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居士周邦彥是哪個朝代的

  周邦彥是古代著名的詞人,號清真居士,那麼周邦彥是哪個朝代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周邦彥是哪個朝代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周邦彥是哪個朝代的

  作為婉約詞之集大成者的周邦彥,他所在的那個時候正是北宋時期。他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是錢塘人也就是如今浙江杭州人。他在朝曾擔任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多個官職。

  在早期的他,雖然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他的仕途一直處於上升階段,官位從知府一直到宋徽宗設立的大晟府的“音樂官員”,過著舒適的自己“專業創作”生活。雖生逢北宋之末,但國家破滅的慘變發生在其身後。他在少年時期的個性比較疏散,但是非常喜歡讀書。在宋神宗時,曾寫有《汴都賦》來讚揚新法,在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也就是當時的最高音樂機關。

  他不但精通音律,還曾創作不少新詞調。大多作品寫閨情、羈旅,其中也有一些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很是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他的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他還被稱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尤其在宋代影響甚大。除此之外,還被尊稱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開南宋姜夔、吳文英格律詞派先河。

  身為婉約詞人的他,不僅他本人精音樂,還研音煉字,曾在在審訂詞調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還擴充套件了音樂領域,並且在填詞技巧上有不少的新創舉。他更能自己度曲,創造了《六醜》等著名新詞牌。總之,他做的詞開了格律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貢獻。

  浣溪沙周邦彥的故事

  周邦彥是北宋著名詞家。他精通音樂格律,能自度曲調,曾任宋徽宗時音樂機構大晟樂府的提舉。詩詞文賦無所不能,最出名的是詞。其中就包括《浣溪沙》。

  《浣溪沙》這首詞算是在作者眾多的詞中一首相當別緻的用來表達思鄉之情的小令詞。雖然是用來表達思鄉之情,可是通讀全篇卻沒有一個明確表達思鄉的字和詞。放眼看去,這首詞的通篇都瀰漫著著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詞的上片的景物描寫有一種綿延萬里的空間感受,寓示作者離家的遙遠;下片的景物描寫則有一個發時間的流逝過程,寓示作者離家的時間久。“勸君莫上最高梯”,是作者怕望到天涯外的家鄉會“歸思難收”,因而勸告思鄉之人不要站得太高。後面又引用杜鵑叫聲來講述羈旅之人常被勾起的鄉情,最後兩句沒有直接來表白自己的心思,而是婉轉地傳達出一片懷歸之意;沒有過分渲染,只是輕輕淡淡點到為止,很是耐人尋味。

  除此之外,整首詞的結構上也安排的相當的巧妙。整個詞看上去並沒有按照上篇寫景下篇抒情的結構,而是以兩句寫景一句抒情的寫法,使得情景相互縈繞,給人一種無盡的意味。再者,這首詞的時空安排也是有一定的特色。在空間上作者以樓臺為中心,將上下的景物交織到一個特定的時間,也就是在登樓的瞬間上,使整首詞的結構顯得十分緊湊集中。總之整首詞語言通俗,有聲有色,節奏明快,音韻流轉,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周邦彥和宋徽宗關係

  周邦彥是北宋時期和大文豪蘇軾齊名的著名詞人,他個性慵懶疏散,瀟灑不羈,他的詞格律嚴謹,語言精雅華麗,尤其擅長鋪敘。他的作品在後代婉約派詞人中被尊稱為”正宗“,影響十分深遠。或許是因為他個性的緣故,他留下了很多的趣聞軼事,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典故便是和當時的宋徽宗以及一代名妓李師師三人之間發生的故事。

  相傳周邦彥長得高大英俊,是一個美男子。他也十分喜好美色,和當時汴京城中著名的青樓花魁李師師關係十分密切。這個李師師不但容顏貌美,而且能歌善舞,因此當時汴京城中的權貴都競相爭奪這位才藝卓絕的女子,甚至連當朝皇帝宋徽宗都對李師師青睞有加,經常偷偷溜出宮來和她相會。有一次,宋徽宗生了一點小病,李師師以為他不會來了,就悄悄地約了周邦彥見面。沒想到的是,周邦彥才剛到不久,宋徽宗也來了。在情急之下,周邦彥便鑽到了床下躲起來。宋徽宗給李師師帶來了剛剛進貢的新鮮橙子,兩人相談甚歡。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彥給聽到了。在宋徽宗離開之後,他便把聽到的內容寫成了一首詞,叫做《少年遊·並刀如水》。李師師很喜歡這首詞,就笑納了。

  但是後來李師師在和宋徽宗纏綿的時候,卻在不經意之間唱了這首詞。宋徽宗一聽便知道他來李師師家的事情被知道了,於是便問這首詞是誰寫的,李師師不敢隱瞞他,便說出了實情。於是宋徽宗便把周邦彥貶出了汴京。之後宋徽宗去李師師家的時候,她並不在家裡。宋徽宗等了一會兒,才見李師師紅著眼眶回來了。在宋徽宗的追問下,李師師說道其實是送周邦彥出城了,此外他還寫了一首叫做《蘭陵王·柳》的詞。宋徽宗聽了李師師唱的之後,覺得這是一首絕妙的好詞,於是便赦免了周邦彥,還讓他做了專門管理舞樂的大晟府提舉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