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夢蝶的歷史介紹

  莊周夢蝶,典出《莊子·齊物論》,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莊子所提出的一個的哲學命題。莊子藉由其故事所提出的一個哲學論點,其探討的哲學課題是“作為認識主體的人究竟能不能確切地區分真實和虛幻”。下面給大家介紹。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剪燈新話.渭塘奇遇記》"化蝶能通夢,遊蜂浪作媒。"

  解釋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莊周夢蝶的故事評價:

  這個故事一般稱作“莊周夢蝶”。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莊子卻以為不然。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莊周看來,他們都只是一種現象,是道運動中的一種形態,一個階段而已。簡單的一個故事,即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係揭示出來。形而下的一切,儘管千變萬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上都只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麼區別的。這叫“齊物”。

  相關人物: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國中期宋國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莊子生平只做過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

  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代表作品為《莊子》以及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