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應該怎麼學好拼音字母

  漢語字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它是學生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工具。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兒童學好拼音字母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兒童學好拼音字母的方法

  1、觀圖法

  語文課本上有許多情景圖,如蘇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拼音單元第一課中,出現的畫面為農村一角。整個畫面涉及“ a”“o”“ e”三個單韻母。

  在此情境圖裡,阿姨的“阿”是提示“ a”的音,公雞喔喔啼的“喔”是提示“o”的音,池塘中游動的鵝的“鵝”是提示“ e”的音,鵝的翅膀提示的是“ e”形。

  通過課文提供的情境圖,同學們就能形象直觀地掌握“ a”“o”“ e” 。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抓住插圖所具有的“圖表音”“圖表形”的特點,來掌握所學拼音字母。

  2、實物幫助法

  用實物來記憶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學習聲母“f”和“t” 時,“f”和“t” 的形像一根帶短柄的彎頭柺杖。柺杖拄地可表“f”,柺杖豎直舉起可表“t",所以記住彎頭柺杖,就記住聲母“f”和“t”的形。

  3、學動物鳴叫法

  有些拼音字母的發音像某些動物的叫聲。如,學習複韻母ei時,圖上畫的是一個小男孩正在喂小羊吃草,小羊“咩咩”叫著走過來吃草,“ei”發音就是小羊“咩咩”叫的聲音。還有公雞的啼聲,就是“o”的發音聲。

  同學們一邊做有趣的表演,記住了 “ei” “o”等韻母的讀音,這樣學得快,效果好。

  4、手指操練法

  手指操練法簡單易學,在手指活動中記住字母的形狀。如: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彎就成o。鬆開一點就是c,再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g,兩個食指交叉就是x,c中加右手食指就是e,等等。

  可以同桌配合,一個做手型,一個發音,玩得愉快,練得高興,這樣做,同學們既動眼、動口、動腦、動手,又發展了口語交際的能力。

  5.遊戲法

  可把有趣的遊戲同拼音學習結合起來。如“釣魚”遊戲:拼音卡片別一個回形針,另外做幾個釣魚竿,用小磁鐵石作魚鉤系線上的下端,把卡片當魚撒在桌上,請幾個同學上來,老師或家長報一個音節,學生就釣那個音節,看誰先釣上來。還有像“找朋友”“猜謎語”等遊戲。

  6、兒歌誦讀法

  把讀兒歌和學拼音結合起來。例如:

  “聽廣播bbb,爬山坡ppp,兩個門洞mmm,一根柺棍 fff。

  左下半圓ddd,魚兒躍起ttt,一個門洞nnn,一根小棍lll。

  小鴿子ggg,小蝌蚪kkk,一把椅子hhh,一隻母雞jjj。

  7個氣球qqq,切西瓜xxx,像個2字zzz,小刺蝟ccc。

  小蠶吐絲sss,織毛衣 zhzhzh,吃東西chchch。

  石獅子shshsh,一輪紅日rrr,一個樹杈yyy,一隻烏鴉www。 ”

  “雙門‘m’,單門‘n’”“柺棍‘f’,傘把‘t’。一根小棍‘l l l’”...

  所以老師在教拼音時會編許多兒歌,希望大家認真誦讀這些兒歌,兒歌背熟了,拼音也掌握了。

  還有拍手記憶法、問答法等方法。在老師的輔導下,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學法,同學們從肯學、願學到會學,學會學好漢語拼音不是一件難事。

  兒童學好拼音字母的建議

  1.學習拼音與識字相結合。在學習拼讀音節的過程中,相機滲透識字,既滿足了孩子希望識字的需求,也可以在識字中有效地鞏固拼音,還能幫助學生儲備知識。如:在教學音節mǐ時,我讓學生看看圖上的大米和“米”字,告訴學生用音節mǐ可以給漢字“米”注音,在拼讀音節時識字。還相機拓展了“稻子、稻粒、大米、米飯”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米飯的由來,感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教育學生要愛惜糧食。

  2.學習拼音與發展語言相結合。在學會拼讀某個音節之後,可以讓學生用帶調的音節組詞說話,賦予音節以意義。這樣既強化了音節教學,又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帶調音節ba時,我先讓學生自己拼讀,想想在哪裡聽過這些音。說到音節bǎ時,我出示著名射擊運動員許海峰打靶的圖片,讓學生看圖用音節bǎ組詞或說話,由於所觸及的內容都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大家爭相表達,達到了很好的語言訓練效果。

  3.學習拼音與嘗試閱讀相結合。在學生拼讀技能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兒歌、童謠、小故事等注音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嘗試閱讀。孩子天生都是對閱讀感興趣的,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藉助拼音和圖畫,結結巴巴、旁若無人地大聲朗讀故事和兒歌,那樣的情境是很誘人的,那才是兒童最好的語文學習。當孩子在這樣的拼讀情境中讀通了、讀懂了、收穫了、沉醉了,真正地語文教育就在水到渠成之間實現了。我深信!

