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三不愛學習怎麼辦

  初三階段,往往有些孩子會變得不愛學習也不愛玩,那有什麼好的處理方法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孩子初三不愛學習解決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孩子初三不愛學習解決方法

  一、調整心態

  一個已經上了初三的孩子,仍舊把玩放在首位,不能做到主動學習,合理分配玩和學習的時間,說明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學習目標。埋怨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或者埋怨孩子都是無濟於事的。這時需要家長放平心態,正視現實,俯下身來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

  二、因勢利導,走進孩子的心靈

  孩子聰明伶俐,喜歡讀書,這說明孩子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也是親子溝通的最好切入點。孩子讀什麼書,家長也拿來讀。瞭解孩子的興趣後,家長可以因勢利導,多給孩子買一些他喜歡的紙質書籍,漫畫和偵探類的都可以,但是要注意甄選,進而根據孩子喜歡讀書這一優點,引導孩子多讀一些名家名篇、經典名著。

  三、制定合理的目標

  以書為媒介,開啟親子溝通的話題之後,聊天的主題可以逐漸地轉移到人生和學習,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或者某本書的內容,談談人生的意義、學習的意義、生活的目標等話題。十五六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思考人生了,並能懂得其中的道理。與孩子溝通這些的目的在於讓孩子領悟,學習是自己的,生活也要靠自己,需要有目標,人生要有理想、有夢想,併為了實現它而努力。這之前需要家長和老師進行深入溝通,詳細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態以及優點和不足在哪裡,而不是一味地盯著考試成績。須知,以上我們作出的努力對幫助孩子取得好的考試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習目標要根據孩子現有的情況,不要定得太高,讓孩子通過努力之後可以達到,才能鼓勵孩子,讓孩子有自信,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四、協商制定玩電腦和學習的時間

  過多沉迷於網路和電腦,會讓人迷失方向,成年人亦如此,何況未成年人,因此必須限制孩子玩電腦的時間。但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和已經迷上電腦的孩子,不能硬性規定,需要和孩子講清利弊,依據前三個方面的改善程度擇機進行,共同制定出每天和每週玩電腦的時間和次數,之後逐漸減少,從而增加學習的時間。

  初三學習小竅門

  ❶計劃管理----有規律

  1、長計劃,短安排。在制定一個相對較長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一個短期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自己的實際,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達到了一個目標後,再製定下一個目標,確保一個目標一個目標的實現。

  2、擠時間,講效率。重要的是進行時間上的通盤計劃,制定較為詳細的課後時間安排計劃表,課後時間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嚴格遵守,堅持下去,形成習慣。計劃表要按照時間和內容順序,把放學回家後自己的吃飯、休息、學習時間安排一下,學習時間以45分鐘為一節,中間休息10分鐘,下午第四節若為自習課也列入計劃表內。

  ❷預習管理----爭主動

  1、讀:每科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教材,對不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是你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當你的問題在腦中形成後,第二天聽課就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這個地方。所以,發現不明白之處你要寫在預習本上。

  2、寫:預習時將模糊的、有障礙的、思維上的斷點***不明白之處***書寫下來。

  3、練:預習的最高層次是練習,預習要體現在練習上,就是做課後能體現雙基要求的練習題1到2道。做題時若你會做了,說明你的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係,很正常,因為老師沒講。

  ❸聽課管理----重效益

  聽課必須做到跟老師,抓重點,當堂懂。聽課時要跟著老師的思維走,不預習跟不上。跟老師的目的是抓重點,抓公共重點,如:定理、公式、單詞、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個性化的重點,抓自己預習中不懂之處。事實證明:不預習當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預習後懂的則能在80%――90%左右。當堂沒聽懂的知識當堂問懂、研究懂。

  ❹複習管理----講方法

  有效複習的核心是做到五個字:想、查、看、寫、說。

  1、想:即回想,回憶,是閉著眼睛想,在大腦中放電影。學生課後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過程非常重要,幾乎所有清華生、北大生、高考狀元都是這樣做的。學生應在每天晚上臨睡前安排一定時間回想。

  2、查:回想是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最有效的複習方法,也是查漏補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時,有些會非常清楚地想出來,有些則模糊,甚至一點也想不起來。能想起來的,說明你已經很好地複習了一遍。通過這樣間隔性的2-3遍,幾乎終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來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從頭再學。

  3、看:即看課本,看聽課筆記。既要有面,更要有點。這個點,既包括課程內容上的重點,也包括回憶的時候沒有想起來、較模糊的“漏缺”點。

  4、寫:隨時記下重難點、漏缺點。一定要在筆記中把它詳細整理,並做上記號,以便總複習的時候,注意複習這部分內容。

  5、說:就是複述。如:每天都複述一下自己學過的知識,每週末複述一下自己一週內學過的知識。聽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說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堅持2~3個月就會記憶力好,概括能力、領悟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增強,寫作能力突飛猛進。

  ❺作業管理----要自律

  1、不計時不作業:限時作業,記錄作業時間,與作業無關的事什麼也不做。比如:20分鐘寫完英語;25分鐘寫完數學……

  2、不復習不作業:先複習所學的內容,然後作業。

  3、遇到難題,百思不得,先放過,後攻堅。

  4、不檢查不作業:作業後必須檢查一遍。

  5、不小結不作業:寫完作業後,告訴自己學會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

  6、獨立作業忌抄襲。

  ❻錯題管理----常反思

  有了錯題本和難題本就叫會考試,目的是為以後複習使用。錯題和難題反映著許多知識點的聯結,掌握了錯題和難題就等於把高分拿在手。

  建立錯題本和難題本可用16K的橫格本,每頁上下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題;第二部分是錯因;第三部分是改正確與舉一反三:正確即寫出正確答案,過了一個月複習時,搭眼一看還不會,就問自己:怎麼還不會?就要進一步查詢原因,這時舉一反三,將與本題相關的知識點或習題聯絡起來,寫下來。

  第四部分是歸納提醒:寫出錯題錯在什麼地方,如:錯在代數方面,則提醒自己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學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第五部分是複習次數:每隔一段時間要複習一次,怎麼複習?蓋住原題自己用腦子想。

  ❼難題管理----會溯源

  一般來說,難題之難多半在於題目所涉知識點眾多,知識點之間關係錯綜複雜,思維***及方法運用***跳躍性大、邏輯性強,因此,對於難題,建議用溯源的方法整理。一是查清楚題目所需知識清單,同步辨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二是復原自己考試時的思維路徑,查“堵”點、“歧”點;三是藉助參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點疑點甚至是漏點。之後,同樣需要每隔一段時間複習與檢查一次。

  ❽考試管理----抓重點

  用一張丟分統計表管理。按科目分為填空、選擇、計算、閱讀……專案。錯了、丟了多少分,用統計表說話,這樣,就能明白哪些是審題出了偏差,哪些是運算出了錯誤,是什麼知識點有問題,哪方面需改進和提高。用紙把錯題抄下來,每隔20天再做一遍,尤其是在考試前可找出考點。