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中的考古兩字來自於

  考古學在中國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你知道我國考古學兩字的來自哪裡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考古學中的考古兩字的有關資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國在公元1-2世紀***東漢***已有「古學」這個名詞,來泛指研究古代的學問。到了北宋中葉***11世紀***時,誕生了一門研究青銅彝器和石刻的學問——金石學,即考古學的前身。這時「考」「古」二字也開始被連用。公元1092年成書的《考古圖》就已經率先使用了「考古」這一名詞,不過此時指的是考證古文字與古文章。

  漢語的考古學來自於歐洲,而歐洲各國文字中的考古學都源於希臘文的αρχα?ολ?γ?,這個詞是由αρχα?ο?***意為古代事物或古代***和λ?γο?***意為科學***組成,在古希臘泛指古代史的研究

  考古學的主要介紹

  考古學***Archaeology***,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在中國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其他國家多從屬於人類學,也有劃歸藝術史的。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考古學的產生有長遠的淵源,但到近代才發展成為一門科學。古學發祥於歐洲,以後普及到世界各國。北宋以來的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但直到20世紀20年代,以田野調查發掘工作為基礎的近代考古學才在中國出現。

  考古學的產生有長遠的淵源,但到近代才發展成為一門科學。近代考古學發祥於歐洲,以後普及到世界各國。北宋以來的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但直到20世紀20年代,以田野調查發掘工作為基礎的近代考古學才在中國出現。作為一門近代的科學,考古學有一套完整、嚴密的方法論。它包含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和田野考古學等分支,並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領域內的許多學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的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關係。

  考古學是通過發掘和調查古代人類的遺蹟遺物和文獻來研究古代社會的一門人文科學。傳統上,考古學是文化人類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但是它越來越獨立,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考古學家與只研究歷史記載的歷史學家不同,他們通過研究遠古人類的遺留物,對沒有歷史記載的史前文化也進行研究。考古學家致力於探索人類文化的起源。

  考古學的主要分支

  按照研究的年代範圍、具體物件、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學可以劃分為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田野考古學及各種特殊考古學等分支。

  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

  從研究的年代範圍上劃分,考古學可分為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兩大分支。也有人主張在兩者之間加入原史考古學而成為三大分支,但從實際意義來說,原史考古學的重要性不如前兩者。

  史前考古學的研究範圍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類歷史,歷史考古學的研究範圍則限於有了文獻記載以後的人類歷史,兩者的界線在於文字的發明。世界各地,文字的發明有早有晚,所以各地區史前考古學的年代下限和歷史考古學的年代上限各有不同。

  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都以遺蹟和遺物為研究物件,這是它們之間的共同性。但由於歷史考古學必須參證文獻記載,而史前考古學則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可供依據,所以兩者的研究任務也有所不同。史前考古學承擔了究明史前時代人類歷史的全部責任,而歷史考古學則可以與歷史學分工合作,相輔相成,共同究明歷史時代人類社會的歷史。

  由於史前考古學主要是研究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有時也包括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歷史考古學主要是研究青銅時代尤其是鐵器時代,兩者所研究的遺蹟和遺物在性質上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它們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從與其他學科的關係來說,史前考古學要充分與地質學、古生物學、古人類學和民族學等學科相結合,歷史考古學則必須與歷史學相配合,同時還要依靠古文字學、銘刻學、古錢學和古建築學等分支。從斷定絕對年代的手段來說,史前考古學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的技術,而歷史考古學則主要依靠文獻記載和年曆學的研究。

  田野考古學

  “田野考古學”的名稱,是20世紀初正式提出來的。但當時的田野考古學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遺蹟和遺物,依靠地圖進行調查,有時則要根據調查結果,測繪地圖,作為記錄的附件。以後,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轉入以發掘為中心,並擴大調查的物件和範圍,方法逐漸完善,技術快速進步。各種自然科學的手段相繼被採用,許多機械裝置被用作調查發掘的工具。

