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慮淺謀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結構形式固定、意義完整的固定片語或句子,漢英成語一直有著密切的關係,在結構形式和文化內涵上都有不可分割的關聯性。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李兌,中國戰國時期趙國政治人物,趙惠文王時期的相國。

  於前295年,與安平君趙成合謀擊殺趙武靈王的長子安陽君趙章與其宰相田不禮,史稱“沙丘之亂”。後為司寇,並在公子成死後,擔任相國,封奉陽君,並實際控制了趙國的朝政,成為趙國數一數二的權臣。在任相國期間,主張聯齊抗秦,成功完成與魏、韓兩國的合縱之盟,並和蘇秦主持五國合縱攻秦,並藉此為自己謀取陶邑之地。後因趙國國策改變,加上其貪婪專權,被趙惠文王及大將韓徐為免相。之後的事蹟無載。

  肥義***?~前295***戰國時趙武靈王相國,邯鄲***今邯鄲市肥鄉縣***人。思想開明豁達,在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遇到阻力時,極力勸說武靈王,堅持改革,不必顧慮。使武靈王下定了改革的決心,並封肥義為相國。此後又精心輔佐幼主趙何。在"沙丘宮變"中,為保護趙惠文王而慘遭殺害。

  的典故

  趙文王3年,趙國消滅了中山國,舉國歡慶,並封長子章在安陽郡,由田不禮輔佐。由於他們二人一向懷有篡逆之心,由此引起了朝中正直大臣的擔憂。

  有一天,李兌跟肥義說:“公子章強壯而意志驕橫,黨羽眾多,慾望很大;而田不禮為人狠毒,貪婪無度,兩人彼此合謀,一定要生出作亂的事端。古人說‘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圖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到頭來互相鼓動作亂,我們得時時提防才行。”

  後來李兌又對肥義說:“依我看來,他們叛亂的中心是要權要勢,你正是災禍集中的目標,必然先遭禍害。為什麼你不稱病不出,把權力交給公子章,卻偏要成為災禍攀登的階梯呢?”

  肥義聽了李兌的話很不以為然,告訴他:“不能這樣做。從前先父把王位託付給我時就說道,你不要輕易改變念頭和你的思慮,應該專心一致終結你的一生。”

  肥義接著說:“我接受了他的委託,並記錄在典冊上,假如我畏懼作亂,怎麼對得起前人,變心臣子,罪大惡極,連刑法都不能容忍,況且貞節之臣必待災禍來臨,才能顯示操守;盡心之臣必待大難臨頭,才會彰明本色,決不違揹我的誓言。”

  李兌感動得流著淚告別了肥義。此後,公子章和田不禮果然作亂,並殺害了肥義。

  的啟示

  故事裡的肥義對李兌的話不以為然,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誓言,但是他實在是固守成規,不懂得變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人善意的勸告,我們應該聽進心裡,不要一貫堅持自己不合時宜的誓言,必要的時候一定要懂得變通,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上好好生存。

  的延伸

  【注音】qīng lǜ qiǎn móu

  【出處】《資治通鑑·秦紀·始皇帝二十五年》:“燕丹不勝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輕虛遠謀,挑怨速禍。”

  【解釋】考慮不全面,計劃不周密。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考慮不全面,計劃不周密

  【反義詞】深謀遠慮

  【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