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人物盤古的介紹

  盤古是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人物,盤古神話流傳時間下限至東漢時代,敘事見於《三五曆紀》、《五運歷年記》、《述異記》等。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盤古的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盤古的簡介

  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人物,盤古神話流傳時間下限至東漢時代,敘事見於《三五曆紀》、《五運歷年記》、《述異記》等。盤古的化萬物一說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異記》,最早形象見於《廣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說》為龍首蛇身、人面蛇身。 盤古是中國民間神話體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產生很古老,長期流傳在人們口頭,直到三國時才由吳國文人徐整記錄下來。1986年饒宗頤先生髮表《盤古圖考》,指出漢末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四川益州講堂石室已有盤古像。饒先生的這一成果,不僅將盤古出現的時間上推到公元二世紀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啟迪:神話與宗教是一個事物的兩面體,語言與神像聯絡在一起,兩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證。

  盤古的起源學說

  時代探究

  眾所周知,盤古傳說最早出現在三國吳人徐整的《 三五歷記》。又有《五運歷年記》記載其化生萬物。《 中國哲學史》教材引用了這兩段史料。對於盤古傳說是否反映了中國遠古傳說的真實情況,教材論證說:“盤古創世的神話傳說雖不見於 先秦文獻,但正如 呂思勉所說:‘今世俗無不知有盤古氏’,‘蓋其說甚舊,故傳之甚廣’。由此推斷,由於遠古時期沒有文字,加之我們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傳統,因此,這一神話傳說,形諸文字雖晚,但其內容的發生應在很早的遠古時期,是千百年來中華先民口耳相傳的結果。”

  印度說

  教材的上述論證是由呂思勉之說來“推斷”,然而對呂思勉之說卻是斷引其文,實歪曲了呂氏的本意。呂思勉《盤古考》的首段話是:“今世俗無不知有盤古氏者,叩以盤古事蹟,則不能言,蓋其說甚舊,故傳之甚廣,而又甚荒矣。”被教材省略掉的“甚荒”,即很荒怪、荒誕的意思。因為盤古創世的神話很荒怪、荒誕,所以“其說甚舊”並不表明呂氏認為盤古傳說發生在中國很早的遠古時期 。實際上,呂思勉《盤古考》在引用了《三五歷記》、《五運歷年記》和《 述異記》的三段史料後,接著引用 了傳自印度的《厄泰梨雅優婆尼沙曇》、《外道小乘涅槃論》和《摩登伽經》的史料,呂思勉認為,“《五運歷年記》、《三五歷記》之說,蓋即象教東來之後,雜彼外道之說而成。《述異記》首數說,即《五運歷年記》之說。”可見,呂氏並不認為盤古傳說發生在中國遠古,而是在 佛教東傳之後“雜彼外道之說而成”。

  傳為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異記》有云盤古化生萬物。呂思勉在指出“《述異記》首數說,即《五運歷年記》之說”後,又說:“秦漢間俗說亦同。此說疑不出秦漢間,任氏誤也。”可見,呂思勉認為盤古創世的神話傳說應發生在“秦漢間”之後。至於《述異記》中的“先儒說”、“古說”和“吳楚間說”,呂氏認為,此“皆各自為說,與上諸說不同”。

  呂思勉的《盤古考》改定於1939年,他在此後作的《 先秦史》***1941年初版***中有“開闢傳說”一章,此章延續了《盤古考》中的觀點,即謂:“《述異記》首兩說,與《五運歷年記》之說,原本是一。此說與《三五歷記》之說,並以竊印度傳說,加以附會。《述異記》所謂先儒說者,與此似同實異,而與其所謂古說者,所本相同,蓋中國之舊說也。”按,《述異記》中的“先儒說”和“古說”並沒有“ 開天闢地”的問題,且“皆謂其生存,不謂已死”,此與《 山海經》中的“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云云有相似之處,故呂思勉認為,此“蓋中國之舊說”,而與盤古創世的神話“迥不相侔”。《述異記》中的“吳楚間說”,呂思勉認為,此“明言盤古氏有夫妻二人,且南海有其墓,南海中有其國,其人猶以盤古為姓,則人而非神矣”,此當源於“南方民族”的傳說,而“與一身化為萬有之說,尤釐然有別” 。