  利用航空照相和衛星照相、磁力探察和地抗力探察等方法以發現遺蹟和遺物,用紅外線攝影和用其他各種特殊的攝影技術測量和製圖,為進行花粉分析和各種物理化學斷代而取樣,以及發掘出來的遺蹟保存於現場等等,都使得田野考古學的工作面擴大,技術性加強。調查發掘的物件也由一般的居住址和墓葬等擴大到道路、橋樑、溝渠、運河、農田、都市、港口、窯群和礦場等各種大面積的遺址,從而使得考古工作者必須與各有關學科的專家協作,才能完成全面的、綜合性的研究任務。

  考古學研究是一個整體,田野調查發掘和室內整理研究有著密切的聯絡,不能截然分割。但是,由於調查發掘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論,而且還使用許多特殊的器材和裝置,又要廣泛採用自然科學的手段,這就使得田野考古學有其相對的獨立性。把它作為考古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也是理所當然的。

  考古學的特殊門類

  特殊考古學 作為考古學的分支,使用特殊考古學這一名稱,是為了與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田野考古學等考古學的主要分支相區別。它包括上述三大分支以外的其他各種分支。有的是按研究物件不同而分的,如美術考古學、宗教考古學、古錢學、古文字學和銘刻學等;有的是按所用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分的,如航空考古學、水下考古學等。

  美術考古學

  考古學和古代美術史,往往有共同的資料。古代美術史的許多研究物件,從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巖畫到各個時代的繪畫、雕刻、造像、各種工藝品及神殿、寺廟和石窟寺等等,都屬遺蹟和遺物。考古學上的型別學和年代學等方法,也適用於古代美術史的研究。但是,作為考古學的一個分支,美術考古學是從歷史科學的立場出發,把各種美術品作為實物標本,研究的目標在於復原古代的社會文化。這與美術史學者從作為意識形態的審美觀念出發以研究各種美術品相比,則有原則性的差別。

  由於美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在年代上上起舊石器時代,下迄各歷史時代,所以它既屬於史前考古學的範圍,也屬於歷史考古學的範圍。又由於作為遺蹟和遺物的各種美術品多是從田野調查發掘工作中發現的,所以美術考古學與田野考古學的關係也相當密切。

  宗教考古學

  宗教考古學。是以有關宗教的遺蹟和遺物為研究物件的考古學分支。在古代,宗教信仰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因此,在研究人類社會的歷史時,必須把宗教活動也作為一個重要的方面。各個時代的神殿、寺廟、祭壇、祭具、造像、壁畫、經卷和符□之類,都是宗教考古學的具體研究物件,有的具有一定的美術價值,所以宗教考古學與美術考古學的關係也比較密切。在宗教考古學中,歐洲的基督教考古學、北非及西亞和中亞的伊斯蘭教考古學、南亞和東亞的佛教考古學是最為重要的,它們都屬歷史考古學的領域。但是,早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人類已有宗教性的活動,並有一定的遺蹟和遺物。因此,宗教考古學這一分支,也應被包含在史前考古學的領域內。

  古錢考古學

  以古錢為研究物件的考古學,稱為古錢學。由於古錢的鑄造年代明確,它便成為考古學斷代的最通常的依據之一。但是,作為考古學的一個分支,古錢學的研究有著更為廣泛和重要的意義。

  古錢學的目標,不僅要判別各種古錢的鑄造年代,而且還要通過對錢的形狀、質料、重量、銘文、圖紋和鑄造技術的考察,辨別它們的發行者和發行地點,確定它們的價值,研究銘文、圖紋的意義和風格,從而為經濟史、文化史乃至美術史的研究提供材料。通過對出土古錢在地域上的分佈情形的考察,還可以研究世界各個地區在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情況,併為判斷當時的交通路線提供線索。由於古錢是歷史時代的產物,古錢學屬於歷史考古學的範圍。

