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婚嫁習俗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結婚當然也不例外,海南人的結婚風俗獨特有趣,蘊含著濃郁的地域特色。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海南人結婚的風俗

  一、相親——咬手定情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伸手給哥咬個印,越咬越見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跡,見那牙痕如見人。”

  這是流傳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謠。“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每逢節假日,特別是三月初三,在檳榔樹下,芒果林中,小河溪邊,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動聽的歌曲,抒發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願,尋求自己的意中人。

  隨後,小夥子拿起弓箭、魚叉到河溪裡抓魚,姑娘們在溪邊烤筒飯和煮魚,直到太陽落山才散去。如果小夥子相中心愛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簫、樹葉吹著婉轉動聽的曲調,來到姑娘的“隆閨”***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開門歌。如果姑娘不唱閉門歌,便會開門走出來,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裡點燃篝火對歌跳舞,互表愛慕之情。這時,姑娘聽了小夥子的求愛後,便羞答答地拉起小夥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輕,而且很有禮貌,小夥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絕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則表示姑娘對他十分傾心,願意接受小夥子的愛。

  “咬手”定情後,他們便各自拿出最心愛的手信,如戒子、耳環、竹笠、腰簍之類的禮品,互相贈送,作為定情物,以示終生相伴。

  二、訂婚——“紅紙合命”

  在海南男方的父親以及姐姐選擇穀旦,拿著檳榔等水果來到女方家與家長見面。相互寒暄後,女方家長將新娘的陰曆生日寫在一張紅紙上交給男方家長。男方家長將新郎官、新娘的八字送給算命師長“紅紙合命”後,隨即定下“挑餅日”以及“結婚日”的時間。

  在三亞一帶地區,“挑餅日”是隆重結婚儀式的昌大前奏曲。男方所送禮餅必需是雙數,意即成雙成對。“禮餅”包括糕點、糖果、水果、豬肉、雞、捲菸、白酒、米、檳榔以及鞭炮等物品。而且每一個筐底都必需壓上1個數目為雙數的出門“紅封”。第一擔“禮餅”將彩金、首飾放在筐內;第二擔“禮餅”是米、鞭炮以及菸酒,第三擔“禮餅”是檳榔、豬肉以及雞。“禮餅”由6位生過男孩、家子以及睦的中年大嬸送到女方家中。“禮餅”送到後,男方家已籌辦好的酒席正式開席,宴請女方親戚摰友。按照習俗,女方不能讓男方送餅的人空筐歸去,還應該將男方送來的糕點、餅乾以及桔子留一些讓媒人帶歸去。

  三、迎娶——古風猶存

  結婚前一天,男方請來兩位家中子女雙全,怙恃健在的中年婦女當媒人,將米、長條豬肉及禮金裝在一對紅色塑料桶用扁擔挑到女方家中。女方的怙恃收下男方禮物後,籌辦茶水、甜點以及糖果以及紅包款待媒人。媒人歸去時,女正要男方送來的豬肉切下一塊看成回禮,同時籌辦一對製作精彩的煤油燈***意指生了小孩兒***、一對整條的蓮藕***意為絲絲相連***、一對地瓜***意為紮根抽芽***以及鏡子、梳子、洗漱器具等日用品,用紅紙條纏上,加之給男方怙恃的“利是”,裝在桶裡送回男方家中。當晚,男方家在位於海口老城區的祖屋拜祭先人,期許婚事順利,家子以及睦。鄉村娶親人短不了喜慶的八音樂隊。

  宴席結束後,女方親友摰友就開始等待迎親隊伍的到來。當喜慶熱鬧的迎親隊伍來到屋前,新郎官還不能馬長進屋,必需先由媒人攜帶糕點以及一對魚進入女方家中。隨後,在新娘未婚的堂弟以及堂妹的迎迓下,新郎官、伴郎以及“兄弟”等方可入屋。

  新郎官、伴郎以及“兄弟”來到後,女方家要將3張桌子拼在一路,即為“親家席”。新人、伴郎伴娘舉行宴會吃飯。吃過飯後,新娘開始戴上怙恃以及親友送的首飾。婚紗穿好後,新娘就不能坐在床上,只能站著。新娘的堂弟端著飯碗給新娘喂上一口飯,然後將一隻熟雞蛋從新娘婚紗領口放入,讓雞蛋順利滾到地上,意為“早生貴子”。吃過“親家席”後,新郎官以及伴郎、“兄弟”請新娘去夫家,這時候就是伴娘以及伴隨“姊妹”們“刁難”他們的極美妙機會了。玩皮的伴娘以及“姊妹”存心將新娘藏起來,讓新郎官以及伴郎四下裡尋找,逗新郎官在世人面前唱歌、猜謎、向新郎官討要紅包……根據習俗,新娘離開外家前,在伴郎的主持下,要對六合、怙恃以及親友別離鞠躬行禮。女方怙恃送給新人紅包,並給新郎官戴上戒指,奉上祝福。新娘出門上車時不能轉身回頭。

  在轟鳴強烈熱鬧的鞭炮聲中,新人回到男方祖屋時拜先人,然後搭車回到新居。新人一進門就向男方怙恃敬茶,怙恃回贈紅包以及首飾。新人進入新居後,必需先坐在新床上。此前,男方已請來本地巧手的人過來鋪新床,床上的被褥、枕頭被疊放得五色繽紛,自出機杼。之後新人以及賓朋前往酒店喝喜酒。喜筵開始,新人在伴郎伴娘的伴隨下敬酒,賓朋相敬熱鬧喜慶。

