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亞里士多德是希臘三賢之一,是世界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教育家,那麼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其實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指的是靈魂和教育方面的思想。在這種思想當中,亞里士多德認為人類有三種靈魂,理性的、非理性的和植物性的。這三種靈魂讓人分別具備了理性的思考、感性的情感以及對待動物方面的情感。這些情感的具備讓人變的更加豐富,同時,也確立了人類的發展前景,就是通過這些情感來發展人應該具備的興趣愛好。

  第二部分指的是兒童的年齡分期方面的思想。亞里士多德早年就對教育方面進行了分類,同時,在這一部分的思想當中,亞里士多德把每隔七歲的年齡階段分為一個階段,並且通過對這些階段的觀察和了解,亞里士多德認為,家長和老師應該根據孩子這幾個階段的不同特點,來規劃孩子的教育特點和教育範圍。這樣才能讓孩子多方面的發展與成長。

  第三部分指的是藝術方面的思想。藝術就是一個很大的範圍了,他包括音樂和文藝等方面。在亞里士多德看來,這些方面的教育可以讓人們產生美的感受,特別是音樂方面的教育。但這方面的教育,亞里士多德也將它分為實用和文雅兩方面。

  亞里士多德的學生

  亞里士多德是希臘三賢之一,是世界古代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基於亞里士多德的突出成就,後人將亞里士多德稱為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遊歷各國時,曾經收了幾個學生。值得一提的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就是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老師柏拉圖去世後,亞里士多德繼續在雅典呆了兩年,而後亞里士多德離開雅典,開始了遊歷各地之旅。

  時任馬其頓國王的腓力二世早已聽聞了亞里士多德在哲學領域的不俗建樹,便邀請亞里士多德擔任亞歷山大的老師。當時,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還是太子,年僅十三歲。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打敗了底比斯聯軍,成為希臘霸主。第二年,腓力二世召開會議,約定希臘各個城邦停止戰鬥,為了和平,各個城邦需要建立永久的同盟的關係。除此之外,腓力二世還在會議上宣佈,他將率領希臘各城邦聯軍,遠征波斯。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隨後,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即位稱王。亞歷山大即位時,年僅20歲。雖然亞歷山大是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但是兩人在學術方面有很大的分歧。在政治方面,亞歷山大主張軍事稱霸,而亞里士多德一直主張的是中庸做法。後來,亞歷山大帶領希臘聯軍打敗了波斯大軍,建立起了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里士多德的老師

  眾所周知,亞里士多德的老師是柏拉圖。值得一提的是,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也是“希臘三賢”之一。亞里士多德17歲時,前往柏拉圖學園就讀。青少年時期,亞里士多德深受父親的影響,對生物學和實證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柏拉圖學園讀書時,亞里士多德受到老師的影響,又對哲學推理萌發了濃厚的興趣。

  亞里士多德於公元千367年遷往雅典生活,公元前366年,亞里士多德前往柏拉圖學園讀書。此後20年間,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一直是柏拉圖。在柏拉圖的影響下,亞里士多德逐漸對哲學領域萌發了極大的興趣。亞里士多德18歲到38歲,一直跟隨柏拉圖學習,這20年的學習生涯,對亞里士多德一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亞里士多德的老師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而亞里士多德又是柏拉圖的學生,所以亞里士多德既繼承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同時他又提出了新的哲學觀點。

  因為亞里士多德表現突出,所以柏拉圖稱亞里士多德為“學園之靈”。亞里士多德不是一個只崇拜權威的人,在學術問題上,亞里士多德非常有想法。為了收集各種資料證實自己的觀點,亞里士多德還修建了一個圖書室。公元前347年,亞里士多德的老師柏拉圖去世。柏拉圖去世後,亞里士多德又在雅典呆了兩年左右。由於柏拉圖學園的新領導贊同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理念,這讓亞里士多德無法忍受。於是,柏拉圖離開了雅典,開始了遊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