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小說家森鷗外的創作特點

  森歐外是日本著名的小說家和批評家,甚至包括他的作品,也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下面是由小編提供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對日本著名的小說家以及翻譯家的森歐外來說,他不僅僅是一位作家,他還是一位有名的醫生。對於森歐外來說,他在日本近代文壇上,地位僅次於夏目漱石。那麼關於森鷗外創作的特點又是什麼呢?

  首先,在他的作品主題上,他常常認為小說有一個習慣就是隨意取捨事實,寫得有頭有尾,但是歐森外在堅持檢視史料的時候,對從它所反映出來的“自然”現象,產生一種了尊重的心情,不隨意的改動它。其次他每當寫作的時候,看到如今的人在如實的描寫自家的生活時,他就會認為既然可以實寫現實,那麼也能夠實寫過去。從這一點就充分表明了森鷗外對文學創作的一個基本態度和原則。

  另外若果看過他的作品,你就會發現,與他的作品大多著重於對他倫理道德觀的描寫,並且從中的文筆很是優美。而他後期的一些作品則是以歷史小說為主,筆調通常是以冷峻客觀為主。再者,對於森鷗外的作品來看,不論是有關的近代題材還是歷史題材他們都具有一定的雙重性。

  此外對於他創作的藝術特色來說,在森歐外的作品中,通常會以探索漢文脈為主,來研究日本傳統文學近代化的可能性,甚至還試圖將中國的文學以及歐洲的文字於日本本土的文教相聯絡和交織在一起,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口語文體。

  總的來說,在森鷗外30多年的文學生涯中,他以自己獨有的創作特點為日本文壇注入了一種新活力。

  日本著名小說家森鷗外的評價

  作為日本近現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的森歐外來說,他與日本的“國民作家”夏目漱石可以說是明治文壇的兩大巨擘,就聲望而言可謂“一時瑜亮”。可對於中國讀者而言,夏目漱石的作品流傳廣遠,而森鷗外的作品似乎少有人問津。那麼對於森鷗外的人物評價又有那些呢?

  曾經日本著名的文學研究專家劉振瀛就評價過他說:森鷗外作為一名明治政府所賞識的高階官僚,他具有保守,維護和容忍的一面;除此之外,作為一個啟蒙主義者,一個開明並且有高度文化教養的知識分子,他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敢於獨排世俗的見解,並且對現實還保持著冷靜而又清醒態度的一面。

  另外在日本文學歷史上也指出,在森歐外一生的創作生涯中,他在西方的文學新風,以及異國情調和思想的基礎上,創作出來了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併為當時的日本文壇注入了一股民主新活力,影響了大部分人。

  當然還有人指出他是日本近代歷史中,日本文化在轉型時期的一個重要啟蒙主義者,之所以會這麼說主要是因為,他的作品充滿了對於理想的追求,以及道義和倫理的寫實,從這裡面就反映出了森歐外對自我的確立和人性的解放的探索。

  因此從這個意義角度來說,森歐外所做的作品對於人們瞭解日本近代的文學,以及近代社會提供了一個極大的支援。

  日本著名小說家森鷗外的生活軼事

  日本歷史上的森鷗外,活躍在從明治維新到日俄戰爭、甚至一直延續到大正時代前的半個世紀。年輕的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在日本文學史上嶄露頭角,並且還與夏目漱石這一人物一起被譽為是日本近代文學的兩位“巨匠”,並築建起明治文學界的基石。那麼關於森鷗外生活軼事又有什麼呢?

  據說年輕時候的森鷗外很是堅信“腳氣病源細菌說”,並且還曾大肆抨擊食物說,拒絕陸軍採納的米麥混食,同時還斥責海軍的洋食實驗是一種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魯莽行為,還嚴厲的指控主導海軍伙食改革的高木兼寬。

  當時有不少的陸軍軍醫曾目睹海軍在實施伙食改良後,成功的抑制了腳氣病,態度也有所鬆動,可是唯獨森鷗外堅持己見,絲毫沒有妥協的意思。

  在甲午戰爭之後,他擔任了臺灣總督府陸軍局的軍醫部長一職,並且在職期間嚴令禁止陸軍部隊擅自進行米麥混食。結果,在他任職的三個月期間,將近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得了腳氣病,其中還死了將近有兩千多的士兵。

  後來根據史料的記載說,森歐外在時間發生之後就匆匆的離開了,除了沒有任何辦法外,還意圖逃避責任,並試圖銷燬這段劣跡。而繼任臺灣總督府陸軍局的軍醫部長的土岐賴德,面對此種狀況,迫於緊急,立馬申請准許米麥混合的伙食。而返回東京的森歐外,還繼續遊說陸軍軍醫行政高層,還發出一些行文古怪的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