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藝術博物館是哪一個

  藝術博物館簡而言之就是收藏藝術品共遊客觀賞的場所,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位於美國紐約5號大道上的82號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遙遙相對。佔地面積為13萬平方米,它是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俄羅斯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的列寧格勒美術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也稱冬宮音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的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共收藏有300萬件展品。現在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館。

  世界最大藝術博物館的基本介紹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世界著名博物館。

  位於美國紐約5號大道上的82號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遙遙相對。佔地13萬平方米,它是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俄羅斯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的列寧格勒美術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也稱冬宮音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的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共收藏有300萬件展品。

  1866年 J.傑伊建議成立國家博物館和美術館,並組織了委員會進行籌建。1870年1月31日博物館在紐約第五大道681號原多德沃思舞蹈學校舊址正式建立。1880年遷至現址。

  藏有埃及、巴比倫、亞述、遠東和近東、希臘和羅馬、歐洲、非洲、美洲前哥倫布時期和新幾內亞等各地藝術珍品 330餘萬件。

  交通概況:地鐵4、5、6線,在第86大街站下車。公車M1、2、3、4路,在第82大街附近下車。

  據最新資料顯示,經過$100,000,000美元的重新修整,博物館2013年後將重新開放30,000平方英尺的美國之翼展廳,專門展出收藏的美國藝術作品。

  美國之翼展廳中所收藏的美國藝術作品,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全面的之一,博物館已於2012年1月16日舉行開幕式,展出展廳中的繪畫、雕塑、裝飾藝術品等。

  新開放的美國之翼展廳將給參觀者們帶來豐富的、富有魅力的美國藝術歷史體檢,從18世紀到20世紀俱全。

  世界最大藝術博物館的展覽介紹

  中國水墨展

  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在許多外國人眼中是一個魅力無窮而又難以破譯的“謎”。這個“謎”的謎面和謎底,其實都和水墨的書寫有關。9月初在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舉辦的“水墨:中國的書寫藝術”展覽所展出的70件中國古今書畫藝術家的作品,為解開這個深奧的“謎”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可能,引起了眾多美國藝術家和參觀者濃厚的興趣。

  美國大都會美術館平時很少舉行中國書畫作品展覽,偶有展覽,也主要展示古代書畫家的作品。這次,展覽組織者特地挑選了6位當代中國書畫藝術家的作品,其目的是為了從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軌跡中尋找傳承的“密碼”,體現一種古老文化的延續性,以及古老的水墨書寫藝術在當下的演變狀態。這6位當代中國書畫藝術家是:王冬齡***杭州***、王天德***上海***、展望***北京***、谷文達***紐約***、徐冰***紐約***、秦風***波士頓***。

  這6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和黃庭堅、米芾、李公麟、趙孟頫、董其昌、傅山、米萬鍾、倪瓚等古代藝術家的作品一起,組成了一條中國水墨書寫藝術的河流,令人流連忘返。當地媒體稱:“大都會美術館已許久沒有過如此熱鬧的場面了。”

  值得一提的是,6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所用的表現手法,並不是純粹傳統的,而是融入了許多現代元素。比如王冬齡的作品是抽象書法,王天德的作品運用了古老的烙燙技法和現代數碼技術,徐冰展出的是他獨創的“英文漢字書法”,展望的作品是一件太湖石雕塑,谷文達則是頗有水墨山水意味的篆書作品,秦風是現代書法。

  也許,舉辦者看重的並非形式,而是一種傳統,一種精神,是一位藝術家通過特有的載體所表現的對中國水墨書寫性的理解。這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何將太湖石雕塑也歸到“水墨書寫”的範疇,而且在當地媒體作出這樣的評價:“這件裝置作品追溯了書法1600年的歷史,***書法***經過幾個持續的發展高潮,直到現在從普遍的學術標誌轉變為抽象藝術。”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如何使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與現代藝術相互融合,相互理解,或許也是組織者舉辦這次展覽的目的之一。

  據悉,這次展出的70件作品,都是從美國有關收藏機構和收藏家手中挑選出來的永久性藏品。展覽將一直持續到2007年1月中旬結束。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以收藏世界各地藝術品為主的博物館,建於19世紀末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館。

  攝影展

  6月3日至9月1日,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舉辦的“世紀取景:攝影大師,1840~1940”攝影展,獨具創意,令觀者獲得了奇妙的感受。展覽不僅重溫了歷史本身,而且展現了攝影藝術的發展歷程。13位傑出攝影家的作品自有其獨到之處,以其各自不同的視角和目的探究攝影,他們用照相機發現自己、發現攝影、發現世界13位攝影大師的驚世之作正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世紀取景:攝影大師,1840~1940”攝影展上展出,這些作品不僅重溫了歷史本身,而且展現了攝影藝術的發展歷程。

  從銀板照相到手機快照,攝影的歷史展現給世人一連串的奇蹟,每一次的變革都深刻改寫了我們對於時空統一體的理解。隨著其發展,攝影還從另一個角度展現奇蹟,即幫助我們與從未目睹的過去建立聯絡。

  展覽採用了新老畫家舉辦畫展的模式,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攝影部的馬爾科姆·丹尼爾***Malcolm Daniel***策展。“世紀取景”通過13位攝影大師的作品及其重要歷史影響,展現了攝影的百年曆史。

  攝影展覽列出了13位攝影大師,每位大師的展示照片從10到16幅不等,均是他們的驚世之作。從發明了卡羅照相法取代銀板照相的英國紳士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到鍾愛古典質樸風格的美國攝影家沃克·伊文思***Walker Evans***和曼·雷***Man Ray***,然後到街頭攝影天才亨利·卡帝爾-佈列鬆***Henri Cartier-Bresson***和夜間攝影大師法國攝影家布拉塞***Brassai***。其中還有羅傑·芬頓***Roger Fenton***、古斯塔夫·勒·格雷***Gustave Le Gray***和卡爾頓·E·沃特金斯***Carleton E Watkins***的風景照;法國攝影家納達爾***Nadar***和著名的女攝影家卡梅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的肖像照;法國攝影家夏爾·馬維爾***Charles Marville***等拍攝的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的巴黎和法國的照片。

  所有的作品基本上以時間順序排列,展覽如同攝影本身的發展,從靜態到動態,從風景和廢墟到城市風貌,從攝影室裡的人到活動中的人。照相機最初的偉大作品是大自然和建築物,它們無處不在、趣味盎然、相對靜止,對於早期笨重的照相機來說恰是最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