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你在學習中收穫更多的知識,那麼要怎樣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小編就告訴你養成一個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準備

  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基本條件。學校實行兩分鐘預備鈴制度要求學生聽到鈴聲後,立即停止戶外活動加快步子走進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學習用品輕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講話眼睛注視前方靜待老師進堂上課。每天由值日生負責檢查,任課老師要嚴格要求,加強訓練持之以恆,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投入學習。

  :認真聽課

  課堂教學是學生增長知識的最基本途徑,是通過傳授與接受實現的。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才能真正實現接受新知識,提高學習成績。課堂學習時要求學生做到:專心聽講,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聽課時積極思考要一邊聽一邊想並適當做些筆記;不懂多間,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回答問題先舉手,得到允許後站起來發言,發言時聲音響亮;別人發言時要認真仔細地聽,虛心學習,取長補短。

  :預習、複習

  預習是學生學習的起始環節,課前預習是一種種學的學習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學生在每次上新課前自覺地進行預習。對要學的知識作一個初步的瞭解;把學習的難點、重點和不懂的地方記下來,這樣在上課時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帶著問題聽課。課後及時複習,記憶清楚,內容易懂,應當要求學生當天的課當天複習;先全面複習再重點複習;遇到難題時反覆複習,溫故而知新,複習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知識能被掌握得更紮實。

  :作業與檢查訂正

  作業練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減輕過重的學習擔負並不是不要佈置作業。作業有助於鞏固、消化所學的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因此應要求學生做到:創設一個安靜良好的作業環境: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今日功課今日畢,作業不拖拉不抄襲;作業書寫工整,字跡清楚,格式規範,卷面潔淨;作業前看清楚題目要求,複習有關內容,作業後仔細檢查,自覺驗正;作業本發下後發現答錯題自覺及時地訂正。

  :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對於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建議做好如下工作: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培養閱讀興趣,一要課內外結合,經常向學生推薦好書。二要校內外結合,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三要增設閱讀指導課,激發閱讀興趣,引導正確閱讀的習慣。四要開展多種讀書活動,引導學生節約零用錢訂閱多種書報,要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並且適當開展課外閱讀競賽評比活動。

  我們的教師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如教學、思想教育工作、課外活動、參觀訪問和社會調查等,來激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產生迫切的需要,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增強能力。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七種方法

  一、利用興趣法

  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就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例如:講解摩擦生電是極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實驗,幼兒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電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說教記得更牢;又如:在組織幼兒美術活動畫彩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親身體驗自然環境中的美——在雨後,帶領幼兒去觀察天邊出現的七色彩虹,感受自然天成的色彩美;再如:教幼兒學畫曲線,直接讓幼兒繪畫,孩子們會覺得沒意思,而教師讓幼兒手持綵帶,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舞動,孩子們高興地模仿波浪、蛇、水草、爬蟲……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動聽的音樂、色彩明亮的綵帶、美麗的舞蹈動作,獲得美的體驗。從而,畫出的曲線造型多姿多彩,栩栩如生。

  二、大膽實踐法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幼兒各年齡段生理、心理和思維發展的特點及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規律,結合一日活動中及各學科教學特點,從小事抓起,打好基礎。一是在課堂上,教師抓住每一個活動環節,促進幼兒多想、多說、認真聽、細心看。幼兒說的時候引導幼兒說出是“怎樣想……”就是要求幼兒知其然;二是提供機會,激發興趣。教學過程中,採用體驗法、實踐法、操作法,引導他們量一量、折一折、擺一擺、畫一畫、拼一拼、插一插,養成愛探索、勤實踐的習慣;三是拋磚引玉,激發創造。教師丟擲問題是幼兒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幼兒創新的開始,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時時創設“愛”的氛圍,引導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積極提問、交流合作,使幼兒產生積極學習態度。如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來訓練孩子的發展性思維,好的學習習慣,不滿足知其然,而要知其所以然。

  三、細微入手法

  習慣是在人的生活、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要有一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繪畫、寫字的姿勢很難看,拿筆的姿勢不對,扭著身子,他的作業也很難看,一旦成為習慣就很難改了。你說坐正,他坐正了不會畫、寫。因此在幼兒練習書寫時要強調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握筆姿勢,書寫時要坐端正,與書保持一定的距離,鼓勵孩子向書寫姿勢正確的孩子學習。同時還要要求幼兒遵守書寫紀律。書寫時不說話,不東張西望,一心一意寫好為止。形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幼兒書寫、作業的質量也就會隨之而提高,更有利於幼兒養成學習用心不隨便的好習慣。所以說,幼兒的教育要講細節,從細微處著手進行訓練,有目的增強幼兒的學習意識,讓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循序漸進法

  影響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的,也有來自幼兒園、幼兒自身的,它們通過不同的方式綜合影響著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它不是一朝一夕養成,也不能統統一下子養成,它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結合能力增長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在小、中班,要讓幼兒養成專心聽講,按指令完成操作等簡單的切實可行的學習習慣,如把材料、玩具用完後放回原處,把學具放在指定位置等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理解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逐步提高,知識的不斷更新,到了大班,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高階的學習習慣,如閱讀理解圖片習慣,獨立思考習慣,勇於創新與別人說的不一樣的習慣等。

  五、持之以恆法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幾次的重複鞏固練習和長時間的練習所能養成的,它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長期培養、持之以恆才能有意控制行為,達到自動化過程,因此,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時,不能想起來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又聽之任之,這需要我們在教學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立下規矩之後就應該按要求做,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形成習慣。孩子畢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樣強,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當中嚴格要求幼兒,使孩子逐漸學會控制自己,做事有恆心,不半途而廢,這也是意志的培養,有堅強意志力的孩子以後遇到任何困難就會勇敢,不畏縮,這將為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強有力的基石。

