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土戰爭影響有哪些

  伊土戰爭是中東地區發生的一場百年“聖戰”,此戰以兩敗俱傷告終,戰爭對於雙方軍隊均是一次重創,同時也阻礙了雙方的經濟生產。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伊土戰爭影響

  16~18世紀的伊土戰爭除了對中東地區的各族人民遭到大批屠殺外,任何一方均未獲勝。戰爭阻礙了兩國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這些落後民族和多部族鬆散聯合而成的封建國家的崩潰。這場長達200餘年的戰爭是伊斯蘭教兩大封建國家為爭霸中東而進行的掠奪性戰爭,即此在被征服的各族人民中間不斷激起民族解放運動和反封建鬥爭,而雙方又對這種矛盾和鬥爭加以利用,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外高加索各族人民的命運中,伊土戰爭是他們許多世紀的歷史上苦難最深重的時期。伊朗***波斯***和土耳其在血腥的戰爭中兩敗俱傷,日益淪為正致力於在中近東建立霸權的英法兩國的殖民地。

  伊土戰爭時間雖長,但軍事學術上卻無甚發展。雙方軍隊的主要型別是封建民軍,主要兵種是裝備矛、盾、馬刀、弓箭、短劍和火槍***16世紀末開始裝備***的正規騎兵和非正規騎兵,其中前者是軍中的快速機動部隊。從16世紀***土耳其***和17世紀***波斯***組建的常備步兵處於從屬地位。但到17、18世紀,步兵的作用有所提高,這主要是由於西歐經驗的傳入。步兵裝備了射擊武器***前裝槍、火槍***,並按正規軍體制編成。炮兵作為一個兵種在土耳其出現較早,它曾是奧斯曼帝國向外擴張的有力武器。同時,納迪爾沙赫的軍隊中也有戰象隊,交戰時用於突擊敵戰鬥隊形中央,減輕步兵壓力。使用射擊武器之前,戰役結局通常取決於大批騎兵的衝擊和圍殲,因為騎兵能突然而迅速地攻擊敵軍。隨著正規步兵和炮兵的出現,騎兵變成了戰鬥隊形的主體。騎兵掩護側翼安全,並以騎兵衝擊完成對敵突擊。軍隊作戰採用疏開隊形,到17、18世紀則採用線式戰鬥隊形。對潰逃之敵一般不予追擊。奪取要塞多靠長期圍攻。軍事學術在伊土戰爭中發展遲緩,這是因為兩國處於落後的封建社會而且正走下坡路,兩國軍隊都有大量非正規的、不同部族的封建步、騎兵民軍,武器裝備以冷兵器為主,五花八門,極不統一。

  伊土戰爭結果

  16—18世紀的伊土戰爭除各族人民遭到大批屠殺外,任何一方均未獲勝。戰爭阻礙了兩國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這些落後民族和多部族鬆散聯合而成的封建國家的崩潰。這場長達200餘年的戰爭是伊斯蘭教兩大封建國家為爭霸中東而進行的掠奪性戰爭,即此在被征服的各族人民中間不斷激起民族解放運動和反封建鬥爭,而雙方又對這種矛盾和鬥爭加以利用,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外高加索各族人民的命運中,伊土戰爭是他們許多世紀的歷史上苦難最深重的時期。伊朗和土耳其在血腥的戰爭中兩敗俱傷,日益淪為正致力於在中近東建立霸權的英法兩國的殖民地。   伊土戰爭時間雖長,但軍事學術上卻無甚發展。雙方軍隊的主要型別是封建民軍,主要兵種是裝備矛、盾、馬刀、弓箭、短劍和火槍***16世紀末開始裝備***的正規騎兵和非正規騎兵,其中前者是軍中的快速機動部隊。從16世紀***土耳其***和17世紀***伊朗***組建的常備步兵處於從屬地位。但到17、18世紀,步兵的作用有所提高,這主要是由於西歐經驗的傳入。步兵裝備了射擊武器***前裝槍、火槍***,並按正規軍體制編成。炮兵作為一個兵種在土耳其出現較早,它曾是奧斯曼土耳其向外擴張的有力武器。同時,納迪爾沙赫的軍隊中也有戰象隊,交戰時用於突擊敵戰鬥隊形中央,減輕步兵壓力。使用射擊武器之前,戰役結局通常取決於大批騎兵的衝擊和圍殲,因為騎兵能突然而迅速地攻擊敵軍。隨著正規步兵和炮兵的出現,騎兵變成了戰鬥隊形的主體。騎兵掩護側翼安全,並以騎兵衝擊完成對敵突擊。軍隊作戰採用疏開隊形,到17、18世紀則採用線式戰鬥隊形。對潰逃之敵一般不予追擊。奪取要塞多靠長期圍攻。軍事學術在伊土戰爭中發展遲緩,這是因為兩國處於落後的封建社會而且正走下坡路,兩國軍隊都有大量非正規的、不同部族的封建步、騎兵民軍,武器裝備以冷兵器為主,五花八門,極不統一。

  伊土戰爭起因

  伊土戰爭是中東地區伊斯蘭教兩大封建軍事帝國爭霸中東地區的百年“聖戰”。此戰以兩敗俱傷告終,戰爭使得西亞這一古代文明開始加速衰落了。

  奧斯曼帝國和薩菲王朝的伊朗***波斯***都信奉伊斯蘭教,是中世紀西亞地區的兩大封建軍事帝國,但由於所屬的派別不同,爭奪宗教統治權和爭奪兩河流域領土的鬥爭十分激烈。薩菲王朝奉什葉派為國教,土耳其則信奉遜尼派。在奧斯曼帝國內部有許多什葉派教徒,薩菲王朝利用自己的代理人在安納托利亞四處活動,鼓動叛亂反對信奉遜尼派的土耳其人的統治,對奧斯曼帝國構成威脅。1513年,土耳其蘇丹塞利姆一世殘酷鎮壓了什葉派教徒的叛亂,屠殺5萬之眾,並乘機對伊朗***波斯***的薩菲王朝發動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