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高中地理學習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方案的提出和素質教育的深入,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們應積極地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下面是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

  一、自主學習能力:

  根據新課程的基本理論,我們一般認為“自主學習”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

  2.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

  3.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援,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並作出相應的調適。

  如我們以《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部分內容為例,在學習這一節內容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掘和體現。

  首先,在學習這一節內容之前,應該確定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目標:瞭解海洋資源的組成和一般特點,建立起立志開發我國海洋資源的目標等。在制定了這一節內容的學習目標後,我們的同學還應該略微的制定一下學習的進度時間***一般這樣的自主學習在課堂進行,時間應定在一節課以內***。

  在制定了學習目標以後,學生就可以開始投入學習了,學習的方法可以查詢一些書籍資料的內容,也可以是通過網路***如

  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應有著內在動力的支援,並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另外還應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並作出相應的調適。這時我們的老師必須認真的從旁指導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獲得最大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方式

  地理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地理合作學習中由於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的過程。

  關於合作學習,新課程理論認為:1.無論是什麼方式的合作學習,都必須以學生紮紮實實的獨立學習為基礎,合作學習不是以尖子生做小老師,中下學生做聽眾的學習方式,而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人人貢獻出思維成果,人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2.教學中,合作學習可以是同桌議論,也可以是四人小組討論,還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物件,三四個、七八個都行,只要有利於合作學習,應當有多種選擇:內容簡單的題目,可以同桌合作;難度大的問題,可以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的內容不一樣,應當選擇相同學習內容的夥伴合作。3.合作學習在安排上必須遵循“寧少勿濫、寧短勿長”的方針,做到可有可無的不安排,不適當的不安排,一般來說,合作學習的時間可短些,有半數小組結束討論時,應當及時打停,轉入新的學習。4.小組學習後,同伴討論得出的結果,用於集體,每個學生都有所有權,在全班學習彙報時,應當由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彙報,其他同學來補充。在評價時,教師應肯定的是這整個小組的學習成功,而不是某一個尖子生的成功。

  如高中地理下冊***必修***的許多內容多可以通過學生的合作調查學習來完成,尤其是《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這一章的中許多涉及工農業生產的內容,就可以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來完成。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的老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去,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們的教師自身素質得到長足的進步。校園網可以成為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平臺。教師可以通過校園網共同實現資源的開發、資源的共享。學生也可以通過網路實行網絡合作學習,完成小組作業及讓電腦扮演同伴角色達到自我學習。如在地理學習中教師可以把教學所用的知識蒐集好,做成網頁的形式,讓學生上網學習,討論與教師交流,在網路上自主完成本節的學習。這種學習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蒐集資料的能力、歸納能力與合作的精神。

  三、建構學生的探究學習模式:

  所謂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實現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資訊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

  新課程理論中關於探究性學習的闡述將其拓展到地理學的領域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1.地理探究性教學把地理教學活動的本質看成是“學生的發展過程”,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地理世界只是為學生髮展服務的,即是達到學生髮展目的的手段與條件。因此,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不是盯著學生“地理課本知道了什麼,知道了多少”,而始終著眼於學生“地理素質發展得怎麼樣”。所以,在課堂中,我們認為不是看教師講得什麼樣,而是應該看學生學得怎麼樣。即增加學生緊張的互動活動時間和儘可能提高學生緊張的地理活動的品味,不斷提高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智力加工的思維質量,只有通過這兩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體現一堂地理課的效益。這樣,才體現了“教育是培養人”的教育本質。

  2.地理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法以“啟發”式為方法論的指導思想,以野外實習、操作、調查、資訊蒐集與處理為探究方式,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重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現與探究,培養他們的探究創新能力,所以,探究性學習還須注重實踐鍛鍊方法的運用。

  3.積極探索地理探究性學習的過程性評價體系。我們認為探究性學習更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是否掌握某個具體的知識當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

  在地理探究式學習中我們往往訓練學生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來完成對一個地理問題、一件地理事件的思維過程,也通過野外實踐來完成具體的探究活動。這種學習重視思維過程訓練,淡化思維結果追求的做法,會逐漸使學生形成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種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探究性學習的評價趨向全程化、多元化和彈性化是勢在必行的了。

  高中地理無論是必修還是選修部分都有許多內容可以開展探究性學習,尤其是高中地理必修下冊內容幾乎是每章每節都可以開展,由於課時及學生學習壓力的原因不可能都一一開展,我們的地理老師可以有選擇的開展一些這樣的探究學習模式,這對於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很好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倡導地理學習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其理由就在於:新時期地理教育必須著眼於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有特色地發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最終使學生成為有用的“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