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歷史複習方法指導

  初三是中考前最後的一年,在這一年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中考成績,那麼在這一年我們該如何複習歷史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帶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抓教材、抓障礙

  第一輪複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因為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所掌握的知識往往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所以全盤通讀歷史教材有助於整體掌握知識,還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視的環節或死角,另外,懂得的東西未必理解得深刻,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通讀,有助於深刻領會課本內容。

  在本輪的複習過程中,我們要按照基礎知識的單元、章節來複習,從雙基入手,緊扣中考知識點來組織單元過關,並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行嚴格的單元所有知識點過關,尤其是成績中下等的學生要採用多查、多問、多反覆學習的方式鞏固基礎知識,在知識靈活化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力爭通過第一輪的複習,系統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識網路和穩定的知識框架。

  二、大單元、小綜合、專題式

  第二輪歷史複習絕不是第一輪複習的簡單壓縮,而是一個知識點綜合、鞏固、完善和提高的過程,換句話說,第二輪複習時立足於第一輪複習的更高層次的複習。在這一輪的複習裡,我們要完成各部分知識的條理、歸納、糅合,使各部分知識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力求達到基礎知識重點化,重點知識網路化,網路知識題型化。題型設計生活化。在這一輪複習中,要以歷史思想、方法為主線,以學生的綜合訓練為主體,減少重複,突出重點,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在歷史的應用方面,注意歷史知識與生活熱點的聯絡,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同時穿插專題複習***如圖表資訊專題、對外關係專題、國家政策專題、社會生活專題、探索性專題等***,另外向學生滲透題型設計生活化的意識,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這一輪複習過程中,我們還要有意識的突出重點和難點,什麼是重點和難點?重點是指使用次數頻繁,應用價值高,又屬於基礎知識的那部分內容,它們往往是課程標準中要求熟練掌握的那部分,是在中考中每考必現的那部分,也是知識網路橫向與縱向的“交叉點”。難點往往是指概念比較抽象,易與其他概念混淆,運用時易發生錯誤,能力要求比較高、比較綜合的知識。對於重難點,可以通過學習歷年各地的中考試卷,對照課程標準進行總結,然後再本論複習其突破。

  三、多鞏固、精訓練、立信心

  第三輪複習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衝刺階段。在這一輪複習中,我們要抓住知識、能力的深化和鞏固,複習資料的組織以中考題及模擬題為主,不宜過多但要精選,爭取選用回扣教材,查漏補缺的模擬題進行強化訓練。同時,由於考前的學習較為緊張,往往有部分學生易焦慮、浮躁,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在此階段還應注意教育學生對自己的心態即使作出調整,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我們還要教會學生一些必備的應試技巧和方法,使學生有足夠的自信,以最佳的心態從容地面對考中考。因為第三輪主要是進行檢驗複習,所以在本輪要教會學生用“嘗試回憶記憶法”把前兩輪複習過的內容想出來,強化記憶。回憶一旦進行不下去,立即看書或筆記,接續回憶線索。在回憶的基礎上,自選一到兩套回扣教材、查漏補缺的模擬試題,嚴格按考場要求進行自考,鞏固記憶效果,即使進入考試狀態。

  近年,全國各地在初中歷史考查上相繼進行了改革,其中一項就是實行中考開卷。中考歷史開卷考試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考題靈活,淡化純記憶的內容,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考前複習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環節。筆者連續幾年擔任初三歷史教學工作,在歷史複習課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以下就中考開卷背景下初中歷史複習談談粗淺看法,以期拋磚引玉之效。

  當前中考開卷背景下對歷史複習認識的誤區

  誤區1:開卷考試不用複習

  部分初三學生,甚至一些非歷史專業的教師和班主任都認為歷史開卷考試不用複習,答案都在書上,考試抄書就行。殊不知,這是對學生的誤導,如果處理不好,會給初三歷史複習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事實上,歷史學科實行開卷考試,命題都是基本沿襲以往歷史閉卷考試的做法,適當引入開放性試題。如若不復習,連選擇題都靠翻書來解決,不僅考試時間不允許,而且會造成對教材的生疏,致使學生難以從書上快速準確找到答案,更不用說答好開放試題。

