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哲學認識論常識考點整理

  對於高中政治的認識論部分的教學內容,教師們有必要做好知識點的整理工作!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考點1主觀能動性

  1.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它包括相互聯絡的三個方面:①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地表現為我們通常說的“想”。②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做”。③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幹勁等。

  2.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①事物的本質與規律隱藏於現象之中,人們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和規律。②事物不會自動滿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利用規律和條件,才能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③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甚至暫時的失敗,這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決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3.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是隨心所欲的,要受到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又要受到人們已經形成的觀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等主觀因素的制約,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從客觀條件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並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包括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處理好規律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①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離不開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人們要按規律辦事,首先要了解規律、懂得規律,還必須在事物的發展變化中具體地把握規律,這都要求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們要按規律辦事,還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這也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②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主觀能動性要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程度,取決於對規律的掌握程度。只有尊重客觀規律,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正確的發揮。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2***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把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統一起來,既要反對不尊重客觀規律,片面誇大主觀能動性的唯心主義觀點;又要反對空談尊重客觀規律,否認和放棄主觀能動性的形而上學觀點。

  考點2認識的根本任務

  1.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1***從現象與本質、規律的區別看,認識了現象不等於認識了本質。

  ***2***從認識的程度、水平來說,理性認識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

  ***注意:感性認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理性認識也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認識是否正確,關鍵不在於它是反映了事物的現象還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只要是真實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無論是對事物現象的反映還是對事物的本質的反映,都是正確的認識。歪曲地反映了事物現象或本質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是錯誤的認識。***

  ***3***從認識的目的、作用看,只有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注意:認識的目的在於指導實踐。無論正確的感性認識,還是正確的理性認識,對實踐都有指導作用,後者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更大。***

  2.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兩個條件。

  ①從實際出發,勇於實踐,佔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把現象看作入門的嚮導。這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前提。

  ②認真思考,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不能以對現象的認識代替對本質的認識。這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關鍵。必須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

  考點3現象與本質

  1.現象和本質的區別表現在:第一,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絡,它是個別的、片面的東西;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同類現象中一般的東西,是事物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絡。第二,現象能夠為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質和規律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

  2.現象和本質是相互聯絡、密不可分的。具體表現在:第一,本質離不開現象,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第二,現象離不開本質,現象是本質的表現。第三,對事物現象的認識有助於對本質的認識,現象是入門的先導,認識事物的本質只能從認識它的現象開始。

  ***注意:現象有真象與假象。從正面直接表現本質的現象是真相,假象是以否定方式從反面歪曲地表現本質的現象。真象與假象都屬於客觀範疇,都是客觀的東西,是本質的表現形式。由於都是客觀的,因此真象與假象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考點4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

  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①含義不同: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②形式不同:感性認識有感覺、知覺、表象三種形式,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③特點不同:感性認識是通過感覺器官接觸外界事物,對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各個方面、事物的外部聯絡的直接反映,具有具體性、生動性、形象性的特點。理性認識是人們通過抽象思維得到的對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事物的內部聯絡即規律性的認識,它具有間接性、抽象性的特點。④階段不同: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階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階階段。

  ***注意: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的兩個不同階段,二者都屬於認識範疇,屬於主觀的第二性的東西。而現象和本質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物質的、第一性的東西。所以不能認為感性認識是現象,理性認識是本質。當然,感性認識和現象,理性認識和本質是密切聯絡的,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聯絡: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深化發展到理性認識。堅持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唯物主義觀點。堅持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辯證法。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統一還表現在它們的相互滲透上。在現實和認識過程中,既沒有純粹的感性認識,也沒有純粹的理性認識,兩者總是交織在一起的。③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統一的基礎是實踐,無論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歸根到底都是在實踐中產生的。

  ***注意: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所以不論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都源於實踐。認為理性認識源於感性認識,實質上是混淆了認識的本源和認識發展的兩個階段之間的關係,是錯誤的。***

  考點5真理和科學理論

  1.真理是人們對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真理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既包括對客觀事物具體形象的真實反映,也包括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其中還包含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系統的正確反映即科學理論。科學理論是真理性的認識系統化,按其內在邏輯構成一定的體系。

  ***注意: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正確認識和錯誤認識,也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真理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理論是人們把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加以概括和總結所形成的某一領域的知識體系,它包括正確的理論,也包括不正確的理論,不形成體系的知識不成為理論;科學理論都屬於正確的理論。***

  2.真理和科學理論能夠預見事物發展的方向,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對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3.運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要注意理論聯絡實際。而對待科學理論的態度則應當是:一要堅持,二要發展,真正做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