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書法家衛夫人的故事

  衛夫人,名衛鑠,晉朝時期非常著名的女書法家,那麼關於衛夫人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衛夫人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衛夫人的故事

  衛夫人從小便開始研習書法,酷愛書法的她在書法上也深有造詣,可見她在書法方面下的功夫極深,自幼便將所有精力集中於專研書法上,後來才能成為書聖王羲之的導師,才能夠變成書法大家。

  現如今的山西省高平市有一個河西鎮,其中有一個蘇莊村是為晉東南的古村落,當地還留存這一個十多畝的泊池,傳說衛夫人幼時不斷的練習書法十分認真,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遂常話費數個小時只為了多專研書法結構和筆鋒等,於是此地的泊池便是衛夫人常洗筆硯的地方。有一次她練字累了,便直接將筆硯放在桶中置於泊池內,遂此泊池內的水便被染成了黑色,後人為了紀念衛夫人便將此池稱之為“衛夫人洗墨池”。

  關羽衛夫人苦練書法的故事,其中以吃墨最為經典,從中可知衛夫人對書法的專研精神十分謹慎和專一。衛子夫常為了能夠多讀寫書,多練寫字,為提高效率便會邊學習邊吃飯,遂在一次吃飯的時候,由於過於專心將饃饃沾著墨汁便吃掉了。

  後來衛夫人學生王羲之進來時,發掘衛夫人的桌子上菜沒動過,硯臺中的墨水卻沒了,經其提醒,衛夫人才反應過來自己將饃沾著墨汁當飯吃了。

  衛夫人簡介

  衛夫人,本名為衛鑠,是為東晉著名的女書法家,在書法藝術上頗有天賦,且書法成就不讓鬚眉,深得讚歎。

  衛夫人出生在書法世家,其祖籍為河東安邑,衛夫人的祖父、叔伯、兄長均為著名的書法家,他們在書法理論上均有見解,遂衛夫人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的成長為一個愛好書法的高手。

  衛夫人於18歲的時候下嫁江夏李家的李矩,據記載李矩年輕時深有抱負,因捍衛家鄉有功而被提拔為汝陰太守,後官至安西將軍等職務。衛夫人的夫家李氏家族也是一個書法世家,甚有名望,而後衛夫人兒子的堂兄李式名氣更甚,其書法成就極高與當時的書法權威王廙可相媲美。

  江夏李氏的書法名氣得以有很大的提升其中和衛夫人下嫁李家脫離不了關係,衛夫人將書法訣竅和技巧傳授於李家,方使他們達到更高的書法造詣。

  衛夫人為李矩生有一子為李充,是為東晉著名的文學大家,早文學方面的成就頗高,留有不少的文學作品如《翰林論》,而李充甚是擅長楷書書法,也是受其母衛夫人的影響。

  後李充至剡縣為官,衛夫人隨兒子前往,後於公元349年病逝,享年77歲。衛夫人還曾是一代書聖王羲之的書法老師,多虧衛夫人的書法啟蒙,使得王羲之在書法學習方面頗有造詣。

  衛夫人簪花小楷字帖

  衛夫人簪花小楷字帖是她的代表作品,簪花小楷是她最善於書寫的字型,筆觸之間展現了衛夫人獨有的風格。有人認為是她創立了這種字型,不過也有說法是夏書紳發明的。

  衛夫人不僅從家人那學習書法,還拜了當時聲名遠揚的書法家鍾繇為師,盡得真傳,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她還將衛家和鍾繇的風格融合在一起,演變成為長方形的變鐘體,繼承了他的瘦潔飛揚,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正如她自身的氣質一樣。

  衛夫人簪花小楷筆畫秀氣流暢,委婉大方,有一份清婉的韻味,又有一份女性的嫵媚和嬌柔。後人評價衛夫人簪花小楷像低著頭面容姣好的插花舞女,給人像觀看美女在臺上跳舞的感覺,清秀柔美。

  衛夫人寫下了不少簪花小楷字帖,如《衛氏和南帖》、《名姬貼》,但是可惜的是有很多都沒留流傳下來。

  衛夫人在書法上有很高的成就,出身書法之家的她自幼就對書法有很大興趣,練就看一首令人羨慕的書法。衛夫人還是書聖王羲之的老師,可見她在當時的書法界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衛夫人簪花小楷字帖是她寫的書法作品,字型清秀平和,帶有女性的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