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素材故事大全

  在寫作文的過程中,素材的選取和引用就至關重要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我的麥子熟了

  14歲的高佔喜,青海農家子弟,因為一次電視活動的策劃,他和城市的一個富家少年互換了7天人生,節目打出的議題是“七天之後,高佔喜還願意回到農村嗎?”七成的觀眾都預測,高佔喜難以抵擋城市的誘惑,不願意回去。謎底卻提前揭曉了——當得知自己的父親不慎扭傷腳的訊息時,佔喜立刻要求趕回家鄉。“為什麼急著要走?父親的腳傷不是大事。難得來一次城裡。”佔喜只說了一句:“我的麥子熟了。”回村之後,佔喜仍然五點半鐘去上學,啃小半個饃饃當午飯,學習之餘割麥挑水;仍然是補丁長褲配布鞋,刻苦讀書不改初衷:“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溫馨提示】 “我的麥子熟了”、“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這兩句質樸的語言就是高佔喜抵擋城市誘惑的內因。前者表明他始終未曾忘記自己擔當的責任,後者表明他深刻明白改變命運最終要靠自己,分析這則材料一定要抓住這兩處關鍵句來解讀。由此我們就可以圍繞“責任”、“奮鬥”、“夢想”、“命運”和“心態”等方面來構思行文。

  篇2:點亮一支蠟燭

  那是臨近高考的一個晚上,兒子正在家裡複習功課,可突然停電了,兒子坐在書桌前不停地埋怨。父親聽見了,走進書房,對兒子說:“孩子,現在你要做的,不是詛咒黑暗,而是去點亮一支蠟燭。”父親把蠟燭和打火機放到兒子的手裡。兒子點亮了蠟燭,房間裡重新亮起來。同樣,面對人生的黑暗,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地詛咒、埋怨,而是用行動去點亮一支支充滿光明和希望的蠟燭。

  【溫馨提示】 行走在生活的風口浪尖上,我們不能一味地埋怨與詛咒,而要積極採取行動,化壓力為動力,勇於進取,這樣才會找到生命的另一個出口,看到人生的光明與希望。這則素材可用來應對“行動”、“力量”、“苦與樂”、“難與易”、“超越”和“成功”等

  篇3:發現自己

  馬克·吐溫作為職業作家和演說家,在文學領域和演說領域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世界範圍內受人尊敬的文學家和演說大師。但是,他在選擇文學和演說之前,曾經試圖成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資開發印表機,花費了整整3年的時間,最後把千辛萬苦借來的5萬美元全部賠光了。他又發現出版商因為發行他的著作賺了大錢,他很不服氣,心想:我自己寫了文章自己出版發行,所有的利潤不都是自己的嗎?為何不自己開一個出版公司呢?他於是又投資開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寫作與經商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他很快就因為債務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產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債務危機之中。經過兩次經商失敗的打擊,馬克?吐溫終於認識到自己經商的無能,他徹底斷絕了經商的念頭,開始到全國巡迴演講,在演講的間隙裡埋頭寫作。很快,風趣幽默的馬克?吐溫名聲大噪,成為全國知名的演說家,他膾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紅

  【溫馨提示】 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說:“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廢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也許興趣廣泛,掌握了多種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長處中,總是有你的強項。成功者的原則是:去選擇最能夠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夠使自己的品格和長處得以充分發揮的職業。因為唯有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總是選擇自己的短處,你的人生就只能貶值。此則素材可用來應對“完美”、“長與短”、“成功”、“追求”、“奔跑”和“發現自己”等話題作文。

  篇4:像水一樣流淌

  1982年,他終於流出大山,進入陝西省作家協會工作。1992年,正是由於農村生活的積累,使他寫出了大氣磅礴、頗具史詩感的《白鹿原》。他就是陳忠實。後來有人問他:“怎樣面對困難與挫折?”老先生淡淡地說:“像水一樣流淌。”像水一樣流淌,這是歲月積澱的智慧。遇見困難,努力了,無法消滅它,不如像流水一樣,在大山旁邊尋找較低處突圍,依山而行。只要我們不忘努力,不斷奔突,也一樣能夠走出困境,到達遠方,實現夢想。

  【溫馨提示】 人生如水,不忘努力,不斷奔突,就會獲得成功。人生是無法預設的,但道路是可以選擇的,夢想也是可以設定的。只要“像水一樣流淌”,心朝大海,一定會春暖花開。此則素材可用來應對“成功的祕訣”、“成長”、“信念”、“追求”、“目標”和“磨鍊”等話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