  而在三亞結婚前一晚上,新娘在伴娘、“姊妹”的伴隨下,到使容貌美麗修飾頭髮中間梳妝打扮,是為“洗頭”。

  結婚當天,新娘在伴娘等人的伴隨下,到婚紗店化妝打扮。當新郎官帶隊到新外家接親時,新娘以及伴娘、“姊妹”們存心鎖門不讓他們進來。出些小節目相互逗樂後,在年青人嘻嘻哈哈釀製的熱鬧氛圍中,春風得意的新娘在伴娘以及“姊妹”的陪伴下出門。出門之前,新娘新郎官要向女方家中最年長的尊長敬獻檳榔,尊長則還以“紅包”。

  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新人在伴郎伴娘的伴隨下坐上迎親婚車開向男方家中。陪伴新娘的除了伴娘、“姊妹”外,還有本身的嫂嫂以及兄弟。本地風尚中,陪嫁姊妹越多,說明新娘的人緣越好。新娘到達新郎官家中,拜過祖公後進入洞房。婚床上撒了很多花生、紅棗以及蓮子,寄意“早生貴子”。宴席上,在伴郎伴娘的伴隨下,新人向各位賓客敬上檳榔以及捲菸。

  疍家人“以海為生、以漁為業”,已往疍民結婚都選擇在2月、10月、11月以及12月等漁船靠港的日子。如今,大部門疍民或已上岸假寓或“水陸兩棲”。以及已往比擬,疍民的現代結婚儀式都是在陸地上進行,水上結婚儀式已磨滅無蹤。此刻,“花船送餅”、“搖艇接親”、“哭嫁”等習俗已慢慢磨滅,而“送餅”、“拜先人”、“敬獻檳榔”等禮儀仍然儲存至今。

  未婚男女經由過程媒人問親、算命師長教師對過八字後,男方就拿上少許檳榔到陳家問親。男方問親的時候,要是女方贊成,就將檳榔供奉在先人前。時過境遷,舊時新娘的紅蓋頭被紅傘代替。

  結婚前兩天,男方的嫂嫂、嬸嬸等人乘坐裝扮一新的划子“送餅”到女方家,所送禮物除開餅乾糕點外,檳榔、白酒以及一些首飾是必不成少的。送餅當天,一艘花船專門賣力敲鑼打宣揚奏樂器,一路上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別的一艘花船則賣力運送分筐而裝的糕點、檳榔、白酒以及首飾。根據禮俗,這艘船必需乘坐8小我私人,4人分坐船頭雙側。

  送餅兩天後就是男方上門迎娶新娘的日子。根據算命師長教師挑選的良辰,男方請來的媒人以及自家嫂嫂雞鳴時分就划著划子,攜帶一些糕點、燭炬、米酒以及香火過來接親。男方迎親前,新娘要哭訴本身對怙恃的不捨以及深切留念,對將來生活的擔心,在“哭嫁”中告訴本身的弟妹要好好照顧怙恃尊長。女方的嬸嬸或嫂嫂也在哭聲中回勸新娘不要惦記外家,嫁已以後要好好奉養公婆以及丈夫,過好本身的日子。

  在伴娘伴隨下,疍家新娘穿上本身自己做製作的新嫁衣,登上男方的花船離開外家。頭戴花蓋頭,身披鮮豔嫁衣的新娘來到夫家後,新郎官新娘同拜祖公三次,前來慶賀的親戚朋友紛紛過來賀喜慶祝。午時,親友摰友吃飯時,頭戴蓋頭新娘正襟端坐在酒席中間,拿著一把扇子遮住臉頰,一些小孩子則調皮地趴在下面看新娘面容。下戰書,女方前來迎迓新娘歸去洗漱吃飯,吃過晚餐後才送回夫家。

  結婚儀式第二天,天還沒有亮,新娘就必需起來燒水籌辦早飯。公公婆婆睡醒後,新媳婦要恭敬地端茶貢獻。一些親友這時候“存心”在婆婆臉上用黑柴炭塗上一道,新娘要自己做用毛巾為婆婆擦潔淨以表孝順。前晌,男方家族中極具威望的尊長來到新郎官家中,輔導新娘嫁過來後要進修做媳婦,好好孝順公婆。不一會兒,外家人就過來接新娘歸去。直至晚上,新娘才攜帶一些糕點回到夫家放在先人牌位前供奉。

  海南漢族地區很多長遠的奇特婚俗都隨著歲月流轉慢慢磨滅,此刻的年青人已知之甚少了。如今,“哭婚”、“搖艇接新娘”、“出閣數水缸”等婚俗習氣已磨滅,僅僅留存於老一輩人的回憶之中;“上頭”、“洗頭”、“敬獻檳榔”等傳統婚俗則依然接續流傳至今。農曆歲末期初,海口旅社酒樓排滿了婚宴。

  三亞崖州地區“俗重檳榔,結婚儀式納采,用錫盒乘檳榔,送至女家。尊者先開盒,即為定禮,謂之出檳榔。凡女受聘者,謂之吃某氏檳榔。”時至今日,三亞地區“檳榔問親”、“紅紙合命”、“挑餅”、“洗頭”、“以及門”***新人結婚儀式第二天回外家***等古老婚俗依然存在。

  鬧洞房——“逗新娘”親友摰友高興地齊聚一堂“逗新娘”。鬧得不亦樂乎,排場十分熱鬧。海南人鬧洞房屬於文鬧。

  四、回門——回外家“回門”

  結婚儀式第二天,新人必需拿著一些糖果、餅乾以及檳榔在午時12時前回到外家“以及門”,在下戰書太陽落山前回到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