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為什麼被陷害

  嵇康是“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還是有名的美男子。然而他的結局是悲慘的,被人陷害處死。你知道他為什麼會被陷害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嵇康被陷害的原因吧。

  嵇康被陷害的原因

  《晉書》記載嵇康是位“身長八尺,美詞義,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的美男。據說當時見過他的人都讚歎“瀟灑而嚴正,爽朗而俊拔”,不僅僅這樣,還有人說他像松樹間沙沙做響的風聲,高遠而舒緩悠長。“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以至嵇康有時進山採藥,樵夫都以為遇見仙人。

  嵇康的好友山濤也說:“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鬆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據說即使在嵇康被害二十年後,其子嵇紹入洛陽,有人對官居要職的王戎***曾為竹林七賢之一***說:“我今天在集市上看見嵇康的兒子嵇紹了,高俊挺拔如鶴立雞群。”王戎說:“您還沒見過他的父親呢!”可見昔日嵇康的氣度不凡,俊美到何種地步,令當時多少男子嫉妒和豔羨。

  物極必反。若女人太美被視為紅顏禍水,殊不知男人若是長得太夠帥氣也未必不是一場災難。女人美了往往不自主地去迷惑男人,男人美了則通常先自己迷惑。簡言之,女人善利用資本,男人常被資本利用。

  嵇康的悲劇就是不僅有風神俊秀的外表,還擁有極高內涵和修養,文學、音樂等等皆造詣頗深。如此就難免驕傲,如此就難免被資本利用。

  嵇康“大隱隱於市”,鄙視權貴,朋友山濤好意向司馬昭舉薦嵇康,嵇康不喜反怒,“山公將去選曹,欲舉嵇康,康與書告絕。”嵇康寫了一封公開信——《與山巨源絕交書》,宣佈與山濤絕交。硬是要和好友向秀在大樹打鐵過日子。

  嵇康僅僅是這樣不給山濤面子也罷了,他兩次對鍾會的態度,終於把大禍惹上了身。讓孫登多年前說的話一語成讖。“嵇康遊於汲郡山中,遇道士孫登,遂與之遊。康臨去,登曰:‘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大書法家鍾繇的兒子、司馬昭的心腹鍾會,當時對嵇康的才華和容貌既豔羨又嫉妒,排場很大地來拜會嵇康,“乘肥衣輕,賓從如雲”,本想在嵇康面前顯顯擺,誰知道嵇康依舊只顧和向秀叮叮噹噹地打鐵,視鍾會為透明物。

  半日過去,嵇康的打鐵聲還沒有停歇,鍾會呆了良久,怏怏欲離,這時嵇康發話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沒好氣地答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恨不得在他那張俊臉上揮上幾拳。

  嵇康還不善罷甘休,看著鍾會的背影,突然唱起來:“酒煮淡無味,飲一杯為誰?你為我送別,你為我送別。胭脂香味,能愛不能給,天有多高,地有多遠。”不知道文人是否都有嵇康這般的狂妄。

  “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於戶外遙擲,便回急走。”在鍾會成名之前,這位貴族子弟的自信心就已被嵇康打擊得如慢跑氣兒的車胎,以至於連見嵇康都不敢,哪知道成名後依然遭嵇康這般奚落。

  鍾會何許人也?《世說新語》:“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從小就如此機敏和狡黠之人,能一而再再而三受你嵇康的氣。再說孔子早就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鍾會十三歲時在魏文帝曹丕面前表現出來的“巧言令色”就已經顯露出他的“不仁”來了。後來,果不其然,鍾會借嵇康好友呂安一案向司馬昭進讒,昭遂殺之。

  東平人呂巽和呂安兄弟二人,原與嵇康均為好友。後呂巽***字長悌***投靠鍾會,並得寵於司馬昭。一次,呂巽竟將弟呂安之妻灌醉***,呂安妻不堪其辱,上吊自殺。呂長悌竟惡人先告狀,向司馬昭誣告弟呂安有打母之舉。呂安被冠以大逆不道的罪名,發配蠻荒之地。嵇康憤怒之下又寫了一封有名的《與呂長悌絕交書》,痛斥呂巽禽獸之行為,宣佈與呂巽割席斷交。鍾會看到眼裡,乘機上書司馬昭,說“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康、安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血釁除之,以淳風俗。”嵇康作為同黨,同呂安一樣被收了監,被殺了。

