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二第一單元知識點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和特點是歷史必修二第一單元的知識點,那麼你都掌握了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瞭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耕作方式:刀耕火種 鐵犁牛耕***春秋戰國***

  生產模式:廣種薄收 精耕細作

  組織方式:大規模簡單協作 個體農耕

  時 代:氏族公社、夏商周 春秋、戰國開始

  2、土地制度:

  ⑴原始社會:土地公有制

  ⑵商 周:井田制-----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

  開始實行於商——盛行於西周——瓦解於春秋——廢除於戰國

  ⑶封建社會:

  ①土地私有制: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變法,以法律形式廢除井田制,確立土地私有制

  3種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農私有土地。***土地兼併成為地主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

  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3、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①產業結構——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

  ②生產模式——精耕細作

  ③生產規模——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

  經營方式——“男耕女織”***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

  4、小農經濟特點:

  ①以家庭為單位

  ②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

  ③落後性:小農經濟的狹小生產規模和簡單的性別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

  ④脆弱性:自然災害和統治者過度的剝削壓迫容易導致自耕農破產。

  二、列舉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徵。

  1、冶金 ⑴冶銅: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藝已相當成熟

  ⑵冶鐵業:春秋時期發明冶煉生鐵和鋼的技術,南北朝時期發明灌鋼法

  2、紡織 ⑴中國最早發明絲織技術。

  ⑵漢代:絲綢遠銷歐洲,中國獲“絲國”稱號***絲綢之路***

  ⑶元明:江蘇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

  3、陶瓷業:

  ⑴製陶業:新石器時代彩陶、黑陶、白陶

  ⑵制瓷業:東漢青瓷----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鎮是瓷都------元彩瓷:青花、釉裡紅------明五彩、鬥彩瓷------清粉彩、琺琅彩

  2、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徵

  ①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②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等多種經營模式長期並存

  官營手工業規模龐大、管理制度完善,長期佔據統治地位;

  私營手工業主要生產民間消費品,某些部門在明清時期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家庭手工業農戶的一種副業,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和交賦稅,剩餘部分才拿到市場出售。

  三、概述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概貌,瞭解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1、古代商業發展:

  ①商朝:職業商人和最早貨幣產生 ②周朝: 商業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③春秋戰國:私商逐漸取代官商成為商人主體;商業繁榮,形成了許多著名都會

  ④隋唐:長安、洛陽、揚州等成為聞名中外的商業大都會;對外貿易發達;城市裡坊市分開

  ⑤宋朝:對外貿易發達;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鋪隨處可設,農村中出現草市;打破日中為市限制,出現曉市、夜市

  ⑥明清: 湧現出許多區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如徽商、晉商

  2、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① 商業起源很早,並且在不斷地發展。

  ② 商業市場形式多樣,如城市的市,鄉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曉市等

  ③ 以絲綢之路和陶瓷之路為主要渠道的對外貿易發達,構成了古代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興盛,明後期逐漸衰落。

  ④ 商業長期受到重農抑商政策的壓制,商人的社會地位較低;商業始終作為農耕經濟的補充而未能佔據中國古代經濟的主導地位。

  四、瞭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1、“重農抑商” 政策

  ⑴史實: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政策;明清時期---依然堅持抑商政策並實行閉關。

  ⑵影響:

  ①在封建社會和王朝的初期,“重農抑商”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封建統治的鞏固起了積極作用;

  ② 從根本上說,“重農”是正確的;

  ③明清時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後面。

  2、“海禁”政策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

  防範“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⑵影響:使中國日益脫離世界發展大勢,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闢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

  3、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發展

  ⑴產生:時間、地點、部門----明中後期、江南地區、紡織業

  標誌----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僱傭關係

  ⑵明清時期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自給自足經濟在全國範圍內仍居主導地位。

  ⑶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原因:封建關卡眾多,政府實行抑制工商業的政策;

  閉關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貿易,不能擁有國外市場。

  歷史必修二第一單元習題

  1.下列關於夏商周三代農業生產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普遍使用石器、骨器,有少量的青銅農具

  B.懂得開溝排水、除草培土、漚制肥料、治蟲滅害

  C.農作物的種類增多,後世的主要農作物此一時期已開始種植

  D.普遍採用鐵犁牛耕

  2.青銅器鑄造業進入繁榮時期是在***  ***

  A.夏朝  B.商周時代  C.春秋時期  D.戰國時代

  3.《呂氏春秋》載:“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其力也。”這句話的實質問題是***  ***

  A.封建生產方式比井田制進步     B.私田開墾越來越多

  C.國君承認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權  D.鐵農具和牛耕出現,生產效率提高

  4.謝靈運在其《山居賦》中說:“春秋有待,朝夕須資。即耕以飯,亦桑貿衣。藝菜當餚,採藥救頹。”這說明了他的山居***  ***

  A.從事商品生產    B.田莊裡生產分工明確,交換頻繁

  C.過著自耕農的生活  D.田莊裡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5.下列古代農具中,用於播種的是***  ***

  A.耬車  B.翻車  C.筒車  D.水排

  6.在我國古代手工業幾種型別中,突出體現封建經濟形態特徵的是***  ***

  A.官營手工業  B.民營手工業

  C.家庭手工業  D.工場手工業

  7.東漢時,我國古代冶鐵水平領先世界的突出成就是***  ***

  A.發明淬火技術     B.杜詩發明水力鼓風冶鐵工具

  C.用煤炭作為冶鐵燃料  D.灌鋼法得到推廣

  8.下列關於景德鎮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景德鎮是我國瓷器的發祥地,素有“瓷都”之稱

  B.宋代五大名窯不包括景德鎮

  C.景德鎮位於江西

  D.明清時期,鎮上有許多專為皇室貴族燒製瓷器的官窯

  9.隋朝時,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的衣服,這種布的原料是***  ***

  A.絲  B.麻  C.棉  D.毛

  10.《新唐書·百官志》載:“兩京諸市,置令一人,從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財貨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偽輕重……凡市,日中擊鼓三百以會眾,日入前擊鉦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

  ①設定了專門的城市商業管理機構和官吏 ②設定了專門的稅官管理商業 ③城市商業活動有較為嚴格的時間限制 ④由商人自發擔任市場監管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若生活在宋朝,你可能遇到的生活現象有***  ***

  ①在長江流域能穿上絲綢衣服②在河南開封參觀定窯生產情況③在四川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④在浙江杭州可以逛早市、夜市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③④

  12.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基礎是***  ***

  A.明朝的經濟措施       B.農業、手工業的發展

  C.生產力發展和商品經濟活躍  D.對外貿易繁榮

  13.清代許多商人、工場主把從事工商業賺來的錢用來買田置地,發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剝削沉重  B.重農抑商政策

  C.農民購買力低  D.土地經營的利潤率高

  14.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標誌是***  ***

  A.官營手工業的出現  B.機器大生產的出現

  C.工場手工業的出現  D.洋務企業的興辦

  15.我國對外貿易的路線,由漢唐的以陸路為主轉到宋元的以海路為主,其原因不包括***  ***

  A.大運河便利了南北交通  B.北方戰亂頻繁,嚴重影響陸路交通

  C.我國經濟重心南移    D.造船技術提高,指南針用於航海

  歷史必修二第一單元習題答案

  1. D  2. B  3. A

  4. D  5. A  6. A

  7. B  8. A  9. B

  10. B  11. B  12. C

  13. B  14. C  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