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悲憤詩是什麼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因避司馬昭之諱,改字文姬,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漢末三國著名的文學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那你知道蔡文姬的悲憤詩是什麼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蔡文姬悲憤詩

  蔡文姬是東漢末年的才女,早年被匈奴犯邊掠去,在那裡生活了十餘年,艱苦的生活以及辛酸的過往使得她情感豐富。在後來曹操統一北方後花大價錢將蔡文姬贖回,並且嫁給了大臣董祀。再後來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幫董祀求情後回到家裡作了兩首詩,現在我們統稱為《悲憤詩》。

  蔡文姬被稱為才華壓過昭君的人,可見歷史對她的評價也是很高的。蔡文姬所著的《悲憤詩》其實就是兩首詩,一首是五言詩,另一首是***,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屈原所著的離騷也是***,並且是開創者。蔡文姬的這兩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有人說就連以後的詩聖杜甫的五言體都是深受蔡文姬的影響。可見其在文化歷史的潮流中帶給後輩的影響程度。

  這兩首詩中的五言詩是一首敘事的詩,通過敘事來襯托自己的情感變化以及所希望事情。有人這樣評價: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敘事詩,是這一方面的開創者。當然還有一首詩是***,這首詩主要以抒情為主,通過不同地方的場景來表達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不論是一草一木還是飛沙走石,都是襯托感情的物件。

  蔡文姬的《悲憤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她開創了自傳體五言詩,後世人對她的評價也很高,《悲憤詩》的出現標誌著文學史上一種新型詩歌的開端。其實蔡文姬在音律方面也有造詣,但是大多都已失傳,所以現在大家都無從得知蔡文姬的音律才華到底是什麼樣。

  蔡文姬的詩

  三國時期的才女是比較多的,比如我們經常談論的郭女王和蔡文姬,其中蔡文姬是從小就受到極好的教育的,因為她的父親是著名的文學家蔡邕,所以蔡文姬的文學功底是不容小覷的,之後蔡文姬的詩詞也是被後人津津樂道。

  蔡文姬的詩詞裡面透露的情感是和自己的一生的遭遇是分不開的,蔡文姬雖然是有很好的才華,但是本人的相貌也是比較的出眾的,一開始嫁給了衛仲道,兩個人都熱愛文學,所謂是郎才女貌,但是好景不長衛仲道病死之後,蔡文姬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直至之後匈奴來犯,被迫被匈奴帶走了,之後被左賢王看中成了王妃,還為他生下了兩個孩子。但是在十二年之後,曹操統一了北方,得知了蔡文姬的遭遇之後命人向匈奴重金贖回蔡文姬,之後對蔡文姬還是比較特殊照顧的,之後曹操為了討好董祀,把蔡文姬嫁給了董祀。這就是蔡文姬的一生,但是不管是在她的哪一個境遇中,她都留下了很多很好的詩詞。

  蔡文姬的詩中《悲憤詩》是比較出名的,整篇文章都是在她被匈奴搶走的這段時間創作的,主要是以抒情為主的,從那種體現了蔡文姬當時的背井離鄉的悲痛心情。詩詞中也能夠看出當時異鄉和自己的家鄉一些文化差異,在異鄉的痛苦。當然蔡文姬在音樂方面的造詣也是比較強的,也創作出了《胡笳十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