  誤區2:開卷考試難度降低

  這一誤區是建立在開卷考試可以通過翻書找答案的基礎之上,原因在於沒有弄清歷史開卷考試的實質。由於開卷考試命題基本沿襲以往歷史閉卷考試的做法,教師在指導學生複習時,認為對開卷考試試卷中的一些問答題的複習可以降低要求,學生不必花大量時間死記硬背歷史內容,只須記住大慨。由於開卷考試的命題適當引入開放性試題,從這意義上說難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因為這種題型答案比較靈活,極具創造性,沒有平時的紮實積累和系統訓練,學生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即使翻書也難以作答。

  誤區3:開卷考試帶上所有資料

  學生認為在開卷考試時,攜帶的歷史資料越多越好。事實上,考試過程中很多考生根本來不及翻閱大量資料,或是考生在考試中遇到平時做過類似的題目,為了找“原題”而耽誤時間。考試中不能一味的依賴複習資料,沒有考前的認真複習是難以取得理想成績。

  誤區4:開卷試題書上都有現成答案

  由於對開卷考試的特點不瞭解,誤以為開卷考試都能在教科書上找到現成答案,這是初三學生較為普遍的觀點。事實並非如此,就算是開卷考試的有些試題在教科書上有現成答案,但考生在作答時也不能照搬照抄,這樣不僅時間不允許,而且沒有經過概括提煉的答案是不切題的。更何況有些綜合性、開放性或半開放性的試題本身就沒有現成答案。所以,考生要改變這些認識誤區,面對現實,積極應對,科學複習。

  二、中考開卷背景下初中歷史複習對策

  對策1:認真研讀《歷史課程標準》和《歷史考試說明》,把握中考方向

  《歷史課程標準》是編制教材的基礎,是中考評價的依據,也是制定《考試說明》的依據。因此,研讀《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對於把握歷史中考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認真學習《考試說明》,瞭解考試範圍、內容、形式、題型、分值及其要求等,領悟測試水平的層次及每一層次的涵義,並根據測試水平的層次來把握知識。這樣在歷史複習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對策2:實施專題歸類複習,比較對照,縱橫聯絡

  歷史中考有兩大特點:涉及內容多、複習時間短。因此複習時不能依據課本逐課、逐節全面複習。教師可將所學歷史知識列成專題歸類總結,縱橫串聯,比較對照,形成網路。一方面,要把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相聯絡,是“橫”的聯絡。比如將19世紀60、70年代出現的俄國農奴制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進行聯絡比較,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兩次改革的異同;另一方面歷史事件都前後發展、依次交替。把每個歷史事件前後串聯起來,使之系統化,是“縱”的聯絡。譬如複習“世界政治格局演變內容,可按時間先後順序歸納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對每一時期的歷史進行復習,然後將前後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聯絡,從而讓學生系統地掌握。但在複習不能單純“縱”或“橫”複習,而應“縱”“橫”聯絡,形成專題,構成知識網路體系。如此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才不易遺忘,不易混淆,運用自如。

  對策3:精選習題,綜合運用,強化訓練

  中考歷史複習任務重、時間緊,要求教師要精心研究考綱,結合熱點焦點,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精心編寫或挑選習題,進行專題或綜合訓練。訓練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培養學生能力,鍛鍊學生應試心理素質。教師應當選擇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題型,練習形式多樣化包括課堂的口頭回答、書面作業、單元檢測等,但不能搞題海戰術,加重學生學習負擔。每次訓練,教師都要認真評閱,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然後在課堂上集中評講,教給學生審題解題方法,分析錯誤原因,以及今後應注意的問題,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要領。

  對策4:關注社會生活,提煉熱點焦點,歸納掌握解題技巧

  《歷史課程標準》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中既有對學生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等能力的要求,也有運用歷史的觀點分析社會現實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複習中適時引導學生密切關注社會現實和熱點焦點問題,如黨的十七大、改革開放、民生問題、重大節日活動、臺灣問題和祖國統一大業等等。歷史中考越來越來重視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考題靈活多樣,這就要求教師在複習中讓學生掌握各種題型的特點和解題方法,歸納解題技巧,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初三歷史中考複習應該緊扣考綱,以課為本,縱橫聯絡,突出重點,攻克難點,結合時政,強化訓練,歸納技巧,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方能從容應對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