上了太史,在長安為官的司馬遷也因此認識到了許多當時的鴻儒大家,諸如董仲舒等人。董仲舒對司馬遷的思想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些影響也都在日後體現在了司馬遷所寫的《史記》當中。

  後來因為李陵被俘,背反漢軍投降匈奴的事件,司馬遷仗義直言,認為李陵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因此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後來李陵被誣告是要帶兵進攻長安,司馬遷也因此被判了死刑。但是司馬遷因未完成父親的遺願,編寫史書,所以選擇以宮刑代替死刑苟活了下來。

  僥倖活下來之後,司馬遷在悲痛中站起來,用了十數年的時間,最終完成了這部被稱為是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完成了自己太史公的使命。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司馬遷承受著這樣的傷害和屈辱,最後還能有這樣的成就,這是一種怎樣的毅力和決心。這份毅力和決心這也是司馬遷為後人所稱道的原因之一。

  司馬遷的故事

  司馬遷因為李陵事件被漢武帝關入大牢,司馬遷的案子分到了當時一個名聲不好的酷吏杜周的手上,杜周絲毫沒有要手下留情的意思,對司馬遷嚴刑拷打,司馬遷就是不認罪。不久之後,公孫敖傳回了李陵在匈奴訓練軍隊,要出兵長安的的假訊息。漢武帝盛怒之下,處死了李陵的家人,還給司馬遷定了誣罔罪。按照漢朝當時的律法,誣罔罪是要問斬的,但是律法中還有規定,受刑人若能交出五十萬的贖金或者受宮刑就免了死刑,司馬遷當著一個小官自然拿不出五十萬的贖金,但是為了保住性命,司馬遷就選擇了宮刑。

  宮刑是漢朝的五大酷刑之一,受刑之人除了要承受身體上的摧殘,還要承受心靈上的創傷,對人格是極大的侮辱。司馬遷也一度悲痛欲絕要到自殺,但是司馬遷卻有著異於常人的勇氣與毅力。司馬遷深知“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於是他選擇了重於泰山之死。

  從《史記》後的文章《報任安書》中,後人也能知道,司馬遷當時是以前人的榜樣作為自己繼續前進的動力,以周文王被拘,孔子一生困頓,屈原被放逐,左丘失明,孫子被臏腳等慘痛的經歷自比今日之遭遇,在逆境中強大起來,完成了父親和家族交付的使命,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