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方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共同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重要途徑。初中數學是學生正式學習數學思維的階段,是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重要的環節中我們要多多培養學習數學的好習慣,以提供數學的學習成績!

  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方法<1>.草稿

  在打草稿的時候,字總是很大,並且很不整潔,這可以導致計算時的錯誤和後期檢驗的問題,本人“受益匪淺”啊!

  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方法<2>.審題

  讀題時候的認真也是很重要的,想必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做題的時候,做了半天都沒做出來,也許是不經意的瞥了一下題目,或者是老師同學的提醒,突然發現出現了某某條件或者某某關係。於是題目很快就輕易解決,審題不清往往會導致錯誤的結果,或者浪費時間,特別是在考試中,浪費了時間就很可能做不完題目,導致丟分。

  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方法<3>.效率

  這一點是很多學生的通病,以前我也有過,不僅在數學這個科目上,其他的科目也有,比如,你做著做著,突然覺得很厭倦,於是這裡看看,那裡看看,也許看到一個題目,很長很長,頓時就不想做了,發發呆,轉轉筆,Timegoesby,於是今天又要“奮戰”到很晚了。如果久而久之成了習慣,那就很難擺脫了。

  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方法<4>.書寫

  規範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範。書寫包括了格式,大家都知道,答案在試卷中只佔有很少的分量,錯了結果,扣一分,錯了過程,也許就要扣得多了。而過程與格式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一定要注意書寫。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習慣的培養卻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只有平時注意有效學習,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看看一些培養習慣的資料,應該知道怎麼做了。

  一、堅持“先複習,再作業”和“邊作業,邊複習”的練習模式,養成閱讀習慣。不少同學考試前比較注意對所學內容的歸納、總結,但平時做作業就不注意對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進行歸納,感覺學習效率較差。做題前先整理一下課堂學到的內容,做作業遇到困難時多注意閱讀,可以提高練習的效率,而且對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也有幫助。

  二、力戒“浮躁”作風,踏踏實實地進行學習。做作業不要圖“快”,要在提高正確率的基礎上再追求解題的速度。只有平時就養成這樣的好習慣,才能在平時的練習和考試時避免犯“低階性錯誤”。

  三、加強學習反思,提高學習的效率。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常規活動是循規蹈矩的,不能引起相應的行為上的變化,而反思行為則是自發地對其活動進行認知和評價,能夠促使行為向更理性、更高的水平上發展。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和考試、練習中發生的錯誤不時進行反思,可以及時發現問題,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並能夠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方法<5>、態度

  數學學習態度也是尤為重要的,態度很多情況下由心情決定,可是人不能想學就學,如果你的學習態度不好,厭學,乾脆先別學,去放鬆一下自己,呼吸一些新鮮空氣,讓自己放鬆,使自己的愉悅起來,於是,什麼在眼中都變得可愛了

  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方法6、意夯實“雙基”,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正確使用草稿紙。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學生不注意正確使用“草稿”,隨意性太大,書寫習慣差,直接影響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和學習成績的提高。

  學生的草稿有以下三個特點:***1***、腹稿多,草稿少。低年級由於知識難度不大,學生依據“心算”就能解答好數學題。可隨著年級升高,知識難度增大,思維層次變多,有相當一部分題光靠“心算”是不能正確解答的。可是,有些學生卻還在用低年級的方法,試圖一下子就能把題解出,以致出現了大量顧此失彼、丟三落四的錯誤。***2***、計算草稿多,分析草稿少。學生作業或考試結束。可以發現草稿上密密麻麻,各種計算草稿很多,而很少有分析的關係式、線段圖等分析思考的草稿。***3***、隨意打草稿的多,有序規範的少。草稿適當“草”些無妨,但有些學生沒有專門的草稿本,有的在橡皮上打草稿,有的在作業空白處、課本上打草稿,更有的在桌面上打草稿等等。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以下一些措施:①、讓學生備好專用的草稿本子。②、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教育學生草稿要遵循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書寫要求,依次排列,字跡清楚、規範。③、引導學生對思考難度較大、解題步驟較多的問題,藉助草稿來分析思考,發揮草稿的分析功能。④、教師經常檢查評價學生草稿紙,及時糾正不良習慣,表揚、評比、展覽優秀草稿本,引導大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方法7、理錯題,記錄“錯誤病歷”,徹底診治自己的錯誤。

  教師在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一種現象:學生通常會對於同一個問題,犯不止一次的錯誤。這裡就體現出學生在解決問題後不能很好的進行解題的反思,沒有重組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而加深、強化。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地進行反思,“錯誤病歷”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它不同於普通的改錯本,而是一種優秀的改錯本。學生不僅對出錯的事實進行改正,同時還要診斷自己出錯的詳實原因,找出解決辦法。記錄錯誤病例的好處,從心理學來看,一是可以對頭腦中錯誤的認知聯絡***結構***進行重組,建立知識間的“非人為的、實質性聯絡”,防止理解的片面性;二是可以強化對相關知識***結構***的理解和記憶,防止知識模稜兩可,從根本上破除自己不正確的思考方式,有利於錯誤的糾正。這比單純地訂正錯誤或大量反覆模仿雷同的練習要經濟、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