  在區別了《述異記》中的“先儒說”、“古說”和“吳楚間說”所不同於《三五歷記》等書記載的盤古創世神話之後,可以明確,呂思勉認為,盤古創世神話並非發生在中國的遠古時期,而是在 佛教東傳之後,“竊印度傳說,加以附會”而成。教材將呂思勉之說作為“推斷”的基點,實是誤解了呂氏的觀點。

  雖然 學術界對於盤古創世神話一直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就有確鑿的史料根據和較嚴謹的分析論證而言, 學界的主流觀點仍大致同於呂思勉的觀點。如 饒宗頤在1986年發表《盤古圖考》一文,舉出:宋黃休復《 益州名畫錄》‘無畫有名’條記,據此,饒宗頤認為,“以盤古作圖,漢末蜀中已流行之,則盤古之神話,最遲必產生於東漢”。兩年之後,饒宗頤又作有《圍陀與敦煌壁畫》一文,其中引證東漢末年譯出的《摩登伽經》,據此,饒宗頤認為,“‘自在天’神話入華可斷自東漢末年。樑任昉《述異記》引證盤古諸說,已將大自在天道類被佛徒議為婆羅門的妄說,納入盤古事蹟之中,三國徐整的《三五歷記》和另一《五運歷年記》***馬驌《繹史》引***都說及盤古故事,似乎都受到印度外道之說所影響。”按,《摩登伽經》的史料在呂思勉的《盤古考》和《先秦史》中已引用之***只是譯本有不同***。饒宗頤據《益州名畫錄》中有盤古圖畫的記載,雖認為盤古神話“最遲必產生於東漢”,但又根據《摩登伽經》是由東漢末安世高初次譯成漢文的事實,認為“‘自在天’神話入華可斷自東漢末年”,《述異記》、《三五歷記》和《五運歷年記》中的盤古神話“都受到印度外道之說所影響”,此與呂思勉認為盤古神話是在佛教東傳之後“雜彼外道之說而成”觀點相同,然則盤古神話“最遲必產生於東漢”實為其不應早於東漢末年。

  何新在《 諸神的起源》一書中引用了饒宗頤的《盤古圖考》,亦認為盤古神話在華夏的出現時間“不會早於東漢末季”。何新又引證印度古婆羅門教的《 摩奴法典》、《 奧義書》以及佛教的《外道小乘涅槃論》和《摩登伽經》的幾段史料,認為盤古神話的原型“實是來自古印度創世神話中的梵摩神創生宇宙的故事”,此亦同於呂思勉和饒宗頤的觀點。

  葉舒憲在《 中國神話哲學》中引述了日本學者高木敏雄***1876-1922***的觀點,此學者在1904年完成的《比較神話學》中就已提出盤古開天地的卵生型創世神話源於印度,“最早見於印度的《吠陀》詩中”。同時,葉舒憲也詳引了呂思勉《盤古考》的觀點,認為其與高木敏雄“所見略同,不期而遇”。由此,葉舒憲斷言:“中國典籍中最早出現的盤古神話……均因印度佛經影響而產生,這個問題已由中外學者在幾十年前做了結論:盤古神話的來源已經不是什麼謎了。”

  否定

  事實證明,盤古神話從古至今,已流傳了好幾千年。但近代曾流行“外來說”。其主要觀點有:1、印度是世界上神話、故事的重要發掘地,盤古神話的兩大母題***卵生神話母題、屍體化生母題***在印度《吠陀》神歌中都可找到。2、後漢所譯佛經《摩登伽經》等裡的大神安荼義為雞卵,安荼神話中包括此兩大母題。徐整寫作時可能看過此經。3、印度婆羅門教創世大神梵天***簡稱“梵”,其讀音與“盤”或“盤古”相近***。

  這些觀點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細分析一下,是不大可能的。在漢代即有記載的《六韜》“大明”篇***傳為周初姜太公子牙所著,不是沒有可能***,早已記載“盤古之宗”是不可動搖的。早已有的盤古,怎麼會忽然成為印度進口的。這當然是絕無可能的。

