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當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漢語詞彙系統中的特殊的成員,它們形式簡潔、意思精闢、結構定型,或出自經傳或來自謠諺,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漢室宗親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2-3]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光武中興時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

  劉秀死後,其子劉莊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4] 、諡號光武皇帝,後人多稱呼為光武帝。

  劉秀是歷史上的一位較有作為的開明君主,面對斷壁殘垣、江山破碎的社會狀況,他勤於國政,改革開拓,終於使東漢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廢墟中恢復和發展。

  的典故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改國號為“新”。劉秀起兵反對,實力不斷壯大,後來當上皇帝,建立東漢王朝。

  光武帝劉秀雖然建立了東漢政權,但是邊遠地帶卻還沒有完全統一。公孫述佔據了四川一帶,並且自己當起了皇帝。隗囂***wěi xiāo***在甘肅一帶自稱西州大將軍。而隗囂和公孫述也有矛盾,雙方不斷髮生鬥爭。於是,劉秀為了孤立公孫述,就想拉攏隗囂。

  有一次,劉秀聽說隗囂打退了公孫述的進攻,便立刻寫信給隗囂,表示願意同他友好,並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公孫述。信中說:“我現在忙著在東方打仗,目前實在是沒有力量攻打成都和公孫述一比高下,而且,我西方的兵力也很薄弱。如果公孫述侵犯漢中,甚至騷擾長安的話,我希望能得到你軍隊的幫助。這樣,在西方戰場上,我就可以和公孫述旗鼓相當了。”後來,隗囂就歸順了劉秀,成為光武帝的將領。

  後來,人們用“旗鼓相當”來比喻雙方的實力非常接近,難以分出誰高誰低。旗鼓,都是古代軍隊行軍打仗用來傳達指揮官命令的工具。

  的啟示

  你要忍,忍到春暖花開;你要走,走到燈火通明;你要看過世界遼闊,再評判是好是壞;你要卯足勁變好,再旗鼓相當站在不敢想象的人身邊;你要變成想象中的樣子,這件事,一步都不能讓。小朋友們,我們都要變得更好哦!

  的延伸

  【注音】qí gǔ xiāng dāng

  【出處】《後漢書·隱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將軍兵馬;旗鼓相當。”

  【解釋】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勢均力敵、工力悉敵、不相上下、平分秋色、棋逢對手、旗敵相當、半斤八兩、八兩半斤、勢均力敵、各有千秋、各有所長

  【反義詞】相形失色、天差地別、寡不敵眾、雲泥有別、眾寡懸殊

  【年代】古代

  【例句】這場籃球賽,雙方~,難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