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的恐龍

  很多人會認為恐龍是世界上存在過最大的動物,然而其實藍鯨才是,那麼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地震龍

  大約生活於距今1.36億年到1.62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的震龍是科學家迄今為止發現的身材最大的恐龍。震龍屬於晰臀目、晰腳亞目、樑龍科,身長39一52米,身高有時候也會達到18米。科學家之所以叫它震龍,是因為它的身軀太大了,走路的時候,周圍的地面就會像地震一樣劇烈震動。

  震龍身軀這麼大,體重也甚是驚人!很多人可能會因此以為它是食肉動物,其實震龍是以植物為生的,樹的葉子、各種各樣的草都是震龍的食物。震龍的腦袋和嘴都很小,進食速度慢,食量又大,所以震龍的一天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進食狀態。

  :地震龍能有多大

  地震龍曾被認為體長超過40米,體重超過100噸***有的人認為它是一種大的樑龍,只有30噸***。不過已縮水至30-40米長,40噸重。地震龍屬於植食性恐龍。生存在1億4500萬-1億56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震龍是有史以來陸地上最長的動物之一,儘管地震龍的相關資料已經嚴重縮水,但它仍比雷龍、腕龍都要長,但是由於頭尾很長,身體很短,因此體重並不重,地震龍脖子雖長,但由於頸骨數量少且韌,因此地震龍的脖子並不能像蛇頸龍一般自由彎曲。腕龍、雷龍、地震龍的鼻孔都是長在頭頂上的。脖子最長的恐龍是馬門溪龍,尾巴最長的恐龍一定就是地震龍了。

  地震龍曾被認為有39-52米長,因此當時被認為是恐龍世界中的體長冠軍,除了雙腔龍***58-62米***。由於背部骨骼較重,使得它的身軀龐大,有130噸重,體重是恐龍時代的冠軍。不過已縮水至30-40米長,40噸重。它的牙齒只長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細小,這樣它就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了。鞭子似的長尾巴可以幫助它抵禦敵害,也可以趕走所到之處的其他小動物。可以想象得出,地震龍在吃食的時候,尾巴在不斷抽打的情形。地震龍是個巨大的恐龍,儘管體型巨大,地震龍的腦袋卻是纖細小巧。它的鼻孔長在頭頂上。嘴的前部長著扁平的牙齒,嘴的側面和後部則沒有牙齒。它的前腿比後腿短,每隻腳上有五個腳趾,其中的一個腳趾長著爪子。地震龍成群活動,它們走路非常的慢。地震龍不做窩,它們一邊走路一邊生小恐龍,因此恐龍蛋形成一條長長的線。它們不照顧自己的孩子。地震龍的腦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聰明。地震龍是草食動物。吃東西時,它不咀嚼,而是將樹葉等食物直接吞下去。一些大型食肉恐龍會捕食地震龍.如果讓20位10歲左右的小朋友頭腳相接的躺在地上,他們組成的長度基本上同地震龍的體長差不多。

  :地震龍生存時代

  侏羅紀***距今約2.08億年~距今1.44億年,爬行動物和 裸子植物的時代***屬於中生代中期。中生代第二個紀。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 侏羅系,位於 三疊系之下、 白堊系之上。超級陸塊盤古大陸此時真正開始分裂。 大陸地殼上的縫生成了大西洋。非洲開始從南美洲裂開,而印度則準備移向亞洲。生物發展史上出現了一些重要事件,引人注意。如恐龍成為陸地的統治者, 翼龍類和鳥類出現,哺乳動物開始發展等等。 陸生的裸子植物發展到極盛期。淡水 無脊椎動物的雙殼類、 腹足類、 葉肢介、 介形蟲及昆蟲迅速發展。海生的 菊石、雙殼類、 箭石仍為重要成員, 六射珊瑚從三疊紀到侏羅紀的變化很小。 棘皮動物的 海膽自侏羅紀開始佔據了重要地位。

  侏羅紀時爬行動物迅速發展。 槽齒類絕滅,海生的幻龍類也絕滅了。恐龍的進化型別—— 鳥臀類的四個主要型別中有兩個繁盛於侏羅紀,飛行的爬行動物第一次滑翔於天空之中。鳥類首次出現,這是動物生命史上的重要變革之一。恐龍的另一型別—— 蜥臀類在侏羅紀有兩類最為繁盛:一類是食肉的恐龍,另一類是笨重的植食恐龍。海生的爬行類中主要是 魚龍及 蛇頸龍,它們成為海洋環境中不可忽視的成員。 三疊紀晚期出現的一部分最原始的哺乳動物在 侏羅紀晚期已瀕於絕滅。早侏羅世新產生了哺乳動物的另一些早期型別—— 多瘤齒獸類,它被認為是植食的型別,至 新生代早期絕滅。而中侏羅世出現的古獸類一般被認為是 有袋類和有胎盤哺乳動物的祖先。 軟骨硬鱗魚類在侏羅紀已開始衰退,被全骨魚代替。發現於三疊紀的最早的 真骨魚類到了侏羅紀晚期才有了較大發展,數量增多,但種類較少。

  侏羅紀的菊石更為進化,主要表現在縫合線的複雜化上,殼飾和殼形也日趨多樣化,可能是菊石為適應不同海洋環境及多種生活方式所致。侏羅紀的 海相雙殼類很豐富,非海相雙殼類也迅速發展起來,它們在 陸相地層的劃分與對比上起了重要作用。侏羅紀是裸子植物的極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