  《六韜》中的“盤古之宗”不只是一個神名問題,而且關係到“天道清淨、地德生成、人事安寧”等天地人和諧統一的問題,其思想是正宗的中國傳統觀念,沒有什麼佛教思想。“外來說”顯然是站不住腳的。[1]

  本土說

  然盤古公元一世紀已在河南、山東地區有廣泛分佈,其中一例的確鑿年代為公元86年,一些神像可能早至新莽年代。從而推倒了“盤古來源於印度”的說法。

  明代董斯張《廣博志》卷九引《五運歷年記》關於盤古的記載,有盤古之君死後“血為淮瀆”的敘述。古代稱江、河、淮、濟四水為“四瀆”,淮瀆即古淮水,今稱淮河,由此淮河流域也當構成了盤古神話的流傳地。淮河的發源地桐柏山區同樣流傳不少活形態盤古神話,說是古籍記載盤古神話可能的原始採錄地之一,也是可以成立的。

  值得一提的是,桐柏山區歷史上也可能與苗、瑤先民有關係。據《南史》記載:

  荊、雍州蠻,盤瓠之後也,種落布在諸郡縣。……蠻無徭役,強者又不供官稅。結黨連郡,動有數百千人。……所在多深險。

  其中的雍州,同樣據上海辭書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辭海·地理分冊***歷史地理***》所云,為南朝宋 元嘉二十六年***449***割荊州北部為境而置,治所在襄陽,轄境往東北已達今河南泌陽,“雍州蠻”所在之“深險”當包括桐柏山區。如是,桐柏山區流傳的盤古神話是否與“盤瓠之後”的雍州蠻即苗、瑤先民有關,當為一懸案。

  更大的懸案還在於,由於瑤族有盤古文化又有盤瓠文化,又由於依據的史料不同,學界對瑤族盤古盤瓠的關係、以及盤古文化是否瑤族原生文化等仍有不少爭議。湖南學者彭官章《盤古即盤瓠說質疑》***10***以瑤族文獻《過山榜》為依據,指出在瑤族中,

  唐以前盤古盤瓠兩相分明互不混同……瑤族信仰中只有盤瓠而沒有盤古。……唐初,盤古名字納入《過山榜》,……宋初,盤古成為瑤族崇拜物件之一,並被納入瑤族祖先行列。

  他認為,“盤古只是瑤族信仰的外殼,而盤瓠才是瑤族信仰的核質”。湖南另一位學者、出身瑤族的李本高《盤瓠與盤古芻議》***11***也指出:

  瑤族也祭祀盤古,但只把盤古作為象徵性的神祇加以祭祀,……瑤族祭祀盤古的時間也較晚,據《評王卷牒》載瑤族祭祀盤古始於宋,有些地區還要晚。

  《評王卷牒》亦即《過山榜》,是瑤族同一類文獻的不同稱呼。是唐以前瑤族沒有盤古信仰?還是有盤古信仰而因為盤瓠信仰更突出故《過山榜》忽略了?可能還得深入探討。

  彭、李兩位學者文章均認為瑤族盤古文化來自漢族的影響。的確,漢文典籍最早記載了盤古神話,並通過漢文化的影響廣泛傳播了盤古神話,這是無疑的,但只是下延。往上呢?似乎還得沿著華夏/漢族這條線,追溯一下盤古神話在華夏/漢族文化中的根。

  前面已經談及,上述關於盤古的敘事,在其前漢文典籍裡大都有跡可循,《 老子》、《 莊子》、《 淮南子》等的相關論述,無論在文化底蘊或敘事形式上均下啟關於盤古的敘事,前後應該是一脈相承。以下再作一點具體的闡釋。

  回過頭來看上面引述的幾則盤古神話,或許能找出幾個關鍵詞,例如,元氣、雞子、陰陽、噓吹、晝夜、肢體,等等。似乎可以從這幾個關鍵詞入手,分析一下盤古神話裡華夏/漢族文化的內涵。

  “元氣”見於《太平御覽》卷一所引《三五曆紀》及《五運歷年記》,此兩書在不同的輯本里輯錄的文字常有差異。《太平御覽》卷一所引《三五曆紀》開頭為:

  未有天地之時,混沌狀如雞子,瞑滓始牙,濛鴻滋萌,歲在提攝,元氣肇始。

  《五運歷年記》更作了發揮:

