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重要性之三大問

     不消多說,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即使是普通人也都深有體會。在我國古代,就流傳著“家無讀書郎,官從何處來”的諺語。在現代社會,人們對學習的認識早已超越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的認識,而是把學習作為個人安身立命的需要,學習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
     人為什麼要學習?你思考過嗎?你細想過嗎?或者,你實踐過嗎?

學習可以獲得知識。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我們的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以及人生觀、世界觀、方法論都是從學習中來。整個人類,無論是什麼人種,無論信仰什麼,無一不是走先求學後就業之路,在學校學習各種知識成為唯一的學習途徑,這幾乎成為人類生活的定勢。上小學時學漢語拼音b、p、m、f;數學是從識數到加減乘除;然後擴充套件到地理、歷史,靠著這種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個人漸漸地有了知識。

學習能夠開闊視野。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學習歷史知識,就會在改朝換代的過程中得到人類社會興衰、統分的啟示。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就會知道自然界發展變化的規律。學習哲學知識,能夠給人以智慧。總之,如果一個人愛學習,那麼,他就能夠獲得古今中外的許許多多的知識,進而變得學識淵博、視野開闊。

    學習能得到什麼?學習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學習能給我們如何好的答案?是的,學習是成就事業的需要。
     古人云:“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明識,非學無以立德”。美國當代管理學家彼得?聖吉指出,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如果每年不能更新

7%的話,就無法適應知識社會的變化,並提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國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朱熹也曾作詩: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大家也許都很熟悉。
     怎麼學習?必須要老師監督下的才叫學習嗎?不!

   新形式下,自主學習是全世界範圍內都在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當今教育的主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由"學會"走向"會學",是教師不斷追求的目的,也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就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豐富了知識的內容,而且提升了知識更新的速度,同時,也改變著知識傳播的方式與途徑,一個人僅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學習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終身學習成為社會發展對個人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