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張旭有哪些稱號

  張旭,唐開元年間人,著名的書法家,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旭簡介

  張旭***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

  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

  性好酒,據《舊唐書》的記載,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實也說明他對藝術愛好熱狂度,被後世尊稱為“草聖”。

  張旭代表作

  張旭將書法藝術特別是草書藝術發展和抬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開創了氣勢博大、意境恢巨集的草書筆法。雖然張旭生前書法作品很多,但是傳世真跡卻沒有留下太多,主要是因為時代變遷,年代久遠,很多真跡都在改朝換代河歷史更迭的炮火中湮沒了。如今我們所能見到的、可供人們瞻仰的作品意境寥寥無幾,比較著名的遺作有《古詩四帖》、《肚痛帖》等。

  《古詩四帖》在明代和清代都被宮廷收藏著,現在這幅作品被遼寧博物館收藏。千百年來,多少人都對這幅作品的作者耿耿於懷,有人認為它是謝靈運所作,也有人認為它是北宋時期才有的作品,後來一位叫楊仁凱的鑑藏家在期刊上發表文章,主張此幅作品乃是張旭的大作,後來便一直沿用此說法,所以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張旭的遺作,這也成了張旭代表作之一。

  張旭的另一個遺作便是《肚痛帖》,該作品的真跡已經下落不明,此帖是在北宋時期由人摹刻在刻石上的,刻石高約四十釐米,寬約三十四釐米,現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裡。全帖僅有三十個字,寫的內容大概是張旭肚痛之時為自己診斷而寫作的。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但是卻看得出張旭在寫作時的狂放狀態和意境,也表現出張旭在創作時的無拘無束的藝術狀態。

  懷素和張旭讀書法特點

  懷素和張旭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草書大家。他們雖然都是草書大家,但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先了解一下他們的不同之處,懷素的草書即便給人一種隨意揮灑出來的感覺,但他的字型中還帶有一絲細膩,給人一種溫暖的文人情懷,在他的筆下沒有那種草書極致的粗獷,但懷素的筆法千變萬化卻總是一個模子,這可能和他的學習環境有關係,他在寺院練習書法,因此還是中規中矩一些。懷素帶給人的感覺是濃郁的內在的文人情懷在加上一點雄渾的氣勢。

  再來了解一下張旭的草書寫法,張旭所寫的草書給人一種豪爽大氣的感覺,再加上他字型的粗壯,給人一種作畫的感覺,蟲魚鳥獸,喜怒哀樂,歌舞表演的場景都可以從他的字型中體現,可見他的字型是多麼奔放,無拘無束,酣暢淋漓。張旭的書法意境雄渾,超脫常人,他的書法跌宕起伏給人一種變幻莫測的感覺,時而低而展,時而翻轉不定,酣暢淋漓之勢讓人驚歎不已。張旭帶給人的感覺是天高任鳥飛的感覺,有多大的天地他就可以揮灑多大的情感。張旭被稱為曠世奇才,他的書法實為草書的極致。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便是下筆匆忙卻穩健,時而高昂,時而低沉,筆畫隨意並無規矩,給人一種灑脫,放蕩的情懷。如果想細看他們的每個字那真是有點困難,左看向個字,右看便像個動物似的,這便是所謂的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