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潔淨的東西打一成語

  看到最潔淨的東西,你們會想到什麼呢?水?紙?那用,你們知道答案是什麼嗎?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塵不染

  一塵不染的詞語解析

  [釋義] 原為佛教用語。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說道者不為六塵所玷汙;保持心地清靜。形容不受壞思想、壞作風的沾染和腐蝕。也形容環境清靜整潔。

  [語出] 宋·張耒《臘初小雪後圃梅開》詩:“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正音] 一;不能讀作“yì”。

  [辨形] 染;右上是“九”;不是“丸”。

  [近義] 一乾二淨 冰清玉潔

  [反義] 貪得無厭 慾壑難填

  [用法] 用於人和環境。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一乾二淨”都形容很乾淨。但~語義重;有“一點灰塵也不留”的意思;還可以形容人不受壞風氣的影響;“一乾二淨”形容的只是一點不剩。

  [成語故事]

  唐高宗年間,弘忍大師開壇講學,當時他的手下有五百餘名弟子,最有慧根的當屬大弟子神秀。神秀,俗姓李,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少年時為儒生,遊學江南,博覽經史。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神秀在洛陽天宮寺出家。五十歲那年,他翻山越嶺,不遠千里,投於弘忍門下,從事打柴、汲水等勞役以求法。六年來,他夜以繼日在弘忍身邊服侍,深為弘忍器重,遂擢升其為上首弟子。在當時,神秀被大家公認為禪宗的衣缽繼承人。

  弘忍感到自己漸漸老去,便想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這天,他召集眾僧,要求每人作一偈***梵語“頌”,即佛經中的唱詞***,以便了解各人的道行深淺。神秀悟道頗深,當即在寺院的廊壁上題了一首偈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偈詩中所說的“菩提樹”,即古印度的畢婆羅樹,它是一種普通得猶如楊、柳、桐、槐那樣的樹。當年,年輕的悉達多王子在結束了六年的苦行之後,就坐在一棵畢婆羅樹下悟道成佛,被後世尊為釋迦牟尼。人們為了感念佛祖證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時給予他遮護的畢婆羅樹稱為菩提樹,也就是覺悟之樹。弘忍大師見到後大為讚賞,讓眾僧都來誦唸此偈。

  一天,慧能聽到有人誦讀神秀作的偈語,就感嘆道:“聽起來確實很妙啊!可惜,境界不是很高。”到了夜間,慧能央求一名會寫字的僧人在神秀的偈語旁邊另題了一首自己作的偈詩:“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的偈子表達的是一種出世的態度,它的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大師看到這個偈子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當他聽說是慧能後,就命人將他叫來,並當眾批評慧能:“你寫的亂七八糟,簡直是胡言亂語!”說完,又親自擦掉了這首偈詩,然後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轉身就走了。眾僧之中,唯有慧能真正理解了五祖的意思。

  這天夜晚,三更時分,慧能來到弘忍的禪房。在那裡,弘忍向他講解了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金剛經》,並將衣缽傳給了他。

  慧能得法後,悄悄回到南方,隱居了十五年,才前往曹溪寶林寺。隨後,他又在韶州大梵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並傳授無相戒。嗣法弟子有行思、懷讓、神會、玄覺、慧忠、法海等四十餘人。後來,法海彙集慧能的言行為《六祖壇經》,這就是南宗。神秀在弘忍圓寂後,前往荊州當陽山玉泉寺,二十餘年中門人云集,這就是北宗。經過神會的弘揚,南宗遂成為禪宗正統,從此獨尊天下。而神秀創立的北宗則門庭寂寞,幾代之後就衰亡了。

  一塵不染造句

  一、雨後的天空清朗明澈,一塵不染。

  二、晴朗的天空晶瑩剔透,一塵不染。

  三、雨後的天空清澈蔚藍,一塵不染。

  四、我當了二十多年的公務員,自信一直是廉潔奉公,一塵不染。

  五、不一會兒我覺得玻璃已經一塵不染了。

  六、你果然是位賢內助,家裡整理得窗明几淨,一塵不染。

  七、他是出家人,一塵不染,怎會管你這些閒事?

  八、作業本高高地堆成一摞所有的本子一塵不染試。

  九、小女孩的心靈猶如雨後晴空般一塵不染。

  十、靜閒師太果然是一塵不染的得道高人,言行蘊涵禪機。

  十一、這時一個小和尚來到棋局前只見他一身納衣一塵不染,面對令眾人眼花繚亂的棋局露出了迥然不同的神色。

  十二、這間屋子一塵不染,肯定有人在這裡長期居住。

  十三、她已是一塵不染的人了,何必以此閒事去打擾她的清修?

  十四、他用手往傢俱上一摸,果然一塵不染,不覺滿意地笑了。

  十五、屋子裡窗明几淨,一塵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