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裡的成語有哪些

  寓言是一種兼有哲理性、諷喻性、故事性的文體。關於寓言故事裡成語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寓言故事裡的成語篇,希望你們喜愛!

  寓言故事裡的成語篇1:尾大不掉

  春秋時,楚國國君楚靈王於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築城,並打算派棄疾做蔡公。為此,楚王向申無宇徵求意見:“你看讓棄疾去蔡地怎麼樣?”申無宇說:“選擇兒子沒有像父親那樣合適的,選擇臣子沒有像國君那樣合適的。鄭莊公在櫟地築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為國君。齊桓公在谷地築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現在齊國還得到利益。臣聽說,五種大人物不在邊境,五種小人物不在朝廷;親近的人不在外邊,寄居的人不在裡邊。現在棄疾在外邊,鄭丹在裡邊,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備才好。”楚王說:“國都有高大的城牆,怎麼樣?”申無宇回答說:“在鄭國的京地、櫟地殺了曼伯,在宋國的蕭地、毫地殺了子游,在齊國的渠丘殺了無知,在衛國的蒲地、戚地趕走了獻公。如果從這樣看來,就有害於國都。樹枝大了一定折斷,尾巴大了就不能搖動,這是君王所知道的。”“尾大不掉”即尾巴太大就不好搖動。人們常用這句成語比喻部下勢力強大,不聽從調動和指揮。

  寓言故事裡的成語篇2:味如雞肋

  公元217年,曹操派兵進攻漢中。經過激戰,終於殺死守將夏侯淵,拿下了漢中。夏侯淵被殺,漢中失守的訊息傳到長安,曹操立即率領大軍前往漢中。但大軍開到漢中城外時,發現那裡所有有利地形都已被黃忠等搶佔,一時難以取勝。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曹軍的處境越來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用飯,發現菜中有一碗是雞肋骨做的湯。他注視著雞肋,若有所思。正好這時他的親信夏侯淳來請示當夜口令,普操隨口說了雞肋二字。夏侯淳聽了有些奇怪,但也不再詢問,照原話傳達下去。在營中辦理文章、事務的主薄楊修聽到雞肋的口令後,馬上收拾行裝,準備動身。大家見他這樣,都問他怎麼知道將要退軍。楊修回答說:你們都知道,雞肋這東西丟棄它可惜,但吃起來又沒有什麼肉。以它來比喻漢中,不攻下來可惜,但攻起來又不那麼容易。所以我知道魏王打算退軍了。眾人聽了將信將疑。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師,大家這才信服。

  寓言故事裡的成語篇3:聞一知十

  子貢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很有才幹,孔子周遊列國,子貢隨行,關於外交方面的事情,往往由子貢去辦。有一次,齊國準備征伐魯國,孔子想派弟子前去護衛,許多弟子紛紛自薦。孔子最後還是挑選了子貢。子貢果然不辱使命,使小小的魯國免除了一場危難,儘管如此,孔子卻認為他比顏回還差些。他問子貢:你和顏回兩人哪一個強?子貢答道:我怎麼能和顏回比呢?顏回聽見一分就能知十分,而我聽見了一分,只能猜到兩分。孔子聽後,也同意子貢的話,並感嘆道:你是不如他,而我也不如他呀!

  聞一知十:聽到一點就能推知很多。殯人聰明、善於推理。

  《論語·公冶長》: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寓言故事裡的成語篇4:無出其右

  漢高祖劉邦剛建立漢朝的時候,還有許多異姓的諸侯王。有一次,劉邦帶兵前往代地鎮壓陳稀的反叛。

  途經趙國,趙王張敖深恐劉邦怪罪於他,便下令做了許多美味佳餚,親自端著盤子,送給劉邦吃。

  誰知劉邦故意大擺皇帝的威風,岔開兩腿,大模大樣地坐著。不但不回禮,而且開口就罵張敖招待不週。趙國的宰相趙午等見劉邦如此尋畔,羞辱趙王,氣憤異常。回宮後,他們竭力勸說趙王反叛劉邦,趙王執意不允,並把手指咬出血來,要大臣們不要再提。

  大臣們見趙王不答應,便決定瞞著趙王去暗殺劉邦。誰知事情洩露,劉邦大怒,下令逮捕趙王及其近臣。

  趙午等都自殺了,只有趙王和大臣貫高被捉去,並要把他倆解押到都城長安。許多忠於趙王的舊臣都想護送趙玉去長安。劉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膽敢跟隨就滅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幾個臣子就剃掉頭髮,身穿紅色衣服,用鐵圈柬住頭頸,偽裝成趙王家族,一起去了長安。

  到了長安,劉邦親自審訊貫高,要他說出趙王謀反經過。貫高把趙王如何不肯謀反,還阻止臣子們謀反的經過詳細他說了一遍。劉邦這才相信趙王確實沒有謀反,但仍藉口說趙王沒有教育好臣子,把他降做宜平侯。

  趙王向劉邦謝恩,並請劉邦寬恕隨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劉邦一聽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見了他們。通過談話,劉邦對他們的才學過人,有勇有謀,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瞭解,他感慨地說:“哨:現在漢朝的臣子沒有一個能超過他們的。”

  心裡一高興,有意重用他們。於是有的做了郡的長官,有的作了諸侯的相國,日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漢中守。

  

1.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2.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3.源於寓言故事的經典成語有哪些

4.含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精選

5.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