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魏無忌的故事

  信陵君極富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與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楚國春申君並稱戰國四公子,關於他的故事也馳名歷史。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魏國信陵君,希望能幫到你。

  信陵君竊符救趙

  信陵君的一生中,最為膾炙人口的故事,也是對歷史影響最大的事件,就是竊符救趙。

  公元前260年,秦國與趙國大戰長平***現山西省高平縣***,趙國戰敗,40萬趙軍投降,被秦大將白起活埋。

  長平之戰後,秦軍乘勝圍困趙國首都邯鄲,趙國存亡生死,危在旦夕。時趙王為年輕的孝成王,平原君趙勝是孝成王的叔父,趙國的丞相,他的夫人,就是信陵君無忌的姐姐。

  為了解救趙國,平原君親自前往楚國請救,平原君夫人不斷遣使前往魏國求援。

  魏國是平原君夫人的孃家,魏安釐王是她的哥哥,信陵君是她的弟弟,趙國與魏國,同出於晉,同樣面對秦國的侵攻蠶食,是一脈相聯,脣亡齒寒的鄰國。

  魏安釐王派遣大將晉鄙領軍救趙,10萬魏軍開拔出境,抵達邯鄲南部的鄴城,臨漳水與秦軍對峙。

  秦昭王派遣使者警告魏王:“趙國即將被攻滅,諸侯各國膽敢有救援趙國者,待我滅趙以後,馬上移師攻擊。”魏安釐王害怕了,迅速派人前往軍中,命令晉鄙停駐鄴城,持兩端觀望秦趙間軍事形勢的發展。

  邯鄲被圍困已經有八九個月,趙國君臣上下,男女老幼,一體同心抗秦,平原君家的妻妾婦人,人人都在軍中什伍之間,為士兵炊事縫補,同仇敵愾,無有貴賤。趙國軍民之所有能夠殊死撐持,是因為心中有援軍到來的希望。魏軍停止不前,平原君不斷派遣使者催促,信陵君多次請求魏王,魏王始終惶恐猶豫,不願進兵。

  信陵君度量魏王最終不會接受自己的請求,悲憤感慨之下,豪俠情義之中,不願苟且偷生,坐看親姐無助哭泣,趙國絕援滅亡,他決定以個人的可能之力,領3000門下賓客,發車騎百餘乘,誓死奔赴邯鄲,與趙國同死共亡。

  信陵君重情義,告別隱士侯生

  信陵君是重情義的人,雖然決斷倉促,出發之前,他沒有忘了去見多年深交的上客,自己視為師友的隱士侯生。

  信陵君見到侯生,將赴死秦軍的事情原由詳細相告,彼此多年朋友一場,如今離國赴死他鄉,特來作最後的辭別。不料侯生淡淡無言,末了只有一句話:“公子勉為努力,恕老臣不能陪同從行。”信陵君心中好生不快。

  侯生姓侯名贏,本是魏國都城大粱東邊的城門,即夷門的看門人,儘管家境貧窮,在江湖社會,遊俠民間,卻有賢達之名。信陵君聽說侯生的聲名時,侯生已經七十多歲了。信陵君以厚禮邀請侯生,被侯生婉言謝絕。

  信陵君在府邸置酒大宴賓客,待客人入席坐定以後,信陵君備馬車,空坐席,親自執轡駕馭,由侍從騎士跟隨,一行浩浩蕩蕩,前往夷門迎接侯生。

  侯生聞到信陵君前來,著平常衣冠,也不謙讓多禮,徑直登車就坐,注意信陵君作何反應。信陵君宛若迎客的車御,奉客人就坐,執轡駕車越發恭敬小心。侯生看在眼裡,又對信陵君說道:“小臣有友人住在商街的屠宰場中,望車騎繞道經過稍作停留。”信陵君駕車引導,車騎一行進入商街鬧市。

  侯生下車見其朋友屠戶朱亥,二人親密久談,旁若無人,幾乎不往等待的車騎方向留意過一眼。

  時信陵君府上,魏國的將相大臣,宗室貴人云集滿座,只等信陵君回來舉杯開筵。大粱商街屠市上,庶人商販圍觀,稀奇魏公子車騎入市,執轡待客。跟隨信陵君的侍從騎士,人人低聲竊罵,只有信陵君始終和顏愉色,毫無焦急慍怒的流露。久等之後,侯生終於結束談話,辭別朱亥坐上車來。

  車騎回到信陵君府上,信陵君引侯生就坐高堂上席,向久等的賓客門一一作了介紹,滿座驚奇,人人詫異。

  酒宴酣暢中,信陵君起身離座,到侯生座前敬酒祝壽。

  侯生這才對信陵君說道:“小臣侯贏,今日為公子滿足了。侯贏本是夷門看門人,公子駕車從騎,親自迎接小臣於大庭廣眾之中,本來不應當再生枝節,卻故意又去訪問朋友。不過,小臣今天讓公子車騎久在商街等待,是有意成就公子的名聲。來往過客觀望之下,小臣踞傲無禮,公子謙恭有度,人人皆以為侯贏是小人,人人皆以為公子是長者,能夠禮賢下士。”信陵君也豁然,與侯生舉杯快飲,從此以後,奉侯生為上等賓客,尊為親近師友。

  如姬報信陵君恩情

  話說信陵君告別侯生,已經走了幾裡地,始終悶悶不樂,若有所失,他自言自語道:“我禮遇厚待侯生,可謂完備無虞,天下貴賤,家喻戶曉,如今我赴死在即而侯生沒有一言半語相送,難道是我有所過失不成?”越想越覺得不安,於是命令掉轉車頭,再到侯生家中。

  侯生笑臉相迎,引信陵君入坐說道:“小臣知道公子一定會回來的。”信陵君驚奇不解,侯生繼續說道:“公子喜士好客,名聞天下,如今趙國有難,牽動魏國,公子不計量,無端引領數千賓客奔赴數10萬秦軍,如此行事,宛若以鮮肉投擲餓虎,會有什麼功用,如何對得起賓客?公子厚遇小臣,專程前來辭行,小臣失禮不送,知道公子一定會不平歸來。”信陵君知道侯生對於時局已經有所考慮,再次施禮請教。

  侯生示意信陵君讓左右退出,低聲湊近說道:“小臣聽說,魏國的兵符存放在魏王的臥室裡面,如姬是魏王的寵妾,受寵幸經常出入臥室內外,竊取兵符最為便利。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仇人殺害,如姬請求魏王,舉國追究凶手3年,毫無結果。如姬無可奈何,涕泣請求公子,公子使手下賓客殺死仇人,將斬下的頭顱獻送如姬。如姬感恩圖報,為公子不惜一死,只是沒有機會而已。公子有所請求,如姬定會許諾。為天下大事計,請公子求如姬竊得兵符,公子持兵符矯王命奪晉鄙軍,北向救趙,西向退秦,如此可以成就春秋五霸的功業。”

  戰國時代,軍權集中在王。國王調兵遣將,用兵符作為憑證。兵符用銅製作,多鑄成虎形,逢中左右一分為二,左半符授與領兵出征的大將,右半符留在王的手中。國王調遣命令軍隊時,書擬王命,同右半符一道交付使者,使者至軍中宣讀王命,將所持右符與所持的左符合符驗證生效。侯生是通達社會上下的賢達,對於魏國的政情軍情,以至王室隱私了如指掌,竊符救趙的辦法,他自有精心的策劃。

  信陵君接受了侯生的建議,請求如姬盜得魏王的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