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如流的意思和故事

  從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那麼你知道從善如流是怎麼來的嗎?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呢?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

  從善如流的意思

  【成語】:從善如流

  【拼音】:cóng shàn rú liú

  【解釋】 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像流水一樣,比喻迅速。形容聽取正確的意見及接受善意的規勸像流水那樣快而自然。

  【近義詞】從諫如流、從善若流

  【反義詞】獨斷專行、剛愎自用

  從善如流的造句

  1*** 在上位的人,一定要廣開言路,從善如流,否則獨斷獨行,必將喪失民心,遭致覆鼎之禍。

  2*** 肖哲從善如流,盤膝而坐,緊守靈臺清明,就感覺浩如煙海的陣法禁制圖瞬間塞入腦袋,眼前一黑,昏迷過去。

  3*** 大愛無邊,溫暖無限,洗心滌慮,從善如流,瀟灑似神仙。

  4*** 作品借熱烈的色彩與江河般的宇宙形態,寓意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從善如流的理念追求。

  5*** 菜販張貼海報,有的是出於習慣,有的是因為所有都這樣做,還有的是害怕如果不從善如流而招致的後果。

  6*** 一位‘黑帽’與會者希望安全研求人員在使用這套工具時,能從善如流。

  7*** 愛不是一廂情願,而是兩情相悅,愛不是豐取刻與,而是相濡以沫,愛不是言聽計從,而是從善如流,愛不是疑神疑鬼,而是耦俱無猜。

  8*** 人才難得,並非所有的領導人物,都像劉備、孫權這樣思賢若渴,從善如流的。

  9*** 讀書可以將人引向一條從善之路。從善如流,惡也就少了。

  10***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從善如流,真言如金。

  從善如流的故事

  春秋時期,約公元前585年,鄭國不敵楚國的進攻,求救於晉國。晉將欒書奉命前去救援,使楚軍退兵回國。

  後來欒書又率軍攻打蔡國,蔡國急忙向楚國求救。楚國派公子申和公子成領兵救蔡。

  晉大將趙同和趙括向欒書請戰,準備率兵攻打援蔡的楚軍。這時,欒書的部下知莊子、範文子和韓獻子阻止說,此次與楚軍交戰,勝了也不光彩,敗了則會令晉軍蒙羞,於是建議收兵回國。欒書採納了他們的建議。

  軍中有人對此持異議,認為輔佐欒書的有十一個人,只有知莊子等三人主張收兵,而主戰的人佔多數,因此應按多數人的想法行事。

  欒書回答:“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多數。知莊子他們是賢人,他們的正確意見便能代表多數人的想法。”於是,他下令退兵回國。

  過了兩年,欒書率兵攻下蔡國後,又想去攻打楚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等人分析了具體情況後,又建議欒書暫時不要攻打楚國,而去攻沈國。欒書再次採納了他們的建議,事後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欒書能正確聽取部下的意見,時人便稱讚欒書從善如流***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而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