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唐伯虎這個人嗎

  ?唐伯虎是明朝晚期中國文壇、畫壇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奇才,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唐伯虎是明朝晚期中國文壇、畫壇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奇才,,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伯虎,名寅,字伯虎,後將字改為子畏,號桃花庵主、六如居士、魯國唐生等,明朝時期非常著名的詩人、畫家、書法家。

  1470年,唐伯虎在蘇州府出生,其父名為唐廣德,母為丘氏。唐伯虎早年結識了祝允明、文徵明、張靈等一干志趣相投的好友。1488年,唐伯虎與徐廷瑞次女徐氏成婚,之後的十餘年生活平靜,《對竹圖》等作品就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但到1494年,唐伯虎的父親去世,在這一兩年內,他的母親、妻子、兒子與妹妹相繼離世,家境逐漸衰落,於是聽從了好友祝枝山的勸說,潛心讀書,準備科考。唐伯虎二十六歲便生白髮,故作《白髮詩》。

  唐伯虎三十歲時進京會試,但因事被革黜,後與妻子失和,遂休妻。他的一生比較坎坷,仕途失敗後,遊歷名山大川,靠販賣字畫為生,但其書畫自此聞名天下。唐伯虎的畫融會了南北畫派,風格秀逸清俊;而人物畫則色彩豔麗清雅,造型準確,體態優美;花鳥畫擅長水墨寫意;書法奇峭俊秀。唐伯虎的代表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鬆聲圖》、《事茗圖》、《六如居士全集》等。

  唐伯虎的作品

  唐寅,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才子,作品產量極大,至今留有《騎驢思歸圖》、《山路鬆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畫作,分別藏於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館中。

  其中他的騎驢思歸圖,收藏於上海博物館,長77cm,寬37.5cm,畫作整體顏色淡雅,描繪的是一幅漫山遍野的野花、層層疊疊的高山與山泉溪澗流動相映的宜人景象。畫中彎曲盤旋的小徑將顫顫巍巍的小橋與山中的茅房連線在一起,一路上有砍柴歸來背薪過河的樵夫,也有坐在驢背上的士人,強烈地流露出文人慾隱於市的情感心境。

  唐寅的筆法最初師從周臣,後趕超李唐,逐漸將先人的筆法做出調整與轉變,由剛勁強硬的筆風轉變成逸動自然的勾勒與回折,能夠靈活運用。在這幅畫作中,唐寅的畫法熟稔,山石紋路與樹幹的皺褶都用溼墨來調和,把大面積的斧劈皴暈染成摻水的長條皴,顯得山峰秀麗縝密,顯得自然避免過於生硬,此時的畫作已經能夠展現出唐寅的畫風特色。

  在觀察此畫中的題字,可以大致推斷出是唐伯虎在落榜之後37歲時所作,他自提的“乞求無得束書歸”,能看出幾分他內心的落寞與寂寥,以及懷才不遇的無奈。

  唐伯虎的畫作亦工亦寫,產量之豐也使之各有無窮意味,不同的畫作有不同的風格畫法也表達了他不同境遇的所思所感。

  唐伯虎與沈九孃的故事

  一四九九年,唐伯虎赴京趕考。他的好友祝允明為他送行,也帶去了蘇州的名妓沈九娘,這是唐伯虎與沈九娘第一次相識。由於唐伯虎在京城受到了科場作弊案的牽連,因此唐伯虎在外流浪了兩年,才落魄回家。但他的妻子何氏,不但沒有好言安慰,反而與他離異。此刻,孤身一人又窮混潦倒的唐伯虎,也無心作畫,他破罐子破摔。恰在此時,他又遇到了沈九娘,沈九娘非常敬重唐伯虎這位才子,在沈九孃的幫助和鼓勵下,唐伯虎又重拾信心,開始作畫。而且兩人還結為夫妻,後來九娘生了一個女兒,取名唐桃笙,日子過得幸福滿足。

  但是一五一零年,蘇州發生洪災,唐伯虎的畫賣不出去了,一家人的生活就靠九娘支撐。九娘終因勞累過度病倒了,唐伯虎到處請醫生給她診治,也盡力服侍九娘。但是,九娘還是在一五一二年冬天,離開了人世。臨死前,九娘抓著唐伯虎的手說:“蒙你厚愛娶我為妻,我本想盡力把家照顧好,讓你專心作畫,但我現在就要死了不能陪你終老,請你日後多珍重。”,聽了這番話,唐伯虎淚如雨下。沈九娘死後,唐伯虎沒有再取妻室。他皈依佛門,法號六如居士。一五二三年唐伯虎去世,終年五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