  古文字學和銘刻學

  作為考古學的分支,古文字學和銘刻學的研究物件必須是鑄、刻或書寫於遺蹟和遺物上的文辭,與一般的書籍文獻不同。含有文辭的遺蹟和遺物,大體上可分兩類。一類如墓誌、碑碣、印章、甲骨、簡牘、泥板、帛書和紙書等,文辭是器物的主要內容;另一類如紀念性建築物、雕刻品、繪畫、貨幣、度量衡器、鏡鑑、工具、武器和各種容器等,銘文處於附屬的地位。古文字學和銘刻學的任務在於識別銘辭的文字,判讀辭句的意義,區別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字型,後者在使用拼音字母的國家裡稱為“古字型學”。就已經發現的古文字而言,古印度文字、契丹文字和瑪雅文字等,雖然已有不少單字能夠識別,但還不能順利判讀文辭。

  但是,埃及古文字、蘇美爾文字、邁錫尼文字***線型文字B***和商周甲骨文字等,則已能詳細解讀,從而對究明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邁錫尼時代的希臘文明和中國的殷商文明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對銘文的研究還可以判明遺蹟和遺物的年代、製作者、所有主、所在地、用途和製造目的等。由於銘辭存在於遺蹟和遺物上,其可靠程度大大超過文獻的記載,不僅可補文獻記載的不足,有時還可糾正其錯誤。因此古文字學和銘刻學對原史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的研究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航空考古學

  航空考古學。是指使用飛機從空中向地面攝影,通過對所得照片的觀察、分析,判定遺蹟和遺物的形狀、種類及它們的分佈情形。航空考古學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末期。當時英國、法國和德國的考古學者利用空軍偵察地形時所攝的航空照片,探尋地面上的古蹟。戰爭結束後,此項工作進一步開展,尤以英國考古學者的工作為出色,奠定了航空考古學的基礎。數十年來,航空考古學的技術不斷改進,特別是人造衛星的發明和攝影技術的發展,使得航空考古學的效果大大提高。

  通過航空攝影和航天攝影顯示和判別出來的遺蹟,大體上可分3 類。①由陽光斜射時產生的陰影顯示出來的,如堤壩、城牆和墳丘等遺蹟;②利用因土質不同而產生的土色明暗判別出來的,如坑穴、壕溝和道路等遺蹟;③從穀物、野草等植物的綠色深淺差異而判明的,如村落、都市、農田、道路、運河等遺址。此外,沒入海中的遺蹟有時也可通過空中攝影而發現;腓尼基的兩個海港──推羅和西頓延續到羅馬時期的港市之被發現,便是著名的例子。航空考古學成效甚大,可以看成是田野考古學中的一支生力軍。

  水下考古學

  水下考古學。的萌芽可上溯到16世紀義大利人在海底探尋沉船。到了20世紀初期,水下的考古調查在世界各地進行,最有名的是在墨西哥奇琴伊察瑪雅文化遺址的“聖池”中尋找犧牲人和祭品,在突尼西亞馬赫迪耶港的海上探尋滿載古希臘美術品的羅馬沉船。但由於潛水條件的限制,調查時不能做精細的操作和記錄。1943年發明了潛水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改進了各方面的裝置和條件,這才使真正的水底考古學得以成立。

  從60年代起,先是法國人在馬賽附近海底發掘沉船,接著美國考古隊在土耳其附近海底發掘希臘羅馬時代和青銅時代晚期的沉船,不僅獲得船中許多古物,而且還為研究古代造船術、航海術、海上交通和貿易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料。水底考古學的物件從沉沒物、沉船擴大到淹沒於湖底、海中的都市和港市等的遺址,而勘察、發掘及攝影記錄等的手段和方法也大為改善,使水底考古學以顯著的速度不斷取得成果。可以認為,水下考古學是田野考古學在水域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