  六、榜樣示範法

  正確地樹立榜樣,在各種活動中恰當地運用表揚和批評對幼兒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當幼兒做出某種良好的學習行為時,如專心認真聽講、動手能力強、積極動腦、遵守規則的小朋友,應適時給予表揚,使幼兒產生一種光榮感和滿足感,從而產生一種動力,促使幼兒的良好學習行為得到鞏固和發揚;對幼兒所表現出的錯誤行為,通過嚴厲的批評讓幼兒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以築起防止違規行為的心理防線。但注意:批評要適時、適度、適量。同時教師和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平時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首先要做到。比如:給孩子提出早睡早起、用完的物品放回原處,取放自如等等要求,成人首先要做到。此外,除了做好幼兒的表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之外,還要適當地鼓勵幼兒,肯定幼兒的進步,使幼兒對自己有信心,以此形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七、家園同步法

  對幼兒來說,家庭仍是他們生活、學習的重要空間,家庭教育仍是兒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許多家長一方面“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要求甚嚴,另一方面又不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不講教育教學方法。因此,幼兒園應通過召開家長會、建立家園聯絡冊、舉辦家長學校講座、請家長進課堂、邀請家長參與班級活動、進行家長半日開放活動、開展主題親子教育活動、家園同樂會、利用“宣傳欄”、“家長園地”欄目、進行家訪等多種途徑和形式,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瞭解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時的習慣及教師在活動中對孩子的引導和要求,更多地體會到良好學習習慣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使幼兒園教育與幼兒家庭教育在思想上形成共識,在行動上達成一致。此外建議家長參考幼兒園常規要求和方法,如什麼時間進餐、什麼時間睡覺、如何進餐等等,也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建立合理的生活學習常規,促進孩子養成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使家園要求基本一致,以便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一,為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培養學習自覺性

  1、也許您很忙,也許您應酬多,但是,在您忙碌的時候,您忽視了孩子,孩子也養成了不認真的習慣。陪孩子,並不是要家長每天放學跟著孩子,只是在開始的時候關注孩子,給他列個學習計劃,特別是小的孩子,更應該讓他們有良好的作息和學習習慣,當他們的學習、作息習慣養成後,您會發覺您省心的多,不用每天在他們身邊嘮叨了,他們自覺地去針對學習計劃完成。自覺地學習,是學得好的關鍵。當然,萬事開頭難,這需要您和孩子的堅持。

  2、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許多孩子回家後就開啟冰箱找吃的,您必須要讓孩子明白,專心做事的原則,吃東西就不寫作業,吃好後再寫,不能一心兩用;其次,對於作業應該規定時間,不給孩子拖沓的理由,養成認真做事的習慣,不能一百道口算做個半小時,拖沓的習慣養成會嚴重妨礙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習慣,而且養成他們在生活中的皮皮踏踏的習性。

  人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個誇當然不是無原則的誇,而是在恰當時刻,恰如其分的誇,給孩子自信的誇,按孩子性格的誇。當你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請別吝嗇你的讚美,告訴他:“這些字寫得真漂亮”“你今天的作業很認真,這才是你的本色”;“你真令我驕傲”“這道題還可以這麼解麼?你真棒!”……

  二、家庭的學習氛圍很重要

  孩子的自制力還不夠好的時候,希望家長能陪著孩子學習。陪著孩子的爸爸、媽媽是最令孩子感動的。當然這種陪,不是讓家長在旁邊絮絮叨叨,不停地指手畫腳。你可以做自己的事請,只是在他旁邊坐著,可以看書,可以學習,可以縫縫補補,而不是他寫作業你看電視或者玩電腦或者麻將……給孩子一個學習的空間,當他養成習慣後,你可以不用一直陪著,但開始必須陪著孩子學習……而且家庭的學習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一個學習型的家長必定能培養出愛學習的子女。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三、檢查孩子的作業

  1、欣賞自己的作業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告訴他“寫完後用欣賞的眼光看完後再給家長看”。我經常讓孩子自己欣賞自己的作業:你滿意嗎?對錯姑且不論,你認為你的作業清楚嗎?有美感嗎?你自己都不願意看的作業怎麼交給家長和老師呢?長此以往,孩子也會慢慢認真起來,而且通過欣賞他們自己也能檢查到一些缺漏和小的錯誤之處。當然,持之以恆很重要。

  2、讀題目

  一篇短文,一道數學題,請他認真讀題至少三遍,等到完全理解題目意思後再下筆。很多孩子錯在不認真仔細讀題,不理解題意就下筆,養成了馬虎的習慣,也是學習無法提高的一個原因。“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話很有道理,很多東西不去理解就很難完成。

  3、認真檢查,不放過哪怕一個標點

  您檢查孩子的作業時,請您用上“顯微鏡”,稱讚他的每一個寫得漂亮的字,抓住每一個遺漏的地方,哪怕一個標點也要讓他改正。看到家長的嚴格和仔細,他一定會再接再厲地認真完成,爭取得到更多的讚美。當然,錯的地方請一定要注意方式,切忌粗魯,請用朋友一樣的方式對待子女,他也會回報你朋友一樣的親切。

  教無定法,學也無定法。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如一團麵粉,您的揉捏很重要,給他方法,給他自信,給他關注。學習有了樂趣,他才會學得快樂;學習有了方法,他們才會學得輕鬆;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們才會多了許多娛樂的時間……節約了他們許多不必要的浪費時間,也讓孩子有了更多的遊戲時間。猶如那些學習好的孩子,總是比學習吃力的孩子更多玩樂的時間,關鍵就是他們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懂得學得好學得快的竅門……


1.學生學習行為習慣養成總結

2.養成好習慣心得體會

3.班級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總結

4.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3篇

5.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