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傳統故事

  傳統故事是古代人們的智慧結晶。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迎紫姑習俗的由來

  舊時正月十四夜裡,湘湖一帶有迎紫姑的習俗。據傳紫姑具有上天賜予的占卜禍福的能力,凡是農桑耕織、建房造屋、生兒育女,甚至商賈貿易、功名利祿等事,都有問必答,還很準,所以,到了這一天,很多人家都要由未出嫁的姑娘出面點香燭迎紫姑,問禍福。

  這一習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在唐朝的時候,離山西壽陽城百里的地方住著一個姓何的財主,家有幾十畝良田。這何家雖然家業不錯,人丁卻不興旺。何財主娶了一房正妻和三個小老婆,先後生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卻都夭折了。

  後來,大老婆又是吃偏方又是拜觀音,終於在年近四十的時候再次懷孕了。說來也怪,人家都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何夫人這肚子卻鼓了十二個月也遲遲沒有生產的跡象。家裡的丫鬟婆子私底下議論開了,說何夫人懷的是個妖孽,何府就要災難臨頭了。

  這些話傳到何財主的耳朵裡,他也由一開始的驚喜變成了恐慌。正在這時,有一位仙風道骨的老道不請自來。何財主喜出望外,連忙把老道請到書房,把夫人懷孕十二個月不生產和家裡下人議論之事統統告訴了老道。老道哈哈一笑,說道:“貧道正是為此事而來,你莫要慌張。夫人所懷不是妖孽,但也非一般凡人,不久將出世,你好生養育,切不可怠慢,他日必有奇遇。”說完,行了個道家禮,一揮拂塵就走了。

  何財主望著老道遠去的背影千恩萬謝。

  果然,不久後,何夫人順利生下了一位小姐。

  何財主記著老道的話,見女孩兒長得粉嫩嫩的,眉眼又十分好看,是個美人坯子,再加上中年得女,就把這女兒當成了心肝寶貝。他給女兒取名叫何媚,整天抱在懷裡,那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要有多寶貝就有多寶貝。

  漸漸地,何媚長到了七歲。說來也怪,人家女孩子都喜歡琴棋書畫和女紅,唯有何媚喜歡跑到田間地頭玩耍,還總是叫奶媽教她認莊稼。這矮矮的是水稻,那高高的是小麥。

  這一年,老天爺像是忘了下雨這回事,晴好天氣一直持續了兩個月,這時期正是稻子抽穗的季節,水田變成了旱田,幹得到處裂開了口子,就像乾渴的一張張嘴巴,等著老天爺下雨救命。稻兒全蔫了,耷拉著腦袋。

  眼看再這麼下去,就要顆粒無收。小何媚見大人們愁眉苦臉,奶媽更是每天唸叨不停,求龍王菩薩保佑趕緊下場大雨。她不禁走到院子裡,仰起頭對著老天爺說道:“老天爺,你快快下大雨吧,再不下雨,水稻就要渴死了,我們大家也要餓死了。”

  奇蹟出現了。話音剛落,豔陽高照的老天突然飄來了烏雲,隨即颳起了大風,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便嘩啦啦地打在了地上。

  “下雨了,下雨了!”人們奔走相告,高興得不得了。小何媚也開心地笑了。

  這時,奶媽想起那天何媚跟老天爺說話的事,就跟大夥兒說了。其實她也是隨口一說,不料大家聯想到何媚不尋常的出生全信了,碰到啥天氣災害就來求何媚。

  不過,小何媚卻在那天晚上發起了高燒,頭痛得要命,在床上翻來滾去。請郎中把脈診治,卻一個個搖頭,說不出得的是啥病。這可嚇壞了何財主和他夫人。幸好,頭痛發熱整整七天後,何媚自己慢慢好起來了。

  就因為這個,何家心疼何媚,寧可跟著一起遭受天災,再也不肯讓何媚跟老天爺說話了。但他們知道何媚心地善良,知道了肯定又會答應,索性讓何夫人偷偷帶著她去了百里之外的外婆家。外婆家在壽縣城裡,家境殷實。

  何媚的外婆家不知道何媚有這個特殊的本事,自然也能安安生生地過日子了。

  時光如梭,轉眼何媚長到十五歲了。到了及笄之年的何媚,越發光彩照人,美麗動人。這年的冬天,快要過年的時候,何媚發現奶媽情緒低落,眉頭緊皺,好幾次在沒人的時候輕輕抽泣。她三番兩次問奶媽,奶媽卻總是支支吾吾不肯說。

  這天晚上,何媚剛躺下不久,又聽到了奶媽的抽泣聲。她再也躺不住了,披了件衣服下床去找奶媽,問她到底怎麼了。奶媽不回答,她就裝作很生氣的樣子,說奶媽再不說就不要她陪在身邊照顧自己了。

  奶媽哭著說:“小姐啊,不是我不肯告訴你,是怕你再遭難啊。”何媚說:“奶媽,除了我爹孃,你就是我最親的了,您有事咋能瞞著我呢?再說,您咋知道我就一定遭難啊?”

