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形的摩托車駕駛技巧

  摩托車駕考的考生們,你們知道不同地形的路況都有什麼駕駛技巧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學習!

  山區道路摩托車駕駛

  1.山區道路駕駛方法

  山區道路大多依山傍水而建,或盤山繞行,或臨崖靠澗,道路坡長彎急,穿洞過棧。因此,山路駕駛應注意如下幾點:

  ①行車中隨時注意觀察交通標誌,根據道路和視線情況決定車速的快慢;

  ②下坡時要少加油或不加油,利用發動機的牽阻作用控制車速。不要長時間制動,以免制動裝置發熱而降低制動效能。禁止單獨使用前制動器,應該前後制動器同時使用,且後製動器略微在先;

  ③下陡坡或急轉彎時,嚴禁空擋滑行;

  ④跟車行駛時,應加大行車間距,以免撞車;

  ⑤雨雪天氣盡量不要行駛,特殊情況下要在車輛上安裝防滑鏈或其他防滑物,低擋行駛,儘量避免緊急制動或猛打轉向把。發現險情立即停車。

  2.坡道駕駛

  ***1***上坡駕駛。在上坡過程中注意觀察儀表,水溫過高時應停車降溫,必要時補充冷卻水或更換機油。

  ①長坡駕駛。由於坡度較小,儘量用高速擋,在駛近坡頂時提前鬆開油門,充分利用車輛慣性衝過坡頂,以便控制車速,防止對面的視線盲區突然出現車輛而措手不及。

  ②短坡駕駛。短坡可以加速通過。當坡後道路看不清時,或上坡後緊接著下坡或進人彎道時,則應控制車速行駛。

  ③陡坡駕駛。上陡坡前應注意地形,一般可根據陡坡的長短和路面的附著情況,選擇合適的擋位一氣通過。若動力不足時,應提前減擋迅速通過。

  要點提示

  對於凹凸不平的路面可用立姿,儘量使重心前移,以便增加前輪的附著力。當前輪接觸凸凹不平的路面或達到坡頂時,應適當減速像握轉向把按預定路線行駛,注意防止因車速過快,前輪接觸地面衝擊力大而使車輛跳起或失控。

  特別提醒

  遇上坡路,要注意兩側地形,以便發生意外時採取安全措施。若突然熄火,應立即使用腳、手制動器,待車輛停穩後,方可起動發動機,重新起步。若遇車輛失控倒溜,應把車尾轉向靠山的一側,萬一車輛繼續後溜,車尾應停在山上抵住。

  ***2***下坡駕駛。下坡時應根據地形控制好擋位,儘量利用發動機制動,以減少制動蹄塊及摩擦片的磨損,避免制動效能下降。

  ①下緩長坡:如果坡道又寬又直,前方無障礙物時,可選用高一點的擋位,車速可略高一些。反之,應降低車速;

  ②下陡坡:一定要觀察好道路情況,身體略向後移,以增加後輪的附著力。採用“低擋位,小油門,半離合”,雙手支撐住轉向把,分別操縱前後制動的操作技法,使摩托車平穩地下行。

  特別提醒

  儘量利用發動機的牽阻作用,合理使用制動、控制車速,如下陡坡或路面滑溜時,更應使用較低擋位,不準熄火滑行。

  3.山路彎道駕駛

  通過山路彎道時,要按照“減速、鳴號、靠右行”的規則,提前降低車速。避免在轉彎時換擋,以確保雙手能有效地控制轉向把。

  4.跟車、超車和會車

  ①跟車。與前車一定要適當加大安全距離;視線不清,路段清況不明時要加大跟車距離。

  ②超車。要儘量選擇寬敞地段,開左轉向燈,提前鳴喇叭,不得強超;在有禁止超車標誌或法規不允許超車的路段,嚴禁超車。

  ③會車。應主動選擇安全地段減速或停車與來車會車。

  5.山區險路駕駛

  ***1***通過傍山險路等危險地段時,應低速行駛,加強對周圍環境的觀察。

  ***2***在傍山險路陡坡處轉彎時,轉彎前換人低速擋。

  ***3***通過傍山險路時,應謹慎駕駛,如發生制動突然失靈時應採取搶掛低速擋的措施減速,減少事故損失。

  ***4***在傍山險路的砂土路上會車時,要主動減速,以防對面來車的揚塵阻礙視線而造成刮擦事故。

  ***5***山地公路的急彎狹路,大都靠山一邊岩石錯綜,臨崖一邊陡壁深澗,路幅寬度受限制,行車中必須集中注意力,謹慎駕駛。注意路面及靠山邊,並注意觀察交通標誌,遵守標誌的規定。不要窺視崖下深澗,以免注意力分散和產生不必要的緊張心理。發現前方來車時,應主動選擇安全會車地段或停車地點,不可盲目搶道。

  ***6***通過危險地段時,要經常注意有無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險情,特別是解凍期和多雨季節,常有山洪爆發、泥石流、塌山塌方,更要加倍警惕。要與沿線車站、養路道班聯絡,以掌握情況,做到有備無患。

