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史記小故事

  《史記》的敘事結構系統不僅僅是一個形式問題,而且包涵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思想觀念。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新語》的問世

  陸賈時常在劉邦面前稱引《詩》、《書》等文獻著作。一次,劉邦實在是難以忍受陸賈的滔滔不絕,破口罵道:“你老子我是在戰馬上取得天下的,哪裡用著你說的《詩》、《書》了!”陸賈說道:“陛下在戰馬上取得天下,難道可以在戰馬上治理天下嗎?況且,商湯、周武王靠武力奪取了天下後,發現單單依靠武力,根本解決不了錯綜複雜的新情況,他們也只有依靠懷柔政策治理國家,才維護統治長達百年之久。文武並用,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良策。從前,吳王夫差、智伯喜歡到處炫耀武力,結果都亡國了,秦朝使用嚴刑酷法治理天下,也沒有堅持多長時間。假如秦朝統一六國之後,順勢變更治國方法,效法先聖,寬容仁義地對待國民,陛下又怎麼能夠取而代之奪取天下?”劉邦心中雖然很不高興,卻知道他說得很有道理,臉上露出了慚愧之色,於是,對陸賈說:“你試著給朕寫一本書,總結秦朝失去天下、朕奪取天下的原因,再議論古代各國成敗興亡的經驗,讓朕能牢牢記住這些道理,隨時提醒自己。”此後的日子裡,陸賈便集中精力,論述了國家存亡的各種跡象,一共著述了十二篇。他每奏上一篇,劉邦沒有不拍案叫絕的,而劉邦身邊的大臣們也都是高呼“萬歲”,為皇帝得到治國良策而高興。朝廷決定,把陸賈的著述稱為《新語》,作為後代君臣必讀的教科書。

  :甘茂為韓解圍

  秦武王最終到了周都,並死在那裡。他的弟弟繼位,就是秦昭王。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是楚國人。從前秦國在丹陽打敗楚國的時候,韓國見死不救,楚懷王一直懷恨在心,打算懲治一下這個不聽話的小兄弟,就派兵包圍了韓國的雍氏。韓國派公仲侈向秦國告急。秦昭王剛登基不久,座位還沒坐穩,不願輕舉妄動招致國人的反對,宣太后又是楚國人也勸秦王給自己的孃家人點面子,所以遲遲不去救援。公仲侈拜託甘茂看在過去的情分上,幫助韓國一把,甘茂替韓國向秦昭王進言道:“公仲侈正是仗著有可能得到秦國的救援才敢抵禦強大的楚國。現在雍氏被包圍,危在旦夕,他們都翹首期盼大王的雄師,然而您的軍隊卻不肯下殽山去救援,公仲侈必定對您寒心,不再相信我們,將來是不會來朝拜秦國了;為了免於戰禍,公叔就會促成韓國與楚國聯合。楚、韓兩國結為一體,國力必然大增,那魏國就會俯首稱臣,不敢違背它們的意志了。這樣,就會形成它們聯合起來共同進攻秦國的局面。大王您是聖明的君主,肯定知道是坐等別人進攻有利,還是主動進攻別人有利?”秦王說:“好吧,如您所願。”於是派軍隊從殽山出發去救援韓國。楚軍知道後,便撤離了雍氏。

  :蘇代助甘茂

  甘茂逃離秦國的時候,想去投奔齊國,途中遇上了蘇代。蘇代受齊國委派出使到秦國。甘茂想請求蘇代幫助自己,就對他說:“我在秦國遭到小人的陷害,因為害怕被殺而逃了出來,直到現在還沒有藏身的地方。我聽說有個貧家女跟一個富家女一同紡織,貧家女說:‘我沒錢買蠟燭,而您的蠟燭光照很足,在不影響您的情況下,您要能讓我借一點餘光得到方便,我感激不盡。’如今我身陷窘境,而您身居高位,出使秦國。我的妻子兒女還留在那裡,所以希望能借您的光去救濟她們。”蘇代答應了。

  蘇代到秦國去完成出使的使命後,趁機勸說秦王:“甘茂不是一個普通的士人。他在秦國時,連續受到幾代君王的重用。秦境裡從殽山要塞直到鬼谷,他都清楚地知道哪裡地形險阻、哪裡地勢平坦。如果他通過齊國聯合韓國和魏國,反過來借地理的熟悉算計秦國,這將對秦國是相當不利。”秦王說:“那請教先生,該怎麼辦好呢?”蘇代不緊不慢地說:“大王不如備下厚禮,加倍俸祿把他忽悠回來,如果他來了,就把他囚禁在鬼谷,終身不讓他外出,一來他沒有出賣秦國的機會了,二來如果大王有事也可以輕易地讓他為您服務。一舉兩得!”秦王高興地一拍大腿說:“先生的主意甚好。”於是封甘茂為上卿,派人帶著相印到齊國迎接他。甘茂是個聰明人,當然不肯回去了。

  蘇代回國對齊湣王說:“甘茂是一個賢能的人。如今在秦國封為上卿,又有人帶著相印來迎接他。甘茂感激大王的恩德,願做大王的臣子,所以推辭著不肯回去。現在大王準備怎樣任用他呢?”齊王說:“好,我知道了。”於是他也封甘茂為上卿以示挽留。秦國知道後便免除了甘茂家裡的賦稅和徭役,與齊國爭相收買甘茂。一時間甘茂成了秦齊兩國的香餑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