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對詞人李清照的評價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詞人,好易安居士,那麼後世對李清照的評價如何?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後世對李清照的評價,希望對你有幫助!

  怎麼評價李清照

  歷史上不乏偉大的女性,但是文學史上卻是寥寥無幾。李清照便是其中的鳳毛麟角。我國宋朝詩詞,發展到巔峰,李清照的貢獻值舉足輕重的。她的詞作用詞華麗,繾綣綿遠,因此在文學史上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李清照的詞清新自然,不拘一格。而且因為她是女性,所以視角更加獨特,因此人們對李清照的評價非常之高。她所有的證明評價都是來自於文學方面的。有人評價她豔絕華夏,有人評價她詞傲神州。

  不過對於李清照私人生活的評價就沒這麼正面了。李清照本來婚姻生活十分幸福,與丈夫情投意合,共同話題也非常多,但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李清照的丈夫就死去了。李清照的第二段婚姻十分不幸,婚後三個月便離婚,為了順利離婚還差點經歷兩年的牢獄生活。在那個年代閃婚閃離,無疑是會遭人非議的,更何況是改嫁之後的閃離。從此,李清照便開始了一個人孤苦無依的生活,直至去世。這段改嫁在如今看來再正常不過,可是在當時那個年代確實大逆不道,不守婦道之舉,於是人們對李清照的評價開始一落千丈,認為她不是貞烈女子等等。

  李清照一生是坎坷的,第一次婚姻雖是父母安排,但是婚後也過了幾年幸福的生活。第二段是自己所選,後果卻差強人意。不過所幸她一直活的很自我,從不在乎世人的評價。

  李清照晚年的下場

  李清照晚年悲慘,趙明誠的死,書畫的遺失,張汝舟的欺騙,國家的懦弱,都讓她的生活陷入無盡的苦海,但是最悲慘的,還是她老無所依。

  李清照覺得世道就像洪水一樣動盪,她便是飄搖在其中的一葉孤舟。感情生活的不順和國家危難都讓她心力交瘁。可是最讓她感到寒冷的,是她作為一個普通女人的價值都沒法實現。年邁的李清照沒有丈夫,沒有孩子,就只有一個小小的院落,她沒有親人了,國事也沒有能力去操心了。

  一年年的秋天掃著落葉,除了平時偶爾有一兩個朋友來探望,她門庭冷落。有一天,一個老朋友帶著小女兒來看看她,李清照看著這個小姑娘甚是伶俐可愛,極其聰慧,像小時候的自己。她想自己沒有兒女徒弟,拉著小姑娘說:“你現在是學習的年紀,我已經老了,你來跟我學習吧,我願意把畢生所學交給你。”但是沒想到小姑娘張口就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童言無忌,但是李清照心突然冷了,原來外面人是這麼看自己,虧她一直覺得自己關心國事,著書傳業是一件受人尊敬的事情,原來世間對她這樣的人充滿了不理解。這種可怕的感覺讓她呼吸急促,它如同墜入深淵,周圍人看她的眼光就像看一個怪人。李清照的悲劇就在於她作為知識分子處在社會的高點,但是作為一個女人她又處在一個社會的底端,很多想法她永遠也沒有實現的機會。

  李清照生平簡介

  李清照,大家對她的印象,不外乎著名的詩人,詞作家等等光環,她的許多作品給我們後人以精神食糧。的確,李清照的詞,婉約大氣,很有韻味,讀來朗朗上口,意境悠然,她可謂是宋代才女,美女。

  宋代時候,婦女地位還是很低的,在當時她能寫出那麼多好的詩詞,和她的家庭出身有很大關係。她出身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從小跟隨父母生活在京都汴梁,家庭環境優越,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官二代”,這決定了她的見識超過常人,也給她創作作品提供了靈感。

  要說起李清照的詞,那可是超過了她的詩,她在詞上可謂天賦異稟,文學作品在古代文學史上是佔有一席之地的。早年由於家境富足,創作的作品自然免不了一些少女情懷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可是,中年喪夫,又沒有子女,改嫁後婚姻仍然不順,又離異,這是一個女人最大的悲哀,以至於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多了些許淒涼。

  作為一個女人來說,她的事業是成功的。家庭卻是不幸的,晚年生活孤獨,雖有一腔報國熱情可是才華無處施展,滿腔抱負無處釋放。她和第一任丈夫趙明誠可以說是有共同語言的,可謂郎才女貌,她們共同創作了許多詩詞歌賦,就因為這樣,她也無法走出中年喪夫的悲痛和思念,別人也不好走進她的靈魂深處。晚年生活看似孤獨落魄,可是李清照自己並沒有覺得,至少她的精神生活是富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