  鄉村道路摩托車駕駛

  鄉間小路大多為泥土路或沙石路,路面寬窄多變、崎嶇不平、坡度陡,有的路面經大雨沖刷,農用三輪車的碾軋,凹凸不平、泥濘積水、大坑連小坑。摩托車行駛在這種鄉間小路上,車輪容易卡在溝槽中、陷人水坑裡,車子上下顛簸左右搖擺,震動大,很難控制平衡。

  ***1***根據駕駛人對路面的熟悉程度和路況的好壞,選擇合適的擋位,控制好車速,時刻注意路面情況。駛進村莊時,速度不應超過25km/h,這樣的速度,即使遇到突發情況,駕駛人也可應付自如。

  ***2***適當調整轉向把高度。降低車高,減少轉向把的晃動。

  ***3***選擇路線擇道而行,避開車轍、路面硬實而表面滑溜以及有樹樁、枝葉、小石的路線行駛。靈活運用左右轉彎、變擋和離合器。

  ***4***一般用2擋或1擋並配合使用離合器、雙腳點地,保持車輛的平衡和穩定。

  ***5***對於短的大起伏路面,駕駛人可以半蹲,雙膝夾緊油箱,雙手握緊轉向把,使人的重力落在腳踏板上,並握緊離合器握把使車輛慣性駛過。如果要駛過連續起伏不平的搓板路面,應適當減速,穩住轉向把勻速行駛,而對於不規則的起伏凹坑和凸墩路面,要根據情況選擇適當的擋位,放慢車速,保持油門開度,穩住轉向把,仍以上述坐姿但應適時調整身體重心高度以緩衝對人體的振動,適當用腰部的擺動來調整車輛的平衡。

  對於較大的凹坑和凸墩可以用上坡或下坡的駕駛方法。

  ***6***不要輕易使用制動和大幅度轉動轉向把,以免側滑翻車。需要減速時可關小油門,先用前制動,再用後製動。若車子有失去平衡的跡象時,應鬆開制動,用腳點地維護車子的平衡。雨季出車郊外鄉間土路及林間小路時,可使前胎氣壓稍低一些,以增大附著力。在坎坷的田埂上行駛時,要注意防止土堆、大石頭、樹樁等撞上發動機。

  ***7***在鄉村小路上行車,若前方來車時,應主動避讓,選擇較寬的路段,靠路邊慢行,甚至停車讓路。

  ***8***鄉村道路較窄,一般不宜超車。應以跟車為主。必須超車時,應先鳴喇叭,提醒前車注意,待前車主動避讓後,選擇一段寬路段快速超越。

  ***9***遇老人或兒童,應降低車速,右腳放在制動踏板上,做好隨時停車準備。觀察他們所處的位置,如有轉向的表示,可以靠路的另一側行駛,不必鳴喇叭。

  特別提醒

  發現路面有較大石塊時,應小心駕駛,必要時可推車繞行。不能怕麻煩而在石頭路上橫衝直撞,否則有可能將制動握把、排氣管等離地間距較小的部件被石塊撞壞。

  高原條件下的摩托車駕駛

  高原由於海拔高,氣壓低、空氣稀薄,對摩托車磨損不利的因素是:空氣密度低,混合氣變濃,燃燒不完全,發動機功率不足,摩托車須經常用低擋行駛,發動機的轉速與溫度高,磨損大,因此在高原駕駛摩托車可採取如下措施:

  ***1***一般情況下,可調整化油器主油針或浮子室油麵高度,減少供油量,使混合氣不至過濃。

  ***2***採用含氧燃料***即在汽油中摻人酒精、丙酮或其他氧化合物***,補償因高原氣壓低、充氣量不足的間題。

  高速公路摩托車駕駛

  1.分道行駛的原則

  高速公路行車道分為雙向車道、六車道、八車道。摩托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必須嚴格遵守分道行駛,各行其道的原則,不得隨意穿行越線,不準騎軋車行道分界線。

  要點提示

  摩托車應當在最右側車道行駛。

  2.行駛速度的控制

  ***1***確認車速。在寬闊的、固定參照物少和高速車流的高速路段上行駛,一定要通過車速表確認車速,不要盲目地一味加速,嚴格遵守高速公路的行駛速度要求駕駛。

  ***2***最高時速和最低時速。在高速公路最右側車道上行駛的摩托車,最低車速不得低於60km/h,最高車速不得超過80km/h。

  3.安全距離

  在最右側車道上正常行駛時,應根據行駛速度、天氣和路況,前後車輛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1***正常情況下,當車速為80km/h時,行車間距為80m以上,但最小距離不得少於50m。

  ***2***如遇大風、雨、雪、霧天或路面結冰時,應當減速。在這些非正常情況下,前面講到的車速距離不足以確保行車安全,所以應當在規定安全車間距的基礎上留出能避開危險的餘量***又稱“避險距”***。

  特別提醒

  ①除因停車駛人或駛出緊急停車帶或路肩外,不準在緊急停車帶和路肩上行車;

  ②道路限速標誌標明的車速與車道的規定不一致的,按照道路限速標誌標明的車速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