  元氣濛鴻,萌芽始茲,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佈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

  這是盤古出現以前的宇宙混沌之狀,採用了華夏/漢族傳統的“元氣”之說。“元氣”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範疇,表示混沌未分時的實體,或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較早談及“元氣”的是《鶡冠子》。據《漢書·藝文志》載,《鶡冠子》作者為戰國時“楚人”,“居深山,以鶡為冠”;應劭《風俗通義》佚文也有類似記述。其書“泰錄”篇雲:

  天地成於元氣,萬物乘於天地。

  西漢《河圖》雲:“元氣無形,洶洶濛濛,偃者為地,伏者為天。”東漢王充《論衡·談天》雲:“元氣未分,渾沌為一。”可見“元氣”之說文化底蘊之深厚。

  至於“雞子”之語,東漢張衡《渾儀圖注》也已用過,其書在闡述“渾天說”時雲,

  渾天如雞子,天體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地都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此說曾長期支配中華傳統文化的宇宙結構觀。

  元氣如何形成天地,《三五曆紀》沿襲了傳統的“陰陽變化”之說,即“陽清為天,陰濁為地”。此類表述已先見於西漢《淮南子·天文訓》,曰“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再經上述《河圖》等發揮,逐漸而為經典。

  元氣分天地、孕中和而“首生盤古”,此盤古之君,據明代 董斯張《廣博志》卷九引《五運歷年記》載,是“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這又與《山海經·海外北經》中燭陰的形象很相似。燭陰的形象是:

  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息為風。身長千里。

  而更具體的清代馬驌《繹史》卷一所引《五運歷年記》 中盤古“垂死化身”,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盤古“化身”身體各部分所化萬物的編排,與《 黃帝內經》以及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中人身各部位與天地相副的編排十分相似。 董仲舒《春秋繁露》裡《人副天數》篇寫道:

  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貴於人;人,受命於天也,故超然有所倚。……人有三百六十節,偶天之數也;形體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聰明,日月之象也;體有空竅理脈,川穀之象也;心有哀樂喜怒,神氣之類也……故人之身,首妢而員***圓***,象天容也;發,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風氣也;胸中達和,象神明也;腹飽實虛,象百物也。……皆當同而副天一也。

  到了這裡,已經確實無法再談論盤古神話始作者是誰了,也許,下面這樣的概括可能更具有合理性,即:從《三五曆紀》、《五運歷年記》、《述異記》等古籍所記載的各種異文來看,盤古神話可能不僅在某一地區某一族群產生和流傳,而且在多個地區多個族群產生和流傳,具有多種型別、情節和文化底蘊,並且在流傳的過程中可能融合了不同民族以至域外的文化因素,形成了層層疊疊的結構。這樣的概括也許有些籠統,但可能也是最合乎實際情況的。

  到了這裡,也無須再談論盤古神話來源於印度的“西來說”了。或許印度梵天神話在某些方面影響了盤古神話,但由於上述如此多的盤古神話的中華傳統文化與敘事結構的底蘊,無論如何也得不出盤古神話來自“西天”的結論,它的根在中華各民族。

  關於盤古的人文價值

  人文觀念

  首先,盤古神話表現了一種 人本主義思想。一切以人為本,宇宙由人開闢,由盤古頂天立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而盤古日長一丈,如此一萬八千年,盤古巨人長得多麼高大,說他“神於天,聖於地”,表現了人類是自然的主人這一人本主義的寶貴思想。這是很有意義的。這是一種生命意識,人的生命不息,勞動不息,就可以創造一切,這正是盤古神話所顯示出的思想光輝。

  其次,人的本質在勞動,正是勞動使人類高於一切動物,區別於一切動物,盤古神話實質上正是對人類勞動讚美的一曲最壯麗的凱歌。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萬物,正是盤古神話最深刻的思想內涵。

  盤古精神

  首先,盤古精神可以概括為開天闢地的開創精神,創新精神,這對於我們改革開放創造和諧幸福的新世界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盤古精神包含唯物辯證法的實事求是精神。同時,盤古精神就是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一切的信念,就是不怕困難,刻苦堅持,長期奮鬥,自我犧牲,為民造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