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為什麼叫飛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人稱飛!那麼呢?下面小編給大家說說,供大家閱讀!

  

  有一次,李廣不小心被匈奴俘虜了。匈奴拿來一張網將他困住,然後用幾匹馬拖著他走。機智過人的李廣看準時機,猛然從隨行的匈奴身上奪過一把彎刀,將網割破。當其它匈奴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李廣已經再用那把彎刀連殺了數人,躍上一匹快馬,逃離了匈奴的陣地。要知道這一連串的事情,只是發生在短短的十幾秒鐘之間。匈奴人愚昧無知,以為李廣是神,懂得飛天遁地,自此便稱李廣為“飛”。更神奇的是,因為李廣的名字威震邊疆,據說匈奴人的嬰兒夜晚哭啼,一但在耳邊說出李廣這個名字,嬰兒就馬上不敢哭了。

  飛李廣愛兵如己,他手下的士兵全部都願意為他賣命,這也是飛李廣總是取得勝戰的原因,一幫不怕死的士兵害怕打不贏嗎?當然除了忠心的部下,飛李廣自身的條件也是經常打勝仗的原因之一。以上就是飛李廣的資訊,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對飛李廣也有所瞭解了。

  飛李廣的軼事典故

  射石搏虎

  李廣出獵,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張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裡。

  仔細看去,原來是石頭,過後再射,就怎麼也射不進石頭裡去了。李廣一聽說哪兒出現老虎,他就常常要親自去射殺,居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虎,惡虎撲傷了李廣,李廣帶傷最終竟也射死了這隻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廣英勇善戰,歷經漢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戰功,對部下也很謙虛和藹。文帝、匈奴單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紀不大被迫自殺,許多部下及不相識的人都自動為他痛哭,司馬遷稱讚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於樹下走出一條小路出來。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人們就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於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比喻為人誠摯,自會有強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日本東京成蹊大學即以此為名。

  飛李廣歷史評價

  司馬遷:“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之謂也?餘睹李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漢文帝:“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公孫昆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程不識:“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

  班固:“李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流涕,彼其中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將,道家所忌,自廣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司馬貞:“猿臂善射,實負其能。解鞍卻敵,圓陣摧鋒。邊郡屢守,大軍再從。失道見斥,數奇不封。惜哉名將,天下無雙!”

  何去非:“昔者,李廣之為,其材氣超絕,漢之邊將無出其右者,自漢師之加匈奴,廣未嘗不任其事。蓋以兵居郡者四十餘年,以出塞者歲相繼也,而大小之戰七十餘。遇以漢武之厚於賞功,自衛、霍之出,克敵而取侯封者數十百人,廣之吏士侯者亦且數輩,而廣每至於敗衄廢罪,無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當幕府之責。當時、後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竊嘗究之,以廣之能而遂至於此者,由其治軍不用紀律,此所以勳烈、爵賞皆所不與,而又繼之以死也。”“夫李廣、李陵皆山西之英將也,材武善戰,能得士死力。然輕暴易敵,可以屬人,難以專將。世主者苟能因其材而任之,使奮勵氣節,霆擊鷙搏,則前無堅敵,而功烈可期矣。漢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終僨蹶而不濟,身辱名敗,可不惜哉!”

  黃震:“李廣每戰輒北,因躓終身”。

  司馬光:“效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

  蘇泂:“十載尊前,放歌起舞,人間酒戶詩流。盡期君凌厲,羽翮高秋。世事幾如人意,儒冠還負身謀。嘆天生李廣,才氣無雙,不得封侯。榆關萬里,一去飄然,片雲甚處神州。應悵望、家人父子,重見無由。隴水寂寥傳恨,淮山宛轉供愁。這回休也,燕鴻南北,長隔英遊。”

  葉適:“李廣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論之,固非矣。”

  陳元靚:“雄氣旡敵,亦遠斥候。能縛射鵰,甞格猛獸。有勇有方,少年訥口。千載廟食,斯為不朽。”

  解縉:”暴寇之來,必慮其強。善守勿應,若李廣、田豫類此。”

  李東陽:”匈奴七十戰,戰戰不得當。一當遂失道,憤激摧肝腸。君恩念數奇,將令抑不揚。白頭恥下獄,飲泣橫干將。“

  黃淳耀:“李廣非大將才也,行無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敵則覆矣。太史公敘廣得意處,在為上郡以百騎御匈奴數千騎,射殺其將,解鞍縱臥,此固裨將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陣,正正之旗,進如風雨,退如山嶽,廣豈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謀反,只憚衛青與汲黯,而不聞及廣。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

  王夫之:“獲譽於士大夫之口,感動於流俗之。”

  黃道周:“李廣為將,才氣無雙。世世受射,射無不當。三人與戰,中責受傷:殺其二人,擒一以償。孤軍擊敵,解鞍其傍。敵疑為誘,轉奔而亡。不擊刁斗,部伍偏強。凡戰可侯,侯則未嘗。細推其故,禍在殺降。速道自剄,天意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