  :書生智鬥惡霸

  很早以前,有個蔡姓豆腐佬,做豆腐手藝高,生意好。他有個兒子愛讀書,豆腐佬就用做豆腐賺來的錢供兒子讀書。兒子也爭氣,讀書日漸長進。

  誰知,當地有個惡霸看中了豆腐佬門前的“風水地”,在那裡蓋起一幢房子,還在房前栽了一大片竹林。

  這樣一來,只要風一吹,就竹葉翻飛,竹葉飛到豆腐佬的豆腐房,害豆腐佬磨豆腐時有揀不盡的竹葉,每次做豆腐都忙得團團轉。

  就這樣,豆腐裡還時常包進竹葉,連一些老主顧也有了意見,生意一日一日清淡下去了。

  豆腐佬恨透了那片竹林,總想把它砍個乾淨,可惡霸勢力大,他又不敢,常常嘆氣。兒子見了,就問何故。豆腐佬說了原委。

  兒子說:“不就是那片竹林嗎?叫它消失就是了。”

  豆腐佬覺得兒子不知深淺,趕緊教導說:“不可造次,我們惹不起。”

  兒子自信地說:“放心吧,我自有‘文取’辦法。”

  大年初一,豆腐佬按照兒子說的“文取”之法,買了張大紅紙,磨好墨,他兒子就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前的兩根柱子上:

  庭前千枝竹

  家有萬卷書

  惡霸送客出門,一抬頭就見到了豆腐佬門口這副對聯,又氣又惱,心想:哼,一個窮豆腐佬,竟利用我的東西吹牛擺闊起來,我把竹林全砍去,看你這副對聯還有何出處?

  當晚,惡霸就叫僕役把竹林稀里嘩啦砍了個精光,豆腐佬父子見了,心裡直樂。兒子忙抓起毛筆,在上下聯上又各添上了一個字。

  第二天一早,惡霸捋著鬍子轉到豆腐佬門前一看,只見那副對聯上寫著:

  庭前千枝竹斷

  家有萬卷書藏

  惡霸氣沖沖回到家裡,衝僕役大聲喊道:“去,去,快把門前那砍斷的竹子全部連根掘個乾淨!”惡霸心想:豆腐佬呀豆腐佬,你兒子會識文斷字有什麼了不起,我就叫你這副對聯沒了依據,要你自己寫自己撕。

  僕役們不一會兒就把斷竹連根掏了個一乾二淨。豆腐佬父子見了暗暗笑起來,兒子又抓起筆在上下聯上各添上了一個字。

  惡霸一夜沒閤眼,等天一亮就跑到豆腐佬門前一看,只見那副對聯上寫著:

  庭前千枝竹斷根

  家有萬卷書藏盡

  惡霸一看,氣得兩眼翻白雙腳打顫,險些摔倒在地。從此,豆腐佬做豆腐時就再也不用忙著揀竹葉了。

  後來,豆腐佬家族耕讀傳家就成了家風。

  數代後,家族中有一讀書人殿試居然得了狀元。這就是麗水市蓮都區歷史上唯一的狀元,他的名字叫蔡仲龍。

  田螺判刑

  從前,有一位知縣,能關心民間疾苦,體察下情,很受百姓愛戴。

  知縣心想:民以食為天,本縣該管的頭等大事應當是糧食。於是,他就帶人四處察訪。

  一次,他來到西鄉碧湖,只見一片田垟,方圓幾十裡,旁邊是清澈見底的甌江,四周蒼山環抱,是一個天然糧倉。

  可這裡的田垟,青草長得嫩又長,稻苗長得小又黃,到了夏秋,每畝田只能收幾鬥糧。農戶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窮苦生活。

  知縣左思右想,也找不著緣由所在,後來經過幾次登門拜訪老農,他終於摸清了原因:原來田裡的田螺又多又大,常常損害稻苗的根鬚,與稻苗日夜爭肥。他想,要保護稻苗,只有設法除去田螺。

  因此,知縣派手下貼出告示,向全縣百姓徵詢如何滅除田螺的方法。

  告示一貼,人們議論紛紛,就是無人敢揭。

  直到第五天,才有一個相貌端正、體格結實的年輕人走上前去,將告示揭了去。旁邊的縣衙馬上迎了上去,將他送進衙門。

  知縣對年輕人說:“年輕人,你將告示揭了?你種過幾年田?”

  年輕人自信地說:“小人自幼種田,小小田螺我見得多了,不難對付。”

  知縣問道:“有何妙法?快快講吧!”

  年輕人從容不迫地答道:“請大人明天在公堂上設十個爐灶,擺十口大鍋,放十擔柴火,擔十擔水,挑十擔田螺,召集一千人,看我用何法治。”

  知縣當即應允,一一照辦。

  第二天,一切準備就緒,年輕人不慌不忙走上縣衙公堂,向知縣大人行了禮,便請知縣暫退一旁。

  然後,他大步跨向知縣公案,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宣讀田螺的罪狀:損害禾苗幼根,爭吃禾苗肥料,妨礙滅除雜草。這說明田螺與民搶糧,殘害百姓,罪惡滔天,當處其烹刑。

  宣讀完畢,立刻下令把十擔田螺倒進十口大鍋,將十擔水分別倒進鍋裡,把十擔柴火分別架進爐灶,還親自點火,頓時爐灶燃起濃濃烈火。

  不多時,十口鍋灶裡的田螺全煮熟了。

  這時,年輕人便將煮熟的田螺肉一個個吸了出來,蘸蘸醬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公堂上一千多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大家都垂涎欲滴,嚥著口水。最後,年輕人當眾宣佈:田螺與民爭糧,男女老幼可大膽捉拿食用,並請知縣大人、文武官員、父老鄉親嘗試。大家吃罷,個個讚不絕口,說田螺鮮美可口。年輕人由於治田螺有功,受到了知縣嘉獎。

  從此,田螺就被人們食用,百姓捉拿田螺的勁頭也很高,這樣既對禾苗生長有利,又能改善生活,真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