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及時複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複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複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後很久才去複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習慣,供大家分享。

  及時複習的習慣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複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穫。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識的系統化,是指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從整體、全域性或聯絡中去掌握具體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學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識系統中的應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識的系統化,能把多而雜的知識變得少而精,從而完成書本知識由“厚”到“薄”的轉化過程。系統化的知識,容量大,既好記又好用。最後,系統化的知識有利於記憶。道理很簡單,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記,而聯絡著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記。

  想搞好知識的系統化,一要靠平時把概念和原理學好,為建造“知識大廈”備好料;二要肯于堅持艱苦的思考。思想懶漢,逃避艱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識的;三要學會科學地思維。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

  1.利用回憶法

  當你學完一頁書後,把目光從書上移開,回想剛剛所學的主要內容。在你沒有通過回想檢測出你未掌握的內容前,不要在書上做任何標記。在你上學的路上或放下書去做其他事時,試著回憶學過的主要內容。回憶的能力——可以把學過的知識內化成你自己的——是好的學習習慣的主要指標之一。

  2.自我測試

  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速記卡片都應是你的隨身夥伴。

  3.總結問題

  總結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解題,直到你一看到類似的問題,解答步驟就瞬間浮現在腦海中。當你解決一個問題後,你要再次一遍遍演練,確保你能清楚冷靜的解答每一個步驟。假設這個問題是一首樂曲,你要在腦海中不厭其煩的演奏每個節拍,才能把它們匯成完整流暢的旋律,隨意自如的演奏出來。

  4.間隔重複法

  就像運動員一樣,你們每天要把各個學科都學一點。因為你的大腦就像身上的肌肉——它在一段時間內只能承受同一個專案有限的鍛鍊。

  5.交替使用解題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不要長時間只用同一種解題方法進行練習——那樣的話,你就只是在不斷地機械模仿上一個問題。要學會使用不同的解題技巧,並把它們融會貫通,用於實踐。這樣可以讓你明白,在什麼樣的題型中,應怎麼樣使用哪一種解題技巧。***通常教科書上並不用這種方法教學,所以你需要靠自己摸索達到這種程度。***每一次寫完作業或測試以後,你都要仔細檢查分析你的錯誤,確保你弄清楚了你為什麼會犯這個錯?然後訂正答案。而最高效的學習方法是,在速記卡片的一面手寫***不是列印***一個問題,並在背面寫出答案。***手寫比列印更能加深記憶。***你也可以把速記卡的照片存入你的手機學習軟體裡,方便你隨機抽題進行自我測試。另外,你也可以隨機在課本里挑選出問題,檢測你是否掌握了它。

  6.好好休息

  當你接觸一個新的數學或科學概念或問題時,不理解也沒法解答是正常現象。這就是為什麼循序漸進的每天學一點比一次學很多更有效。當你遇到無法解決的數學題或科學題時,不要沮喪,休息一會兒,那樣你腦子的其他部分也能被調動起來工作了。

  7.利用講解法和簡單的類比法

  當你為一個概念苦苦思索的時候,問問你自己:“我怎麼講解能讓一個十歲小孩明白這個概念呢?”而類比法則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要解釋電流,就可以說電流就像水流一樣。不要只在腦子裡想想——要大聲說出你的解釋並寫下來。這些額外的說和寫可以使你對所學知識印象更加深刻。

  8.專注

  關閉一切訊號干擾,用你的計時器定一個25分鐘的鬧鈴。在這25分鐘裡,你要儘自己最大努力做到心無旁騖的勤懇學習。規定時間結束後,你可以給你自己一個有趣的小獎勵。每天這樣學習幾段時間,確實可以提高你的成績。儘量為自己打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在學習時間,不要瀏覽網頁或擺弄手機,你自然而然就會學習了。

  9.先啃難啃的骨頭

  在你精神飽滿的時候,要最先做最難的事情。

  10.做好心理落差建設

  想象一下你夢想的生活,再與你現在的生活對比一下,而學習將會實現你的夢想。在你的學習空間貼一張圖片或文字提醒你你的夢想。每當你積極性下降的時候就看看它:你現在的努力終會在未來獲得回報!

  十個不好的學習習慣

  1.被動重讀

  即消極的坐在那兒,在一頁書上來回瀏覽。除非你不看書時還能回憶起看過的主要內容,證明這些知識的確進入了你的心裡,否則,重複閱讀就是浪費時間。

  2.讓標記淹沒了你

  做標記會給你這些知識都已經存在了你的腦海中的錯覺,而事實上,你只是動了動你的手而已。在書上做一些標記是可以的——有時它還能幫你記重點。但是如果你想把做標記當作一種記憶工具,那你需要確認,你標記的內容是否也記在了你心裡。

  3.僅僅掃一眼答案就覺得自己會做

  這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大的誤區之一。你需要在不看答案的基礎上,有寫出每一個解題步驟的能力。

  4.臨時抱佛腳

  如果你要參加田徑比賽也能臨時突擊嗎?你的大腦就像肌肉一樣---它在短期內可以承受的同一專案的訓練量是有限的。

  5.重複練習你已經掌握的問題

  如果你的練習僅僅侷限在相似的題型,那你並沒有真的做好考試準備---就像你準備參加籃球賽卻只練習控球一樣。

  6.把和朋友一起學習的時間變成談話會

  和朋友一起解決問題,互相檢測,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利於查漏補缺且加深印象。但是如果在作業完成前你們就開始玩樂,那你們就是在浪費時間。你需要換一個學習小組了。

  7.跳過課本直接做題

  你會在學會游泳前直接跳入水池嗎?課本就像你的游泳教練——它會帶領你找到答案。如果你不仔細研讀課本直接做題的話,只會徒勞無功,浪費時間。而在你開始閱讀課本前,先瀏覽一下章節目錄,有助於你對這本書的內容有個整體把握。

  8.遇到困惑不向老師同學尋求幫助

  老師就是在迷失在知識海洋中的學生的指示燈——他的任務就是幫助你們。我們最擔心那些不肯跟著指路燈走的學生。你們不要成為那樣的學生。

  9.覺得自己三心二意也能學會

  每一個小動靜,比如一個新資訊或一場短暫交流,都能把你的注意力拉走,那麼你投入學習的精力就變少了。那些干擾物總會在你還沒潛心學習時就把你的注意力拉走。

  10.睡眠不足

  你的大腦會在你睡著的時候自動彙集解題方法,並且複習你白天所學的知識。長久的疲勞會在腦中積累毒素,擾亂你的思維神經,使你的思維遲鈍緩慢。如果你考試之前沒有良好的睡眠,那會毀了你之前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