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老師教學反思

  《登上企鵝島》是語文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在美國南加州法律大學讀書時,朋友送我一隻心愛的手錶失而復得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在上這篇課文時,我一直在思考:通過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引領學生逐漸走進文字,感悟語言,領悟主旨。我決定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中的關鍵詞,“牽一髮動全身”,主要想緊緊圍繞文字,依託文字來實施教學,引導學生透過這些詞語,閱讀、感受、思考,潛心的觸控文字、走入文字,形成對話,產生共鳴。按著這個思路,我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

  一、抓住情感線索,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當以讀為主。讀既是促進學生感悟內化的途徑,又是學生感悟外化表達的載體。本課時多樣的“讀”讓學生更好地親近了文字,感悟了語言。學生在讀中,悟中讀,讀著,想著,比較著,玩味著,體悟著,情感因子被點燃,他們逐漸走進文字,走進角色,與人物共鳴,與作者交心,發自內心的讚歎:“那位黑人學生可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師!”

  二、點撥,引領著學生思考

  課堂上,如果學生的讀書有思維參與,讀書就會具有持久的動力。當然,為了落實目標,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首席”角色是不能丟的,在學生個性解讀時要鼓勵,在學生認識膚淺時要引領,在學生矛盾困惑時要點撥。不斷的點撥,引領著學生思考,進行讀書的指導和提升,有層次,有梯度,就能夠把學生的認識不斷引向深入,把學生的感悟不斷引向深入。

  篇二

  《出色的老師》是語文S版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我”在美國南加州法律大學讀書時,朋友送我一隻心愛的手錶失而復得的故事。讚頌那位黑人同學模範地堅持公共道德和遵守規則的優秀品質。這篇課文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做人的道理,給人啟迪。

  對於這篇課文的講述,首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將不明白的地方做出標記。上課初始,我採用複習舊知的方式進行匯入。在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兩篇關於老師的課文,於是我就以此引入新課:“同學們,對於‘老師’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了,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兩篇關於老師的課文,大家想一下是什麼來?”學生都開始回憶,有些學生能夠想起來,一篇課文是《永遠的歌聲》,這篇課文講的是學生對老師的回憶,文中充滿了學生對老師的愛;另一篇是《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中主要講述了懷特森先生傳授的一種“新懷疑主義思想”給學生留下的深刻印象。學生回憶發表看法之後,我就接著說:“那麼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板書課題:出色的老師***“好,同學們,咱們一起看課題,‘出色的老師’,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老師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樣的匯入,學生既能回憶以前所學,又能對新課有個很好的認識。對於課文的學習先從整體上進行把握,注重學生的讀書能力,進而理解重點的句子,通過句子體會所表達的感情。其實這篇課文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對於重點句子的分析,很多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的看法,而且也很切合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對於文中的人物,學生也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無論是作者,還是這位出色的老師——黑大哥、院長、收取罰金的老太太,他們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是在給學生啟示。他們的做法,他們的語言,甚至是對他們外貌的描寫,都暗含了一定的意義,而最重要的是學習黑大哥的崇高品質,他是一位出色的老師:因為公德,他將手錶還給我;也因為公德,他又向校方舉報了我。他採用的這種迂迴的方式,不僅讓作者明白了公德的重要性和校規的嚴格,同樣,也讓學習這篇課文的我和學生都有了這樣一個認識,他給我們的公德認識又上了很好的一課。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發現,我們給學生傳授的不僅僅是語文知識,學習語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更好的體會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進而影響自己,感受這種文化薰陶的魅力。

  篇三

  在上這篇課文時,我一直在思考:通過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引領學生逐漸走進文字,感悟語言,領悟主旨。我決定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中的關鍵詞,“牽一髮動全身”,主要想緊緊圍繞文字,依託文字來實施教學,引導學生透過這些詞語,閱讀、感受、思考,潛心的觸控文字、走入文字,形成對話,產生共鳴。按著這個思路,我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

  課堂上,如果學生的讀書有思維參與,讀書就會具有持久的動力。當然,為了落實目標,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首席”角色是不能丟的,在學生個性解讀時要鼓勵,在學生認識膚淺時要引領,在學生矛盾困惑時要點撥。

  如:在理解了“仗義”這個詞,學生並沒有讀出後面的感嘆語氣後,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我’看來,黑大哥怎樣做才算仗義?”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紛紛發表意見:可以把“我”叫到一邊,悄悄的告訴“我”,讓“我”去補過;可以先幫“我”撕下廣告,再來教育“我”……總之,不要告發“我”!再讓學生細讀第8自然段,他們發現,這樣的高額處罰和黑大哥這樣的處事方式,都讓“我”不能接受,心裡極度憤懣!於是,學生讀得聲情並茂,相信他們的感受會更深刻。

  這樣不斷的點撥,引領著學生思考,進行讀書的指導和提升,有層次,有梯度,就能夠把學生的認識不斷引向深入,把學生的感悟不斷引向深入。

  當然,課堂中的失誤也不少。例如:在教學黑大哥送還手錶又告發後我的情感變化的段落時,在學生深入體會我的內心想法和黑大哥當時的內心世界這一複雜的情感時,沒有抓住契機及時引導學生把我的情感變化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而且,在這一段的體會中,教師的小問題設計太多,導致此環節師生問答的次數較多,教學顯得有些累贅。其實,這時完全可以把細節整合化,放開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中我和黑大哥的神情,揣測我此時和黑人大哥的內心世界,這樣更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閱讀習慣,課文插圖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最後環節設計的討論:“為什麼我和老太太都認為黑人學生的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師?”此時下課鈴聲響了,為了體現教學的完整性,我只好把這一環節自己做了小結,草草在黑板上做了板書。雖然,學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但文章真正告訴我們怎樣做一個講公德的人卻沒有給學生點破、點透。這些地方是本節課留下的一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