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有哪些主要理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論

  費洛伊德有哪些主要理論呢?弗洛伊德最主要的貢獻是和心理有關的,他的主要理論包括:精神分析理論、人格結構理論、意識層次理論、乏性論等,下面就對弗洛伊德的這些主要理論分別做出解釋。

  第一個理論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論。我們都知道精神是指人的情感等這些被大腦記住的過去的事情。他主要包括了人的一些情緒。而在精神分析中,弗洛伊德十分重視人的焦慮感受,所以在這裡又包括了一個跟焦慮有關的原理,這是對精神進行分析的較為核心的部分,是不能被忽略的。另外還要對意識、人格等進行分析,所以就延伸出來後面的相關的理論。

  第二個理論是將人分成不同的狀態,也就是有三個自己,這三個自己存在於不同的情況下,一個比較原始,行事只憑自己的高興;一個十分完美,什麼都可以控制住,對於不能表現出來的東西絕對不表現出來;另外一個比較正常,是按照正常情況下的自己的意思來做事。

  第三個理論主要是將意識分成不同的層次。它們因為所受的約束不同,所以形成了三個層次。首先第一個層次是較為低階的層次,它可以被感受到;而第三個層次則埋藏得十分的深,一般不會輕易被感受到;第二個在控制力下降的情況下會出現。

  本來最後一個理論在弗洛伊德的各種介紹中並不多,但是因為弗洛伊德的所有原理幾乎都會提及到它,所以它也是他的一個主要理論。

  弗洛伊德死亡本能介紹

  相信你在學生時期肯定看過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當初看的時候你不一定對這本書有很好的見解。因為之於那個年齡的理解無疑是抽象的,太過籠統。當我們成長之後,再去回味重新閱讀這本書就有了新的認識,但同樣也會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生存與死亡的殘酷及那種所謂去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衝動!

  弗洛伊德死亡本能渲染的理念是人先設法使自身選擇一種死亡的途徑從而走向死亡,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只有那裡才有真正的平靜。只有走向死亡才能夠走向最後的休息。作為一個個體才能夠獲得希望完全消解緊張與掙扎。這個基本等於自己毀滅自我的衝動,由於受到了我們生命天性的限制而減弱了,或者中途就改變了方向,很多時候我們的生命失去了這種本能,就會有衝動想要通過自殺的方式表現出來了。

  死亡本能在生存的本能覆蓋下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偽裝。在不同的壓力驅使下人可能會沉溺於酒精的作用甚至於藥物的依賴,故而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會隨之有所增長。多數人一般都會承認死亡其實在某種特定的環境狀況下成為一種誘因。例如:一名不幸被絕症纏身的病人想要不那麼明顯的安慰他在普通情況下死亡也一樣的吸引人可就不易了,可以說不論你做怎樣的說服工作都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在弗洛伊德死亡本能提出之前,早就有些別的言論說到死亡對人類的誘惑了。

  弗洛伊德潛意識介紹

  弗洛伊德對於心理研究十分的廣泛,在這裡只是對一小方面做一定的解釋和介紹,這一小部分就是弗洛伊德潛意識。

  在弗洛伊德的種種原理中,是將人的意識分為了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所以潛意識只是人的意識的一部分。它是因為外面的種種原因被人們壓制在內心最深處的東西,這些外面的因素包括道德、法律、自己個人的習慣等。而被壓制在內心最深處的東西包括人最原始的衝動、各種各樣的本能和與這些本能相關的慾望等。它們並沒有被排出在人心的外部,而是存在於人心的最深處,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它們就會出現。這些就是所謂的潛在的那一部分意識。

  弗洛伊德潛意識中的本能主要是指性本能,因為很多人覺得談到性這個東西是比較丟臉的一件事,談到它給人的感覺就是很粗俗,是不文明的,所以人們總是會有意無意地將他封閉和迴避掉,所以它是潛在的主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弗洛伊德看來,性是人生命繼續的基礎,因為有它的存在,所以人才得以一直生存下來。而且它是人存在時間最久的一種本能。

  弗洛伊德潛意識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讓人們做夢來表現出來。人們在睡著之後,潛在的那些東西就會繞過種種防護措施,在人的夢中出現。所以夢裡出現的其實是人最原始和強烈的本能想法,也是潛在的最強的想法。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