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大帝的簡介

  君士坦丁大帝是古羅馬時期羅馬帝國皇帝,也是羅馬帝國唯一的統治者,是最有影響力的世界帝王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IMagnus,272—337***,又稱君士坦丁一世,是羅馬自公元前27年自封元首的屋大維後的第42代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尊崇基督教的羅馬皇帝,於公元313年頒佈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使基督教在其後轉變為在歐洲佔統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君士坦丁在羅馬皇帝任上曾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於公元330年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拜占庭,將該地改名為君士坦丁堡。特別是他頒佈的禁止佃農離開租種的土地的法令,把佃農變成了農奴,終生依附在那塊土地上。這道法令和類似的法律為奠定中世紀歐洲整個的社會結構基礎起到了關鍵作用。美國學者馬恩曾這樣評價他:“自此以往,就我們現今所知的基督教而言,創立者已不再是公元1世紀的耶穌基督,而是公元4世紀的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大帝的生平事蹟

  君士坦丁大帝的生平事蹟中,影響較為深遠的貢獻可大致分為重建政治中心、改革基督教派以及制定民法,而這三大舉措中,助君士坦丁大帝評上世界第一皇帝的稱號應該要歸功於他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

  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政治中心,他大規模擴建古城,將其重新命名為君士坦丁堡,並定位首都。而這座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矗立於歷史潮流中,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含義,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仍然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

  另外君士坦丁制定的民法也有深遠的影響,他所建立的法律奠定了中世紀整個歐洲的奴隸社會結構的基礎,例如他頒佈的禁止佃農離開租種的土地的法令,就是變相的將佃農繫結在土地上,成為了農奴。

  君士坦丁大帝是羅馬帝國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君主,可見他在統一宗教信仰上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君士坦丁召開會議通過了《尼西亞信經》,這本書成為了正統的基督教學說,也結束了當時關於宗教信仰的論戰。

  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的影響範圍大幅度擴大,這一新興的宗教信仰成為了日後西方國家對外擴張的精神指標。而這影響的源頭便可追溯於君士坦丁大帝對基督教信仰的推廣,這一事蹟成為了君士坦丁大帝生平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舉措。

  君士坦丁大帝的歷史評價

  人類歷史上曾湧現過無數傑出的帝王,如亞歷山大大帝,秦始皇,阿提拉,查理曼,成吉思汗,拿破崙等等,但他們或許破壞有餘,建設不足,或許建立的帝國持續時間太短,或許他們功業的影響只侷限於少數國家地區,而不能像君士坦丁這樣有著長久而遍及世界的影響。歐麥爾一世和阿育王對伊斯蘭教和佛教有著與君士坦丁對基督教相類似的影響,但伊斯蘭教和佛教對人類歷史程序的影響畢竟不能與基督教相比。實際上,即使在甚少基督徒的中國,也不知不覺地接受了許多基督教的贈予,如公元紀年***實際上是耶穌基督紀年***、星期日、一夫一妻制、聖誕節、普世精神、懺悔和感恩精神等等。

  此外,君士坦丁大帝有重建後期羅馬帝國輝煌之功。拜君士坦丁大帝所賜而確立了歷史地位的君士坦丁堡,由於三面環海一面靠陸的特殊環境,以及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充足的物資儲備,一直是中世紀最難攻克的堡壘,君士坦丁堡的穩固正是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歷經千年而不倒的一大關鍵。因此,君士坦丁大帝也被視為拜占庭帝國的奠基人。君士坦丁大帝所建立的行會制度,也是歐洲中世紀行會制度的先聲。

  綜上所述,君士坦丁大帝是最有影響力的世界帝王之一,名列《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之首。

  歷史上對君士坦丁大帝為何信奉、是否真正信仰基督教的猜測從未停止過,但最重要的是,君士坦丁大帝能夠將個人的精神信仰同國家、民眾的需要相結合,將前任懼怕不已的洪水猛獸變為自己統治之浩浩蕩蕩的支援力量。因勢利導、順應民意,這是歷來建立成功統治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可惜像君士坦丁這樣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的統治者是何其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