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命是從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最“中國”的詞彙形式,最具有民族特色。成語大多從古代流傳下來,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詞彙的一些特點,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情況以及作者的個人感悟。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楚靈王***?―公元前529年***,羋姓,熊氏,初名圍,是楚共王的次子,殺了侄兒楚郟敖自立,即王位後改名虔。公元前541年,自立為楚國國君,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窮奢極欲、昏暴之君。公元前531年,蔡靈侯至楚,楚靈王殺之,蔡國滅亡。公元前530年,派兵圍徐,威脅吳國。公元前529年楚國人民推翻了他的統治,靈王逃亡,隨從相繼離去,最後吊死郊外。

  靈王有二子熊祿***世子***、熊罷敵,都被蔡公熊棄疾殺死。

  的典故

  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國逐步強盛起來,到楚莊王在位時,就開始圖謀中原,取代周王朝的統治。有一次,楚莊王率軍到達周朝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陽***郊外,在此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向周天子炫耀楚國的武力,並向周朝大夫王孫滿詢問九鼎的輕重,遭到了王孫滿一頓奚落。九鼎是傳國寶器,代表著中央政權的權威。楚莊王問鼎,表示想要以楚代周。

  到楚靈王時,仍然企圖取代周朝。有一次,楚靈王外出打獵,夜宿在外,又想起了九鼎的事。他對晚上來求見的右尹子革說:“過去我們祖上和齊、衛、晉、魯四國共同服侍周康王,四國都被賜予寶器,唯獨我們楚國沒有。現在我想派人去周天子那裡,請求把鼎作為對我們楚國的賞賜,你說周天子願意給我們嗎?” 右尹子革回答道:“當然會給您啊!當年我們的先王跋山涉水去侍奉周天子,只能用桃木弓、棗木箭來進貢。齊、衛、晉、魯四國的諸侯王都與周天子有點親戚關係,所以楚國因此沒有得到賞賜而他們有。現在的情況是周朝和四國都順服侍奉您了,不管什麼事情,都會唯命是從,難道周天子還會愛惜這鼎嗎?”其實右尹子革這是討好楚靈王,九鼎最終也沒有落到楚國手裡。

  的啟示

  故事裡楚國一心想要取代周王朝,用問鼎的事情來表示以楚代周的狼子野心,最後這九鼎也沒有落到楚國的手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於正確的命令,我們不能違抗。但是在學習中,我們要敢於同老師探討更好的解題方式,要有創新意識,這樣才能學得更好哦~

  的延伸

  【注音】 wéi mìng shì cóng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

  【解釋】是命令就服從,不敢有半點違抗。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完全服從命令。

  【近義詞】 百依百順、唯唯諾諾、惟命是從

  【反義詞】桀驁不馴

  【例句】張科長對於上級領導的指示向來唯命是從,句句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