  如何引導兒童學好漢語拼音

  一、讓學生動腦發現

  培養學生觀察力是開發學生智力的源泉,也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進行創造發明的首要步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教師在講單韻母“iu”一課時,學習後讓學生觀察:“i在標聲調時,與字母i的寫法有什麼不一樣?”學生看著板書:“i→ī→í→ǐ→ì很快發現,i標聲調時不寫上邊的圓點。”教師又指著板書問:“ü”的四聲為什麼不去掉上面的兩點?學生明白了,要去掉兩點就不念,念u了。可見學生自己不僅能發現,而且還能在比較中發現呢!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辨清易混字母的發音和形狀,教師就讓學生動腦編一些順口溜,學生學起來既容易,記得又清晰。如讓學生觀察,每一組聲母有什麼異同,你怎樣記住它們的形狀的?學生想象力可豐富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有個學生兩手伸出大拇指,半握拳,用手比劃說:“左手b,右手d,兩手一對b和d。”教師興奮地讓學生當老師,教學生。這樣讓學在觀察中區分了相近聲母的形狀,從編兒歌中掌握了它們的正確發音,從讀中加深了對它們的認識。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

  為此,我們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中獲得知識。

  1、動手做。學生每學完一課漢語拼音,教師就鼓勵學生回家製作卡片。這個動手作業,學生興致極高,找紙板,量尺寸,裁剪,書寫,用皮套打成捆。早晨到校,看,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卡片。從孩子們得意地拼讀神色,無不流露著成功、自豪的喜悅。

  2、動手擺。課上充分利用學生製作的卡片,讓學生動手擺拼。如:學習“gkh”一課聲母后,讓“gkh”與“u”、“ui”相拼時,教師就讓學生動手左邊擺出gkh的聲母卡,右邊擺上“u”的卡片,讓聲母與韻母的四聲分別相拼,再讓同桌一人當老師,提示聲調,一人依次拼讀,再互換。學生在擺玩中,既感新奇,又有趣味。

  3、動手畫。在教學中還可以變換一下,先出示所學的拼音,然後讓學生為之配圖。如學習“z”時,老師在黑板上寫出“z”,告訴學生:“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聲母,你們能為z配上一幅畫嗎?”學生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的畫一個馬紮,因為馬紮開啟後的形狀象z,有的寫一個數字2,把2展開象z,還有的畫一隻呲著牙的大灰狼,有的畫一隻游水的小鴨子……。通過學生的描述,這個字母就不知不覺的學會了。

  4、動手貼。未來社會需要具有個性與合作精神的人,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機會。如學習ang、eng、ing、ong一課後,在看圖拼音節時,教師事先用電腦打出了大象、熊貓、猩猩、長頸鹿的四幅畫和相應的拼音卡片。課上以前後桌四人為單位,拼讀、貼卡片。拼貼過程不僅有個人的學習,還有小組同學的幫助,使每個學生的個體充分得到了發展。

  三、讓學生動口排演

  1、故事引出,激發興趣。

  故事是孩子們最願意聽的,生動有趣的故事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如老師編這樣一個故事:21世紀,小動物們生活條件可好了。有一天,建築專家大象為它們建造了一所漂亮的樓房,小動物們紛紛搬進了新家***貼出放大的樓房圖***,它們可高興了,開啟樓窗,探出腦袋,興奮地說;“親愛的小朋友,你知道我住幾樓嗎?請到我家來做客。”這時老師在每層樓房邊貼上信袋說:“誰願意接受小動物們的邀請呀?”“好,老師每人發一張拼音卡片,讀一讀,看一看你的拼音是哪隻小動物,就可以放在它的信袋裡,這樣你就不會找錯門了。”看,學生拿著拼音卡片自己拼讀,同桌互讀,有的還前後桌找夥伴,接著舉著卡片跳著、蹦著投到小動物的信箱裡。

  2、走出教室,高興拼讀。

  教室外,大自然是孩子們最感新奇的地方。當學完聲母、韻母后,老師發給每個學生幾張描寫室外景物的拼音卡片,領著學生來到樓下說:“同學們,教室外有許多值得你們拼讀的詞語,願意找找嗎?”“願意!”頓時,學生舉著卡片,驚喜地指著、看著、摸著大聲地拼讀:……

  3、注音讀物,練習拼讀。

  在拼讀教學中,學生通過看圖、實物、認形辨音,基本上了解了漢語拼音,但要真正提高漢語拼音的運用效果,大量的閱讀才是關鍵。我們除了讓學生讀、背、演新教材中編排的漢字注音兒歌外,還讓學生讀注音版《小學生禮儀常規》,號召學生從家裡帶一些拼音讀物,班上成立圖書角,開展讀書比賽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拼讀興趣,提高了拼讀能力,豐富了課外知識。

  總之,讓學生動起來,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最終實現能主動地讀,積極地思考,自主地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26個拼音字母順口溜大全

2.26個拼音字母背誦的順口溜

3.幼兒學拼音教案

4.幼兒園拼音教學方法有哪些

5.如何快速學習拼音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