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雕刻圖案

  歷史悠久、技藝精湛的各種雕塑工藝,如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面雕、竹刻、骨刻、刻硯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展示

>

  1

  2

  3

  4

  5

  微雕技法

  微觀雕刻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總稱,是雕刻技法的一門獨立分支。常見的種類有微刻、微畫、微畫雕、核雕、骨雕和微雕等。

  雕刻中微觀雕刻的技法中國微觀雕刻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王叔遠的《刻舟》,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篆刻邊款藝術是微刻藝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這方寸之中,用鐵筆題書作畫,寄託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後,壽山石的微刻藝術便開始出現。清初楊璇、周彬都曾在壽山石雕品的花紋僻處刻以小字,“西門薄意派”雕刻大師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叢、石縫中以極細的筆畫刻上自己的姓名和製作年月,以後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邊,以極細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詩詞作為邊款。

  20世紀60年代,隨著放大鏡等先進科學儀器在微觀雕刻領域的運用,微觀雕刻藝術便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嶄新藝術。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來愈小,內容也愈來愈多。

  20世紀80年代,所出現的微畫雕便是微觀雕刻藝術發展的一個方面,如初山微畫雕流派等等。微刻文字也越來越講究書法效果,受人注目的有“懷禪八大刻”等。

  懷禪微刻《道德經》12.0×3.5×3.5cm

  懷禪微刻《增廣賢文》12.0×3.5×3.5cm一時間“精微藝術”之花如燦爛群星在中國大地到處開放。

  以郭月明老師為例,四川省屏山縣人。聯合國教科文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美術家藝術創作中心“終身名譽教授”,三希堂侯明明藝術館“副館長”,國際羲之書畫院“名譽院長”,攀枝花市硬筆書法協會會長、攀枝花市硬筆書法藝術學校常務副校長、硬筆書畫報常務副主編、中國詩酒聯誼會詩書畫院副院長。

  郭月明從小喜好習書、繪畫、弄琴,對傳統民族文化有濃烈的興趣。 1966 年, 20 歲的郭月明,避開塵世的喧囂,開始沉醉於傳容文化藝術之中,系統地研習書法、繪畫、雕塑和篆刻技藝。他博採眾家之長,兼蓄各體之韻,從而形成自己“沉著鋼動,衣冠楚楚,森嚴之態,咄咄逼人”之風格。

  1976年,以其毛筆、鋼筆臨帖 10 年之功夫,轉攻微書、微雕、微刻,並經 16 年探索,將中國的氣功及中國繪畫、書法、刻字記憶熔於一爐,將微書、微雕、微刻集於一體,獨得“精微藝術”之神韻,首先在藝海中托起了“精微藝術”這朵充滿新意和神祕色彩的浪花。

  1987 年,他的第一件硬筆書法作品微書小扇面,入選“中國首次赴日硬筆書法作品展”,後倍日本書道收藏。

  ***,他在 2.5 釐米乘 3 釐米的紙片上,用鋼筆寫下 6183 個漢字,打破了在紀念郵票*** 2.8 釐米乘 3 釐米***的背面用鉛筆寫下 2000 多個字母,因而被稱為“世界微型書法大師”的匈牙利的埃曼·拉約浦的記錄。這幅作品,在十倍以上的放大鏡下,字距、行距分明,字型蒼勁清晰。

  老師認為:精微藝術貴在精微,也難在精微,因為它不僅術其微小,還必須在微小之中再現藝術神采、韻味。每一件精微藝術品,無不是成功於所實的基本功之上,同時,又綴滿了心血和汗水。

  他期望新一代的微觀雕刻藝人能學有所成,卻不奢望藝術上的投機取巧,一蹴而就;他期望作品有朝一日得到社會的承認,他恥於以媚俗之作去欺世盜名。時至今日,他依然故我地在斗室中埋頭磨礪,不知晨昏,也屋所謂冬夏;在精微藝術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上耕耘不止,不問收穫,也屋所謂個人名利。淡泊寧靜,耐得寂寞;超然物外,求索不己,這就是中國微雕藝人學藝生活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