  嵇康之死雖然後世有太多的說法,但給後世的知識分子卻留下了一個挺實在的教訓:有學問就可以了,但最好不要長得太俊朗。以免挾才貌以鄙諸侯,“非湯武而薄周孔”。

  嵇康之死背後的政治陰謀

  嵇康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嵇康一直和母親和哥哥生活在一起,一家人雖然少了頂樑柱的存在,但是嵇康的母親含辛茹苦還是打兩個孩子撫養成人。嵇康小時候就表現出高於常人的聰明才智,他喜歡看書,喜歡學習各種技藝。

  嵇康曾經擔任過中散大夫一職,這也是嵇康為數不多的為官生涯。他平日裡喜歡連連丹藥,空的時候也喜歡彈琴吟詩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嵇康十分推崇老子和莊子的言論,把兩位當作做老師看待,他講求養生之道,主張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曾經寫過《養生論》來闡述自己的養生之道,他讚美古代隱士的生活追求他嚮往那樣自由自在的生活,不願意被禁錮在朝廷中當官。

  嵇康經常到山上採些藥材用來煉丹藥,有時候常常耽誤了回家,嵇康就乾脆在山上住下,早上上山砍柴的人看到,還以為是神仙下凡。

  大司馬昭想要讓嵇康為自己做官,幫著在朝廷中做事,嵇康義正言辭的回絕了,對於和自己同位竹林七賢的山濤,嵇康對他選擇做官的事情非常不理解,寫了絕交書給山濤,責備山濤視曾經的約定不顧。

  在為自己的好友呂安求情的時候,受到小人誣告,自己也被司馬昭抓到獄中,並要被嵇康,行刑的當天,三千名太學生集體為嵇康求情,請求統治者放過嵇康但是沒有成功。嵇康的死天下人沒有不惋惜的,就連司馬昭自己也認識到一時的衝動,斷送了一個人才。

  關於嵇康的死,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竹林七賢中只有嵇康一個是被害死的,其他人都保全了性命,這嵇康的死有太多可疑的地方。

  第一,嵇康是曹魏宗親,在魏國後期,司馬氏統治著政權,要是不能被司馬家族利用的一切勢力,都隨時有可能被殺害,中國政治的殘酷無情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的歷史實際上就是諸多政治力量此消彼漲的過程。可以說嵇康的老婆是曹氏家族讓嵇康被害。

  第二,嵇康幫助朋友在常人看來是兩肋插刀,但是在政治家眼裡就變為了,嵇康早就不問政事,專心做一個鐵匠,但是為什麼要冒這個風險呢!所以就得出嵇康要謀反這個結論,再加上嵇康聲望很高謀反所需的人馬、兵器、號召力,嵇康都具備,所以統治者想要儘早除掉嵇康。

  第三,嵇康的自身原因讓他難免一死,嵇康性格剛烈,有才識過人,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總有小人想要陷害這些正直的人,而嵇康的成就和灑脫就成了小人嫉妒的理由。

  第四,嵇康之所以最後落得被殺的命運,是因為他極力反對司馬昭的政治統治,司馬昭開始是想要重用嵇康的,但是嵇康不同意,每一次都不同意,那帝王自然不開心,我好心想和你分享我的成果,你多次拒絕是看不起我的意思咯。

  第五,嵇康必須死,原因是他呢可怕的號召力,在嵇康死之前三千太學學生一起為他求情,這影響力放到哪個朝代不是對帝王的威脅。

  嵇康的思想

  嵇康作為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當時可以說非常有代表性,也許正是因為地位的原因,嵇康和一般士人的思想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作為“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嵇康喜歡研究老子莊子的道家學說,他用道家思想對現實的黑暗做出了闡述,他認為,我們在做人生的選擇時候,要做到超脫,不能被現世的諸多因素束縛。

  嵇康的一些闡述自己思想的作品中,洋溢著對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對社會現狀的強烈批判。這與同一時期的玄學家的思想是不同的,嵇康的“養生論”和對世俗生活的反對都是對當時甚至是後世都有深刻影響的。

  玄學是在曹魏年間開始興起的新學派,嵇康的玄學思想是建立在對自然的崇敬的基礎上的,這也是當時最能被接受的主張,嵇康的玄言詩體現的都是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風格,他認為自然的本性是氣規定的。嵇康很多的文學作品不會用浮華的辭藻過度修飾,以自然的真情流露為準。

  玄學強調的是對超越自然的道德精神的追求,玄學的興起和漢朝末期統治者的腐敗無能有關,人們漸漸將情思寄託在宇宙自然中。在玄學的影響下,人們開始不再將為官從政當作最高的理想,而是將自己精神的灑脫放在最高位。

  在嵇康的思想中,養生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繼承了道家的養生之道,《養身論》是中國養身史上第一篇系統全面介紹養生思想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