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小女孩教案及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賣火柴小女孩》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賣火柴小女孩》教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它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過新年嗎?為什麼?***學生交流***

  師小結:過新年時,我們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看晚會,還可以收到親朋好友的祝福和壓歲錢。同學們是幸福的,幸運的。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麥,有一位美麗可愛的小女孩卻在大年夜凍死在了街頭,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並不陌生, 這就是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故事。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要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故事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麼?***板書:火爐 烤鵝 聖誕樹 奶奶***

  3、預習中,你遇到了哪些疑問呢?請提出來,我們一塊探究吧。

  ***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4、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師生交談確定本節課解決問題的方法: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有感情朗讀、在腦海中浮現文中所描繪的畫面等。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1——4自然段

  1、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賣火柴的小女孩走進那個寒冷的大年夜!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可以邊讀邊劃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2、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寒冷”“飢餓”“沒快樂”“沒人愛”,並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3、這一天,正是大年夜,新年的前一天,那可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啊!誰不想回家?可是小女孩她不敢啊!她不僅飽受著寒冷、飢餓的折磨,回到家爸爸還會打她,沒有一個人關心她、愛她,她的生活中沒有一個孩子應該有的快樂!我想,此時小女孩的悲慘可憐已經撥動了我們每個同學的心絃,誰想走上前安慰安慰她呀?

  大家都是有愛心的孩子。

  5、可是當時的小女孩幾乎凍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裡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終於,寒冷促使她一次又一次的擦燃了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看板書,比較一下,你有什麼發現呢?

  ***火爐 烤鵝 聖誕樹 奶奶

  寒冷 飢餓 沒快樂 沒人愛***

  在現實生活中,可憐的小女孩飽受飢寒,沒有快樂,沒人關愛,於是,幾乎凍僵的她才會在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幻覺。

  ***二***學習5——11自然段

  1、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誰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相關語句***我們都來讀一讀,想一想:此時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幸福、快樂、暖和、溫暖***

  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讀出來嗎?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2、可是,火柴滅了,殘酷的現實仍舊擺在了小女孩的面前,

  ***出示句子:哎,這是怎麼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裡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自己試著讀一讀,此時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小女孩彷彿從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獄的深淵,巨大的反差帶給她的是更大的失望與痛苦。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變化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3、暖烘烘的大火爐讓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溫暖,於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來了香噴噴的烤鵝、出現了漂亮的聖誕樹,誰來讀一讀這些美好的景象?***出示圖片***願意讀的一塊讀。

  《賣火柴小女孩》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19世紀丹麥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傑作。這篇童話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餓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深刻地控訴了當時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專制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 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二大段?學習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從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種種幻象?從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靜下來的時候細細反思這堂課?總結了以下幾點成功之處?需改進之處以及困惑之處 一、成功之處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情感 創設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慾望?推動教學活動向縱深發展。因此?我們在課堂中?努力創設情景。上課前?欣賞火柴《天堂片斷》?精心設計開課導語?上一節課?我們從安徒生的筆下認識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在一年的最後一夜?小女孩還在大街上賣火柴?讓我們把思路拉回到19世紀那個寒冷的夜晚……另外?藉助音樂?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景中來。 2、文字對話?領悟課文內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教學時?能夠反覆讀?一次一次地與文字對話?領悟課文的內涵?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裡。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能夠引導學生去體會?幻景越是美好?現實越讓人感到悲涼?學生也能領悟到小女孩只能通過幻想來滿足一下她對幸福的渴望?太可憐了。學生在一次次地與文字對話中?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一次次從美妙的幻想回到痛苦的現實生活中。深刻體會到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3、反覆朗讀?昇華學生情感 在突破難點?領悟課文內涵之後?通過配樂朗讀?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從而對她產生了深切的同情。 二、須改進之處 1、教學目標的第三點?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這一點達成度不高?我想?在教學中?如果適時的點撥一下這種寫法?應該會更好? 2、課的結尾可以適當有一些拓展?培養學生的愛心?激發學生用筆去表達自己的感受的願望。 三、值得思考之處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的兩大屬性?工具性是基礎?人文性是核心。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語文的人文性則要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領悟和把握課文中的人文內涵是開展人文教育的前提。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 雖然明白這一點?但是上課時如何很好的去操作卻很難?總有一種眼高手低的感覺。所以如何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語文課上達到完美統一?教師該如何操作是我在將來的教學中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