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引擎歷史教案及教學建議

  歷史教案是高中歷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編寫的教學設計,對於歷史課堂的高效展開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歷史必修三,供你參考。

  《人類文明的引擎》歷史教案

  課標要求:

  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等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和特點;瞭解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關係。掌握兩次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和影響。能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辨證關係的原理分析工業革命的條件和影響。能運用歷史資料,提高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利用相關的教學資源,會收集、整理、運用與相關的歷史學習資料,進行相關的判斷分析。能運用聯絡的觀點觀察問題,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可以利用相關的教學資源繼續探究試驗,瞭解發明的原理和結構。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瞭解技術進步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影響,樹立科技是生產力的觀念。通過學習,瞭解發明家發明的過程,形成勇於探索,勤於實踐科學的精神;瞭解發明的艱辛,增強面對挫折的能力。增強毅力,樹立勇往直前、持之以恆的精。通過了解發明的結果樹立成功的信念。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等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難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闢的時代被稱為“電氣時代”的原因。

  《人類文明的引擎》教學建議

  1、本課教材主要介紹了世界科學歷程中的“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蒸汽機是工業革命時期最偉大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電的發明及廣泛使用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社會各個方面發生了巨大變革。由於這兩個時期科技成就的文字和資料比較豐富,建議在教學時適當補充,增加學生對這兩個時期科技成就的感性瞭解,為深入認識科學技術進步的意義奠定基礎。

  2、第一目“棉紡織業的技術創新”,主要介紹第一次工業革命過程中棉紡織業的技術變革,本目不是教學重點,建議首先採用談話法,瞭解學生對“工業革命”這個概念掌握的程度。例如,工業革命首先從哪個國家開始?開始和完成的標誌是什麼?然後進入本課學習。

  3、第二目“萬能的原動機” 教學建議,可以請學生分組討論如下問題:瓦特蒸汽機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問世的?瓦特蒸汽機的工作原理如何?為何稱其為“萬能蒸汽機”?為什麼說蒸汽機是工業革命中最偉大的發明?教學時,還可以請同學閱讀本目內容之後,提出自己尚不明確的問題,師生在解答疑問時完成本目學習任務。有關早期蒸汽機、瓦特蒸汽機和使用蒸汽機工廠的情況,可以利用圖片資料及影像資料為學生再認當時歷史,並分析工廠的特點。也可把下列歸納製作多媒體動畫:畜力、水力、風力→萬能蒸汽機→發明和使用蒸汽機熱潮,人類由此進入“蒸汽時代”,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相關知識。

  4、第三目“科技結合的典範” 教材出示了兩幅歷史圖片《法拉第和電磁感應實驗》《愛迪生髮明的電燈泡》,展示了電氣時代到來的歷史過程。教學時可以將這兩幅圖片***教師還可補充電話、電車、電影、無線電波等***作為本目教學的一條線索。在學生學習這些圖片之前,可播放歷代科學家對電探索的音像資料,使學生認識電氣時代的到來是幾國幾代科學家努力探索的結果,激發學生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最後組織學生討論第二次工業革命開闢的時代為何稱為“電氣時代”,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給學生自信和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